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牆壁的教室

發稿時間:2013/12/14
沒有牆壁的教室
沒有牆壁的教室
作者|范欽慧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3/11/22

  你有多久沒和大自然好好相處了?范欽慧是一位天性愛玩、喜歡闖蕩的媽媽,讓我們看看她是如何帶著孩子認識她最喜愛的大自然,欣賞自然的清流、原始的森林、奇妙的昆蟲,遙遊在大自然的世界裡。而不論將來孩子長大後會選擇什麼樣的路,但相信他們將願意對環境有更多細緻的對待。

文章節錄

《沒有牆壁的教室》

夏日小旅行

  很多人總是好奇地問我:「怎麼幫孩子找到適合去玩樂的地點?」其實我天生隨性,帶孩子出遊的地方,往往是配合最近接觸到的環境事件發生地點;因為做過報導,所以更了解背後的資訊,可以像導遊一樣,帶著孩子共同去關心,也因此常常走出一條既有趣又獨特的旅行動線。

  有時我會遇到一些動物專家,透過面授而掌握到私房的觀察地點,這樣的資訊非常寶貴,不管是賞蛙路線或是賞鳥小徑,因為不是著名景點,往往是非常荒僻的路徑,因此帶給我們非常多驚喜。

  前陣子剛好做了藻礁的議題,才知道桃園縣外海保留了將近三十公里的藻礁地形,其中超過二十公里的藻礁生態一片死寂,唯獨在觀音鄉到新屋鄉之間,最後不到四公里的藻礁,仍可以看到植物造礁活動。

  藻礁是由一群會產生石灰質的藻類所打造的特殊地形,和一般珊瑚礁不同,特別讓我產生好奇,趁著暑假,配合桃園在地的荷花節,決定先帶孩子來個夏日賞荷之旅。

  因緣際會,我們來到了一處農場,其中栽種的荷花果然盛放動人。荳荳帶著妹妹在荷葉波浪中穿梭,一面賞荷,一面也把田埂上的兩耳草當作扮家家酒的材料,她們把這種禾本植物的小穗當作米飯,然後放在荷葉上凝聚的小水團中,荳荳說,她們正在煮稀飯,妹妹非常入戲。

  而我注意到旁邊的解說牌子上,介紹眼前的荷花品種為大賀蓮,原來這種荷花是一九五一年由日本人大賀一郎在日本千葉縣找到了三顆兩千多年前的蓮子,經過培育,讓它在沉睡千年之後,居然又能重現美麗花姿,真是傳奇的復育過程。

  除了荷花娉婷耀眼之外,結實累累的南瓜也非常吸引人。我們在農場外看到一條建有攔沙壩的河川,名為大堀溪。這條河川原本受到上游染整工廠的廢水汙染,造成生態浩劫,後來在社區居民齊心努力與監督下,讓大堀溪受到保護,魚群也逐漸回來了,甚至興建了魚梯,幫助這些水族迴游與遷徙。

  大堀溪出海口,正是藻礁棲身之處。或許是汙染源頭受到控制,這裡的藻礁還能苟活殘喘。午後我們來到觀音海邊,正好遇到退潮時候,走到藻礁前的大片海灘上,到處都可見到螃蟹濾食的小小沙團,留在小圓洞口的四周。為了一瞥螃蟹本尊,我們必須安靜地等待,這對四歲多的芽芽是很難熬的狀態,她耐不住多久就會飛奔走晃,但只要一驚動,螃蟹便縮進洞口;荳荳年紀大,沉得住氣,把自己當作大石頭,就能欣賞到這些小沙蟹探出頭活動的可愛模樣。正因藻礁的庇護,這裡仍然住著繽紛多種類的潮間帶生物。

  風力發電機排排站成一列,隨著海風而轉動,就像是大型電風扇,卻無法消暑,陽光仍然酷晒當頭;於是我們轉向附近的白沙岬燈塔參觀,平常這裡都是謝絕遊客,此時為了配合荷花節而開放參觀,這座潔白的燈塔指引著臺灣海峽上的船隻已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最重要的是,這裡綠樹扶疏,正好可以幫我們遮蔭。

  參觀完燈塔後,決定去拜訪甘泉寺。巷弄內的小廟下方,正是神明指引的甘泉所在,我們透過觀音神像接了一些神水,將它敷在臉上,果然精神大振,暑氣全消。這趟小旅行成了我們心中非常難忘的美麗夏日印記。

延伸分享:為什麼要關心藻礁?

  藻礁是一種海岸的地質現象,是由造礁藻所打造的環境。最早於十多年前,學者在桃園海岸發現從大園、觀音到新屋海岸,有長達二十七公里的美麗藻礁;但這裡是桃園最主要的工業區,工廠經年累月不當排放廢水,再加上中油埋設輸油管線,以致藻礁不斷被破壞,如今藻礁僅剩下四公里多,也就是在地保育團體大聲疾呼保育的「觀新藻礁」,希望未來能盡快劃定為自然保護區。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