上海大亨杜月笙

發稿時間:2013/08/03
上海大亨杜月笙
上海大亨杜月笙
作者|胡敘五
出版社|秀威
出版日期|2013/05/16

 上海名人杜月笙是黑社會幫派老大,但他最令人佩服和尊敬的是在對日抗戰期間對大後方的經濟支援、協助國軍特務工作等,所顯現的愛國情操、決策之精準、處世的圓融。此書涵蓋他的秘書胡敘五為他所立之傳,他身邊謀士多人記錄親歷親聞的文章,並收編他在香港逝世及移靈來台的種種記錄,完整地呈現真實的杜月笙。

文章節錄

《上海大亨杜月笙》

 「一‧二八」淞滬戰事發生,十九路軍奮勇抵抗,全國人心,大為振奮。上海人身當其境,更為悲憤填膺。因此,以「後援」為唯一工作的上海市民地方維持會,即時宣告成立。舉凡前方慰勞、後方救濟以及軍用物資之蒐羅供應,皆屬於該會工作範圍。會長史量才,副會長杜月笙、王曉籟,會員如虞洽卿、錢新之、張公權、陳光甫、胡孟嘉、胡筆江、黃炎培、沈恩孚、徐新六、徐寄廎、穆藕初、郭秉文等凡數十人,均屬上海金融實業、教育文化各界之領袖,各以其個人身分參加此一組織。

一、由地方協會到後援會

 人才既然集中,力量自屬雄厚。前方戰事打得再接再厲,後方援助亦幹得多采多姿。後因敵軍在乍浦登陸,迂迴包抄,我軍不得不放棄淞滬,退守蘇常。旋由上海外交團居間調停,簽訂協定,規定淞滬境內,我方不得駐兵,戰事乃告結束。大家都明瞭這是暫局,大難臨頭,方興未艾,所以此一「後援」組織,僅在名義上由「維持會」改稱為「上海市地方協會」,並不因戰事結束而解散。表面工作,辦理平民教養、民食調劑、國貨提倡,以及統計全市各項資料等等。實際上即為注視日本軍閥動態、國際變化,以及各類調查,並隨時延攬各業知名之士,擔任會員,參加合作,實力益臻鞏固。未及二年,史量才被刺身死。會長一職,即由月笙繼任。在那民氣發揚的時期裡,氣象確有不同,此一畸形的民間組織,屹立於黨政勢力範圍之外。所有經費,統屬自籌,並沒有引起深度的猜疑與指摘。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揭其序幕。八月十三日,「淞滬事變」再度爆發,全面抗戰於焉形成。上海市地方協會經過五年準備,後援工作,不僅駕輕就熟,且多部署就緒。自可再露身手,發揮效能。但月笙此時對時局的看法,已非比往日,他覺得這回與以前不同,對日抗戰是整個的,不是局部的;是持久的,不是暫時的。必須另行組織,擴大範圍,把黨、政、工各階層分子,聯合一致,才能圓滑進行,應付大局。因此,力排黃炎培等仍以協會為本位的主張,邀集潘公展、駱清華、陸京士、陶百川、周學湘、童行白、吳開先等代表黨政工各方面的人物與協會原有重要會員,擬定具體辦法,正式成立上海市抗敵後援會。並推定主席團,以陶百川為祕書長,下設籌募、救護、供應、宣傳等委員會。月笙以其中最關重要者莫如籌募,次則供應,即自告奮勇,擔任籌募主任。而以供應事務屬之錢新之。至於宣傳、救護,則由一向擅於貼標語、喊口號的人物分承其乏。

二、千載難逢的報國機會

 在開始期間,因勸募甫在進行,會中並無的款。青黃不接,而一切支銷,費用浩繁。月笙只好個人墊付。反正呼風喚雨,原是他的特長,而熱烈贊助者,亦樂於借墊,故能逐步推動,應付裕如。及至捐款雲集,庫存日豐,吳開先提議撥還墊款,他卻堅決不受。

 他說:「市民捐款,原為抗敵勞軍,怎能扣抵墊款!」

 同仁有知底蘊者,背地勸他不必因公賠累。

 他笑著答道:「這是千載難逢的一次賠墊,受點累算得什麼!」

 最後,擬將墊款列入他個人捐款項下。

 他又拒絕地說:「列入常務委員會的捐款項下吧!單寫我的,豈不把我變成鋒頭人物?」

 其時,張治中所率部隊,駐紮真茹,缺乏交通器材,希望多多捐助電話用具及機器腳踏車等。他接報後,由個人捐助電話總機一具、分機十具、機器腳踏車四部,星夜專人送往。當時電話總機市面缺貨,四出購求,未能立時獲致。他急急要把他所經營的中匯銀行的總機拆下送去,該行經理期期以為不可。

 他對著那經理說:「行裡留著條把線路,也就夠了,你急?還是軍隊急?」

 正在相持不下之際,幸在西門子洋行覓得總機一具,原是定貨,經情商後,願意轉讓,其事乃解。

抗戰後期,吳開先路過桂林,與張發奎將軍同乘一裝甲保險車,風馳過市。

 張氏指著車子問吳道:「還認得麼,這是當年你們後援會送的。」

 吳答道:「我自認得,但你猶未清楚,這不是後援會所送,是杜月笙送的。」

 張愕然,吳乃以實情具告。原來滬戰期間,張發奎將軍駐浦東督戰,杜月笙、錢新之、吳開先等擬往慰勞,事先商量以致送何種慰勞品為宜。

 吳開先提議:「後援會收到毛巾、香煙、罐頭食品等一類捐贈品,堆積如山,將去勞軍,每一士兵分到一份,也很得體。」

 月笙微笑說:「好是好的,我看還欠隆重一點。我是浦東人,知道浦東地面相當遼闊。我和張向華是熟人,知道他是位勇將,論地、論人,我們似應給他籌個比較安全之計。」

 隨即主張除普通慰問品外,另購一輛裝甲保險汽車,專供張氏乘坐指揮,免得在槍林彈雨下過分冒險。這個主張,當然得到贊同,但事實上有些不便。一因此項裝甲車,市面極少,價值奇昂;二因支用巨款購車,恐遭非議,大家都有點猶豫不決。

 月笙已覘其意,拍著吳開先的肩膊說道:「不必擔心,車價由我獨負。話須聲明,名義要用後援會。因為這部車子,目標太大,私人贈受,有些不大方便。」

 過了數天,車已購妥,即由月笙等三人親自送往。此中內情,當時張發奎自然無從得悉。

 在月笙六秩誕辰中,黃炎培送一立軸祝壽。其文曰:

 江陰封鎖線,由犧牲若干輪船而成。此被犧牲之輪船,由政府商同各公司徵發供應。當會議時,有人私語杜先生:「大達公司以先生之力,當可免此慘烈之義務。」杜先生大不謂然,答稱:「吾正應首先參加,否則何以對國家?更何以對朋友?」開會,先生果首先表示應徵。於是大家躍踴參加,而封鎖線以成。此是拙著《抗戰以來》之一節。先生之愛國尚義,不惜犧牲私人利益,大率類此。」(下略)

 原來在「八‧一三」事變爆發前幾天,日本兵艦多艘溯江直上,停泊在武漢一帶。戰事既起,政府擬予截留,下令封鎖江陰江面,徵發商船,鑿沉江底,使河床壅塞。兵艦吃水較深,無法飛渡。怎知行政院祕書黃濬(秋岳)早向敵方洩漏機密,以致商船徒做犧牲,日艦仍相率逸去。月笙其時任大達輪船公司董事長。黃炎培所寫的,就是這段故實。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