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不死

發稿時間:2013/10/12
書店不死
書店不死
作者|石橋毅史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08/26

  「書店不死」好聳動的標題,但書店如何不死?從日本記者的實地走訪和觀察中,逐漸摸索出書店存在的意義。儘管每間書店和經營者略有不同,但生存的共性是,在商業洪流中復歸「人性」,尋回人際間情感交流。借鏡日本,台灣書店同樣需要深究人與人之間的可能性。 

文章節錄

《書店不死》

徬徨的男人——巡禮那些缺乏特色的書店

  預定要去的那家書店就在不遠處。我開著車經過一家規模頗大的二手書店,因為是從沒見過的招牌,還滿好奇的,搞不好只有這麼一家店,或是岡山當地的連鎖店。

  決定將車子調頭,去那家店瞧瞧。

  這家店有一樓和地下兩層,一樓是漫畫、輕小說、動漫周邊商品、DVD等。雖然已經晚上八點半了,還有幾個國中生模樣的女孩子流連店裡,也有看起來二、三十歲的男客,還滿熱鬧的。

  一下到地下樓,眼前是一片有別於一樓的光景。不但有小說、美術類的書,還有哲學類的書、鄉土類的書、過期雜誌等。因為賣場寬敞,感覺商品比一般二手書店來得豐富。只見店員用塑膠繩將二手書店常見的全套書捆成一落,還挾著一張用麥克筆寫上夏目漱石全集三十四卷、岩波書店版等字眼的黃紙。我聽某家二手書店老闆說,近年來因為出版社喜歡重新出版經典作品,加上POD出版(數位出版)普及化,所以一套全集作品的售價普遍都不高,但我覺得這家店的整體售價似乎偏高。

  地下樓沒有半個客人。書櫃與書櫃之間的走道隨意堆著成綑的書,所以行走其間得留心腳下。成綑的書中竟然還有定價數萬日圓的美術全集,莫非是一招賣場噱頭?仔細一瞧,這些書的定價可不便宜,一副謝絕購買的態勢。

  來到新書區,發現架上擺著十幾本《國家的品格》,抽出來一瞧,一本賣八十日圓。近來狂銷百萬本的書竟然只賣不到一百日圓的價格,這家店究竟有何意圖呢?《國家的品格》旁邊擺著將近十本的暢銷書《丟棄的藝術—東西太多怎麼辦?》,一看標價,一本賣兩百五十日圓。雖然不太理解這家店的標價基準,但這樣的標價法肯定有什麼意圖才是。

  過了好一會兒,地下樓還是沒半個客人,於是我決定不理會監視器,從書架上抽出幾本書,索性坐在地上翻閱起來。累了就伸展一下筋骨,楞楞地瞅著店內。明明在這裡耗了一個半小時左右,卻不曉得到底要買什麼。後來選了一套長形開本搭配水藍色書盒,整體設計十分醒目,由國書刊行會出版的《巴比倫的圖書館》系列,上一樓結帳。絲毫沒有對我露出狐疑眼神的女店員,只客氣地問我要不要辦集點卡,想說留個紀念也好便辦了。

  因為臨時起意逛了這家店,所以耽擱了原本的行程。專賣新書的這家店以鄉土類的書為主,是一間值得好好逛一下的書店。

  該準備前往大阪了。但開了幾分鐘之後又看到書店,結果又停了下來。不過這家店沒什麼特別之處,所以只短暫逗留了幾分鐘。心裡開始有點急了,猛踩油門加速,但又抵擋不住印著「書」的招牌。正準備下車時,發現招牌的燈熄了,有位應該是店員的年輕男子拿著掃除工具走了出來。他將工具放在店門旁,回到入口按下鐵捲門開關,然後和應該也是店員的女子交談幾句後便走進店內。確定連店內的燈都關了之後,我才心無旁鶩地一路朝大阪駛去。

  日本的書店何其多。

  除了是世界上閱讀風氣最盛的國家之外,也是拜高度經濟成長期與泡沫經濟時期之賜,出版業界促成書店一家接一家開的緣故。至少現在還是有很多書店只是當作擺放書的地方,這些書店究竟能維持多久呢?我想這和要花多久時間才能減少這些書店存在的問題是一樣的。

  對於那些受現實所迫,只好留在「缺乏特色的書店」工作,即便如此還是憧憬能在用心將「書」交到客人手裡的書店工作的人來說,只能繼續做些小小的抵抗,但我想勢必還是白費力氣吧!對書店店員來說,比起賣那些書店打著閱讀之後可以改變人生的「重點書」,他們更想大聲地說:讓我們賣「自己想賣的書」。也許這麼做會影響自己在職場的處境,但實在由衷期望他們的心聲能被聽見。

  我思考奈良敏行問我的一個問題:「不是經營者的賣場工作人員,對書店有何期望?」身為經營者,有時候必須被一些既定的方針牽著鼻子走,但身為賣場工作人員,具有抵抗方針的責任,因為書店店員傳遞每一本「書」的行為,有時比公司的盛衰問題還來得任重道遠。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