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足

發稿時間:2013/10/05
富足
富足
作者|彼得.戴曼迪斯、史蒂芬.科特勒
譯者|陳森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3/07/09

  你想過有一天我們將不再受限於地球資源不足,人人都過著豐衣足食、不虞匱乏的生活嗎?聽來像天方夜譚,超級科技創業家彼得‧戴曼迪斯將扭轉質疑,告訴你科技慈善家、DIY創新人士及竄起中的數十億人,如何藉由最新科技創新拯救地球與人類。

文章節錄

《富足:解決人類生存難題的重大科技創新》

培養肉

  一九三二年,前英國首相溫斯頓.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說:「五十年後,就不會有為了吃雞胸或雞翅而需要飼養一整隻雞這樣荒謬的事了。將來我們可以利用適當的培養基個別生產這些部分。」事實證明,生物科技要實現邱吉爾當初所想,比他所預估的還要多幾十年的時間。不過越來越多的情況顯示,這件事看來是值得期待的。

  培養肉(有些人稱為人造肉)是從幹細胞生長而來。美國太空總署為計畫先驅,從一九九○年代即開始進行研究,他們認為這可能是為長期在外太空飛行的太空人提供肉食的好方法。到了二○○○年,金魚細胞用於嘗試培育可食用的肌肉蛋白質時,大家才對此研究認真起來。二○○七年,坊間已有足夠的研究發展,於是國際上相關的科學家共同組成了人造肉聯盟(In Vitro Meat Consortium),以推動大規模的培養肉類生產。翌年,在挪威舉行的人造肉研討會上,一份經濟分析報告指出,在大型生物培植反應器所培育的肉類,其生產成本已可媲美歐洲牛肉的價格,善待動物組織(People for the Ethical Treatment of Animals,PETA)投入了一百萬美元的激勵獎金以推動此事的發展。到了二○○九年,荷蘭科學家已成功在皮氏培養皿(petri dish)內將豬的細胞培育為豬肉。此後便有越來越多人投入相關的研究。雖然仍需十年才能讓這產品正式上市,但我們確實是朝著這方向努力。

  為人們提供蛋白質並不是推動這改變的所有原因。「養牛場向來都會變成環境災難,而牛絞肉總是對你的身體無益。」新收成組織(New Harvest)是個資助培養肉研究的非營利組織,其董事傑森.麥芬尼(Jason Matheny)說:「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為例,培養肉帶來的效果,相當於全美居民突然轉為駕駛油電車的成果。而且,從健康的角度來看,真正的牛肉總是含有會引發心臟疾病的脂肪酸。你不可能將牛肉變成鮭魚肉,但培養肉就是可以。有了培養肉,我們可以做出一個不但不會引發心臟病還能預防此病症的漢堡。」

  在生物反應器中培育牛肉,也讓我們不易受到新興疾病(七成的新興疾病來自家畜)及食物污染(屠宰場工人不小心切開動物腸道所造成的污染)的侵害。培養肉沒有消化胃腸,所以也不會有有害細菌散落在我們食物中的危險。當然,那些擔心基因工程所引發的敵意,在面對培養肉時也同樣出現,但是培養肉在醫療方面的建樹卻受到熱烈追捧:如果我們願意將實驗室培養出來的腎永久性地放在我們的身體之內,那麼只會在我們肚子內停留幾小時的培養肉,又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呢?

  除了營養強化與減少傳染病這兩個有益健康的好處之外,目前地球上三成用在餵養家畜的土地可以重新造林。亞馬遜雨林每年被夷為平地用作餵養牛隻的土地面積,有比利時般大小,日後這些土地就可完整保存;而全球用在餵養家畜的四成穀物就可以轉而讓人們享用,同時,每年被殺的四百億頭動物(單計美國的數字),就無需因為人類的利益而受苦。善待動物組織理事長英格麗.紐克(Ingrid Newkirk)告訴《紐約客》雜誌:「如果人們不願意停止將數十億隻的動物吃下肚,那麼,給他們未經過屠宰場及運輸卡車、自殘、疼痛、工廠化餵養痛苦的肉類,將會是多令人高興的事呀。」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