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皮膚

發稿時間:2013/12/14
藍色皮膚
藍色皮膚
作者|黃博志
出版社|無限出版
出版日期|2013/10/30

  這是一則關於母親的故事,始自平凡農村,走過興盛的成衣業,也見識因逐漸沒落而倒閉的紡織產業。母親的童年在田間幫忙農事,在河邊撿魚。少女時期進入成衣業,此後輾轉於紡織廠與大賣場間,在漫天的棉絮、刺鼻的惡臭與吵嚷的裁縫機台間,用盡自己對世界的好奇心,然後失業。透過一個人子的眼光,看見母親過去的生活,看似微不足道卻如此溫暖動人。於是,作者輕輕地說:「親愛的母親,請妳不要擔心,我會替妳收拾擔心。」

文章節錄

《藍色皮膚:老媽的故事》

黃蓮解毒丸

博志:

  老媽先寫到這一段,還會繼續寫,只是不知道你看有毋?

  給你放兩條綿短褲,睡覺或洗完早可穿,雨衣我兩種都放一件(刮倒的話都不會破。「黃蓮解毒丸」是這樣寫嗎?忘了!記得就吃,一天一次兩次都可以,茄子不要吃,對皮膚不好,保重。祝

健康快樂

老媽

  家裡的事情從國小開始就會幫忙。

  每天下課回來,大阿姨燒飯,我跟二阿姨負責挑水,以前都是稻田,路很小條又不平不好走,挑一擔水要停兩次才會到家。寒暑假也會幫忙洗衣服,阿姨洗大件,我洗小件,碰到下過大雨,河水黃黃濁濁的,只好到小溪去洗。寒暑假也是農忙期,家裡準備割稻時,我就到後山請叔叔伯伯來幫忙。割完稻要拜土地公,答謝土地公保佑稻子豐收,順便請叔叔伯伯吃個豐盛的晚餐。

  稻子一擔一擔被挑回曬穀場,我幫忙把稻草挑出來弄乾淨後再曬。以前最怕碰到西北雨,有時候正好吃著飯,全家大小放下碗筷,八、九個人一起槍收穀子,就像打戰一樣。最討厭的是有時剛收好,雨卻停了,不過一會,太陽又出來了。曬乾的後的榖子要用風車篩過,我記得篩風車都是爺爺在操縱,篩過後的榖子又被挑進穀倉,一期稻穀才算完工。

  稻子割完後,要把稻草剪成三段。一個人負責拿稻草,一個人拿著類似裁紙器的工具負責修剪,剪完後再打散到稻田中,外公接著犁田、整平。但是稻子的根還沒有腐爛,必須用腳踩爛。所以每年我們兄弟姐妹都會排成一排,一人一隻竹竿當做輔助,以免不小心摔跤,也可以踩得比較深。

  農忙的時候,常常會有人放要到河裡毒魚,把整條河的魚蝦毒到翻起白色的肚子。一聽到消息,所有人就會放下手邊的工作,趕到河邊去撿魚。我跟阿姨也不例外,馬上提著籃子和水桶趕去。到河邊一看,左鄰右舍都是全家總動員,每個人都光著腳丫子在撈魚。我很害怕,我最害怕打赤腳下水,因為周圍到處是各種的蟲,大大小小。其實連有些奇怪的魚我也不敢碰,沒用的我只能在河邊負責提籃子,看看每個人的籃子都有不錯的收獲,晚上可以一飽口福。另外有一種人是背著充電工具,沿著整條河電魚,不論大魚、小魚都會被電死。河川經過這樣子的摧殘,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恢復。

  稻田整平後又要準備插秧,大阿姨帶著我跟二阿姨一起分工合作,大姨用剷子剷下一塊一快的秧苗疊到籃子裡,我跟二阿姨負責把秧苗挑到田埂上給插秧師父,田埂很小條,長滿茅草像針一樣刺人腳底。

