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練習

發稿時間:2014/05/03
死亡練習
死亡練習
作者|張耀仁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14/04/01

  張耀仁創作的根基來自於對社會問題的關懷,寫作對他來說是治療自我和重建自我。以外籍人口問題做為小說題材,創作出的質與量都是台灣文壇中少數令人驚豔的作家。書中的14篇短篇創作小說,如同14部微電影,讓人一再回味個中滋味,練習省思,練習體驗不同人生的過程。

文章節錄

《死亡練習》

請進,請進來

  老師說請進,請進來。來。那頸照例順從的蘸著影,順從立在窗櫺前,任憑怯怯的線條糖絲也似從下巴牽連至胸口,膩得一室蜜裡調油——甜——何止甜。因而老師舔舔嘴說:放輕鬆放輕鬆。順勢起身倒杯水,水杯握在手底像握住一只頸子,涼的,幼秀的,也就是失手與不失手的兩造機率。

  想當然爾,終究捨不下心。且瞧那頸,汗毛浮動,光潔,如晨間濕蘚,如夕照暈染之薄翳,美,簡直美。老師在心底輕輕喟嘆,遲遲無法動作,惹來那頸更形怯怯的暗影,如識字班怯怯的歌聲:「天茫茫,地茫茫,無親無故靠台郎。月光光,心慌慌,故鄉在遠方……」

  是啊,日久他鄉是故鄉——日久——老師連忙止住揣想,憂畏一旦動心起念,「未來」即成臨眼事實,而多半的事實又過於沉重也過於懊悶,好比道德,好比倫理,好比關係……是啊,他們是什麼關係?老師泫然欲泣,不知從何說起,只願還能把握現在——現在,那頸不正立於跟前?不正,靜靜挪移著光影,靜靜梳攏著腦後不安分的髮絲,靜靜靜靜,整座辦公室似乎就這麼屏息以待,似乎就這麼明明亮亮,等誰先靠近。

  但不能,不能由他主動啊。

  老師持續笑著,笑著笑著有些僵硬起來,不單是表情,而是氛圍,兩人之間有什麼凝凍著。只見那頸側耳傾聽——颱風季,據說又有一個低氣壓形成了,屋外那株黑板樹啪啪翻飛——老師的心同樣抖得厲害,手足無措那頸一行一行流往胸口的淚水究竟該如何收拾?別哭啊別哭,沒事的別哭。語氣極盡壓抑,只求淚水別再往下去,否則要糟,畢竟誰能無視那一近乎幼獸微微發顫的濕頸?

  事後回想起來,老師為自己彼時的想法感到羞愧:怎麼能夠,怎麼那般心猿意馬?那頸正是徬徨無助啊,正殷切向他求援,而他滿腦子思索著該如何品嘗那頸,品嘗指尖滑過頸心乃至胸口……罪過。罪過。老師倚靠欄杆,看底下三三兩兩行經之女學員(她們先是被稱作「外籍新娘」,而後改為「外籍配偶」,再過幾年又稱「新移民女性」),一面萌生悔意,一面無從諒解那一年那一刻,在外人看來他們更像一對父女而非其他。

  乖,別哭啊別哭。老師低喃。乖。

  歲月催人老,但老師兩鬢黑墨如活在麥芽糖似延展的青春底——起於各式各樣的異國女子逆轉了時間觀,使他得以一窺愛因斯坦的夢——對此,老師心存感激。試想那些最初的遇合,哪個不是帶著崇敬的眼神說:「老師好。」「老師謝謝。」「老師對不起。」——對不起什麼呢?青春無罪吶。且瞧她們明澈的褐眼珠:全然信任的姿態;且聽那頸流洩的嗓音:牙牙學語般稚拙與大無畏;且瞟那胸前的起伏:發聲時共振之母親的象徵呵。

  老師入迷了,執著於那頸之柔嫩,悠悠啼唱:「天皇皇,地皇皇,無邊無際太平洋。左思想,右思量,出路在何方。天茫茫,地茫茫……」

  嬰孩與少婦的結合——老師激動著,揣想或長或短、或粗或細、或黑或白之頸——她們每晚領受枕邊人掌心粗糙之求索、之粗魯,啊,婚姻商品化!沙文主義!罪……老師搖頭惋惜,年輕無價,真心無價,被仲介交易的小小新娘呵,她們值得更溫柔更輕緩更智慧的撫摸與對待,甚至她們有權拒絕——

  雖則,她們的男人往往認定:「不要」就是「要」。

  因而當老師遇見那頸:焦褐,纖細,怯怯然,霎時湧現必須守護它的衝動——守護——老師為這一字眼大感吃驚,不是不明白箇中險境,而是著魔於那頸楚楚可憐,間或默許老師手心之撫摸、之深入。初始,老師很快意識到彼此不可為、不該為,但那粉香層層迫近、層層陷落,流沙般將老師往下拖,終至滅頂……

  也有這樣的時刻:兩個人各自喘息,那頸忽而問起台灣的宗教儀式?問起福佬話「爽勢」是什麼意思?日本時代呢?一時間,老師的欲望硬生生被四百年來的大小戰役給阻斷了,沉默久久僅得一句:媽的。馬的,就是愛台灣(老師解釋此乃語言政治化)。媽祖也可以透過網路參拜(老師說此乃宗教商品化)。馬祖料理一桌好幾千(老師說這是戰爭異化……)——胡扯一氣,那頸卻咯咯笑得異常歡快。於是老師一個挺腰翻身試圖振作,振作啊,半晌卻不見起色,腦海裡盡是轉進或撤退或毋忘在莒。慘。慘慘慘慘。

  那頸又是咯咯咯。

  對此,老師重新思索台灣之定位,思索該以何種精簡的字眼向這些配偶解釋:「他鄉即故鄉」?所以,老師說: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國之勇也。老師說:送往迎來各式統治者,國之能伸能屈也。老師又說:二二八乃悲劇一樁,國之恥也。翻來覆去,再怎麼說都無法迄及核心,不免擲書興嘆,驚動底下眾女子面面相覷,以為再努力也是一場徒勞,因之或歌唱或誦書或寫字皆意興闌珊,寧可少做也不願犯錯。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