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花蓮的祕徑

發稿時間:2009/10/10
通往花蓮的祕徑
通往花蓮的祕徑
作者|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9/08/14

  一般人對花蓮的印象多半停留在太魯閣、海洋公園、七星潭等景點,卻不知道花蓮是全台唯一各族群居民比率相等的地區,意即閩南、客家、外省人、原住民各占四分之一,多元文化的衝突和交融,形成在地特殊的人文風景。

  O’rip生活旅人工作室,多年來從經營咖啡館開始,默默支持人文創意產業,咖啡館成為文藝青年、藝術家聚集之處;特別的是,O’rip不只是對外發聲,讓其他地區看見花蓮,而是對「花蓮人」說話:我們是誰?我們有什麼資產?我們應對花蓮有怎樣的思索?

  本書可以是一本花蓮采風誌,一本深度旅遊指南,一本小鎮故事,讓讀著呼吸到自然與文化的新鮮活力,不知不覺在都市中放慢腳步,甚至決定出發到某個貼近心靈的地方。

文章節錄

「璞石咖啡館」,一個藏了很多故事的咖啡館

  從火車站到璞石,有一條祕密通道,流傳在花蓮人或在此讀書的學子間,國聯四路與商校街口左轉,沿著美崙溪,左邊是綠色河堤,右邊是低矮老屋,覺得經由這條「時光隧道」進入花蓮市,就可轉換掉忙碌的頻道,進入慢悠悠的花蓮生活。

  璞石最初幾年沒有架招牌,很多人不知道這是家什麼店──害羞的楊武訓老闆也只有「讓花蓮愛好藝文的人們有個可以聚聚的地方」這樣模糊的想法,最清楚的是,想回到成長的花蓮過生活,璞石,就這樣有機的生長出自己的樣貌來。

  楊老闆是學美術的,初期把平面設計工作檯設在店中間,另請一位夥伴賣咖啡,二樓則借給需要空間發表的藝文團體或個人。

  楊老闆的媽媽覺得店面太大,建議要賣餐,於是璞石開始賣牛肉麵、排骨飯(都是從對面老闆媽媽的小吃店端來的)……,常見店裡夥伴端餐過街,遇下雨天還同時撐著傘,技術超讚也真的很危險。因為在璞石用餐有冷氣、飲料又半價,那時學生族群很多。

  楊老闆的太太(就是寫這篇的我)嫁來後,出餿主意:別搶媽媽的生意,就直接從璞石的廚房出餐吧!楊老闆還認真的去考了丙級廚師職照。

  接下來楊老闆有了第一個孩子,開始提早賣早餐,晚上不營業,回家過家庭生活。

  接下來楊老闆有了第二個孩子,思考若繼續經營,很想開一間有庭院的咖啡館,於是將原本占三分之一的營業空間拆了變花園。

  接下來二樓變成O’rip的「生活旅人工作室」,紀錄片或讀書會等活動又往三樓移。水電師傅都說:全花蓮最愛改裝的店,璞石是其一。

  楊老闆常是用微笑來說話,套句老客人的話──「沒見過到這把年紀還如此靦腆的男人」。

  有客人在打烊前趕來,說是與多年不見的朋友相約,務必讓她等一等。楊老闆送上熱飲與麵包,讓淋到雨的客人先安安心情。

  有位肯納兒(俗稱自閉症),爸媽說他不吃蔬菜,只吃璞石的生菜沙拉,每個假日都要求來一次。楊老闆說:「想找一天,彈琴給這孩子聽。」年過三十學鋼琴的他,有了微笑之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一間超過十年的咖啡館,還有許多故事,是藏在其他人的心裡。說不完的。先喝杯咖啡吧!我們待會兒要出發,去找其他的小店故事。

  喜歡藝文安靜的,我們去逛幾家書店;喜歡熱鬧美食的,我們去吃吃喝喝。放心,花蓮市小小的,不論往哪出走,都可以兜起來成一個圈。(文/王玉萍)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