  每年有兩期稻作,要兩天的時間插秧,那兩天我是時時刻刻心驚膽戰的,也是因為不能穿鞋才會如此害怕,唉!想想自己真是沒用。插秧時,有好幾個師父要吃飯,外婆除了燒飯還要送點心,點心是用竹簍挑稻田埂上的。外婆會找個涼快的地方,請師父休息吃點心,每個師父從田裡起來都變成泥巴人,通常都隨便洗個手就席地而坐,大口吃起點心來,如果可以拍下那個畫面,蠻不錯的。

  農家人的工作好像永遠都做不完。

  以前茶樹沒整修比較高,外婆採上面,我採下面,不像現在都用剪的,比較輕鬆。從小西進去後還有一大片土地,用來種地瓜、花生、水果,小時候就常跟著外婆到山上工作,外婆拔花生,我就採花生,挖地瓜,我就撿地瓜。裝滿竹簍後,我就幫忙拿鋤頭回家。等我長大一點的時候,我也學會怎麼用扁擔挑竹簍,外婆挑大籃我小籃,只不過一路上要停好幾回才有辦法到家。

  暑假沒得閒,寒假也同樣不輕鬆。冬天到田不需要水,所以水溝沒水可挑,家裡每一滴水都要從井裡面挑上來,我們姊妹分工合作,大阿姨燒飯,我跟二阿姨挑水。以前煮飯都是用大鍋水煮,飯熟了後再撈起來,營養都流失掉了。

  為了保暖,外公把二期稻作收割下來的稻草綁成一把一把的挑回家來,再編成床的大小,鋪在床上當床墊,還挺保暖。剩下的稻草就堆成一座小山,留來生火煮飯。這座小山,就跟教科書或圖畫書裡畫的一樣,茅草屋旁的一座稻草小山,是真實的。

  一踏進學校的中文部辦公室,中文部的主任馬上就遞給我一張Phili Post提領包裹的通知單。心裡雖然高興,還是忍不住暗自滴咕了一下這惡名昭彰的菲律賓官方郵政系統,因為足足比預定抵達的時間晚了一個月,往好的地方想,至少沒有人間蒸發,我也有幸可以見證許多人口中的「菲律賓時間」果然名不虛傳。

  擔任中文部主任,來自中國的修女用標準的普通話一面好奇又一面挖苦我的語氣說:「唉呀,是台灣女朋友寄來的吧?」

  包裹中除了女朋友寄來的一本關於逃跑外勞故事的書和信,以及幾項生活用品之外,還有一封就是老媽親手寫下關於她小時候記憶的信,是傳統的黃色牛皮紙信封。我就近在郵局對面轉角處的小雜貨攤坐下,身旁坐了好幾位用衣服纏繞住整個頭只露出圓滾滾雙眼的水泥廠工人,滿身白灰,以我不可理解的方式用吸管喝可樂。我翻了翻關於逃跑外勞故事的書,拆開女友的信邊看邊笑,眼神不時偷喵一下水泥工人喝可樂的方式,撕開用傳統黃色牛皮紙信封的信,是好幾張回收再用的A4紙,其中一張讓我特別留神。這張紙背面寫了大大的「款式明細表」幾個字,印著彩色的成衣樣式圖案。我一下就認出來是老媽以前擔任大賣場駐場人員時所用的表單,沒想到這個影響她大半輩子的成衣產業到現在還是陰魂不散。很有趣的是,這張紙的正反兩面,也剛好可以代表老媽的過去和已經發生的未來。

  在我還沒看完信前,雖然水泥廠工人就已經離開,可是椅子上留下好幾灘從工人身上落下的水泥灰。

  從老媽信中讀到的畫面或許在台灣已經不得多見,我隨意望去,我看見一個失學的小女孩手中正使勁賣力提著與她身形相較之下不合比例的塑膠水桶,她重心不穩地走著,水桶不時灑出一些水。

  我突然覺得,似乎可以在這裡,發現老媽的過去。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