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雀記

發稿時間:2014/02/08
黃雀記
黃雀記
作者|蘇童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3/05/30

2013開卷好書獎‧年度好書‧中文創作

  推薦理由:少年與香椿樹街,蘇童的兩個基本元素,構成了《黃雀記》。故事說簡單也簡單,但蘇童善於輻射講述不同角色的本領,自然能將故事拉進歷史縱深。作家文字技藝、情節轉折與細節,愈見出奇但也熟潤,低態埋伏著「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餘味。(賴香吟)               

          ——轉載自《中國時報‧開卷》

文章節錄

《黃雀記》

照片

  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祖父都要去拍照。

  七十歲之後,祖父習慣了以算術的角度眺望死亡,對於自己延長的壽命,他很滿意。加減法是容易計算的。他五十三歲那年在點心店吃湯圓,被湯圓裡的熱豬油燙了一下,不知怎麼引發了心肌梗塞,送到醫院去搶救,結果死而復生,以此推算,已經多活了十七年。再往前的死亡事件是蓄謀的,祖父那一年才四十五歲,突然活膩了,春天他去鐵路道口臥軌,人都躺下來了,火車遲遲不來,扳道工豢養的一條大狼狗先來了,祖父素來怕狗,準備好被火車輾,卻不願意被狼狗咬,於是狼狽地爬起來逃下了鐵道。到了夏天,祖父還是想死。這次他選擇了水路,是從僻靜的西門城牆上跳進護城河的,他以為只要撲通一下,便可簡易快捷地投入死神的懷抱,沒想到一睜眼,人躺在了城牆下面,一群吵吵嚷嚷的中學生圍著他,好奇地打聽他跳河的動機。祖父仰視著孩子們純真的眼睛,一時拿不定主意,是該批評孩子們狗捉老鼠多管閒事,還是應該對他們說一聲謝謝。祖父的身體經過河水倉促的洗禮,顯得輕盈而舒暢,只是右手手掌有點不舒服。抬起右手看看,右手不知什麼時候抓到了一片楓樹葉,抓得太緊,楓葉牢牢地沾在掌心裡了。他坐起來,把楓葉從手掌上小心地剝離,對孩子們說了句一言難盡,然後就爬起來,溼漉漉地走了。

  祖父走出去好遠了,聽見孩子們在後面猜測他的去向,七嘴八舌的。有個尖利的聲音說,什麼叫一言難盡?這個人看來是活膩啦,會不會又去找地方尋死了?祖父看看高處的城牆,看看低處的護城河,又抬頭看看天空,忽然朝孩子們的方向折返回來。雖然他的腳步有點拖沓,表情看起來也扭扭捏捏的,但他的目光給人以新生的感覺,它像夏日的天空一樣,明朗,深遠。他向孩子們匆匆地表了個態,算了算了。他說,既然狼狗不讓我死,你們孩子也不讓我死,那我就活著好了,無所謂,死不了就活著,活一天賺一天吧。

  後來祖父就消失在城牆拐角處了,一條費解的謎語,終於逃離了猜謎者的視線。那群中學生是出來春遊的,偶然救下一名輕生者,本來屬於典型的好人好事,但獲救者對生死如此潦草如此隨意的態度,嚴重地挫傷了孩子們的成就感,也給他們帶來了深深的困擾。他們不認識香椿樹街的祖父,不知道他為什麼一會兒要死,一會兒又要活下去了。他們不知道祖父是個守信的人,從此以後果真斷了輕生之念。如果我們還是採用算術,如果活一天真的是賺一天,祖父足足多活了二十五年,賺了驚人的九千一百二十五天,賺了這麼多,祖父當然是很滿意的。

  我們香椿樹街上老人特別多,老人大多怕死,怕死的大多先走了。有一年夏天氣溫反常,狡詐的死神藏身於熱浪,在香椿樹街上巡弋,一口氣拽走了七個可憐的老人。祖父冒著高溫酷暑,逐一登門弔唁,發現七家葬禮都缺乏組織,敷衍了事,充滿了這樣那樣的遺憾。最離譜的是碼頭工人喬師傅家,兒女們居然找不到喬師傅的照片。喪幔上的遺照令人不安,那是從喬師傅的工作證上剪下翻拍的,是幾十年前的喬師傅,模樣還很年輕,由於喬家兩個兒子與其父面貌酷肖,所以,上門弔唁的人們都大吃一驚,死者看起來不是喬師傅,這麼看很像他大兒子,那麼看,又像他的小兒子了。祖父端詳半天,心裡話不宜聲張,出了門便長歎一聲,對鄰居們說,這個喬師傅太節省了,一世人生啊,省什麼都不能省那張照片,容易誤會啊。

  一個人無法張羅自己的葬禮,身後之事,必須從生前做起。這是祖父的信條。每年春暖花開的時候,祖父都要去鴻雁照相館拍照,拍了好多年,連鄰居們都知道了他的愛好,免不了要與他探討這份愛好的意義。祖父對鄰居們說,你們知道我腦子裡有個大氣泡的,氣泡說破就破,我這條命,說走就走的,到時都靠他們,怎麼也不放心,趁著身體還硬朗,就為自己準備一張新鮮的遺照吧。

  拍照的日子是祖父的節日。節日的祖父格外講究儀容。祖父先去理髮店剃頭修面,還額外要求相熟的老師傅替他挖耳屎、拔鼻毛。從香椿樹街到市中心,以前祖父都是步行,現在老了,是步行加公共汽車,差不多是正午時分,他拄著一根龍頭拐杖出現在鴻雁照相館,衣冠楚楚,神色莊嚴,那套灰黑色的毛呢中山裝上有樟腦丸的氣味,皮鞋擦得錚亮,渾身散發著一首挽歌刺鼻的清香。

  攝影師姚師傅早已經認識祖父了,他不記得祖父的姓名,背地裡稱其為年年拍遺照的老先生。祖父每次看見姚師傅都有點害羞,真心為自己延宕的生命感到歉疚。姚師傅我沒死呀,又多活了一年,又來麻煩你了。他用道歉的語氣對姚師傅說,再拍一張吧,姚師傅,這是最後一張,我腦子裡的氣泡最近越來越大,快要破了,明年,肯定不來麻煩你啦。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