燭光盛宴

發稿時間:2009/10/10
燭光盛宴
燭光盛宴
作者|蔡素芬
出版社|九歌
出版日期|2009/10/01

  一部小說同時具備文學價值和通俗性並不容易,張愛玲是箇中翹楚,蔡素芬的《燭光盛宴》也做到了。

  以《鹽田兒女》、《橄欖樹》奠定小說家地位的蔡素芬,終於在十年後出版此書,敘事更為熟練、細膩、深刻,故事的企圖心也更大,令人驚豔,可視為她創作生涯的高峰作品。

  蔡素芬捨棄過去的鄉土題材,書寫1949年間外省流亡來台的故事,透過上一代傳統女人,和現代都會女子的生命對話,展現大歷史下小兒女的情感、心事與命運。女性視角使得枯燥的大歷史變得有骨有肉,以愛情為主軸看似再普通不過,卻是永遠探問不完的人性課題。

  在此也推薦最近兩部題材相近的作品可供並讀:齊邦媛《巨流河》、龍應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文章節錄

前情提要

  我三十二歲時,大姑交給我一樣東西,她躺在一張荷蘭進口的柔軟大床上,乾薄的手背浮現A4大小的紙盒,附上一張地址,說:「送去這裡。」為什麼由我送?大姑說:「伊過八十歲生日,本應建雄送去,此時伊人在國外,汝在台北識頭識路,就幫姑送去。」

  我手裡握著紙盒,站在漆色暈褪的荷香門扉,日式門院飄著木香味。她開門,身體擋在滑開的兩臂寬的門縫裡,背略駝,黑底密排細小黃花的襯衫包著她細瘦的肩膀,她的臉像一朵開盡臨於凋落的花朵。老太太領我走向她的客廳,她把紙盒放在沙發座前的茶几上,給我一杯她從廚房拿過來的淡茶。她說,她不知道菊子有個姪女這麼大了,她稱呼大姑菊子,那是大姑在殖民時代的名字。

  老太太的家所在的眷村區即將改建,一天,她拉開壁櫥裡的一個抽屜,拿出大姑送給她的細細的血管,她交給我的是一盒八十歲禮物,那個大小的紙盒,語氣輕柔的說:「這個東西請妳帶回去幫我保管,裡面是一本照相簿,請妳有空時翻翻那些照片。」

  老太太要我做她的代筆人,寫下她的故事:

  白家位處內陸小鄉,以炒瓜子,醃漬蜜餞、筍乾為業,大半村人都依靠白家產業為生,白家家族經營的腹地遍及東南諸城、北邊城市、東南亞。白老爺的獨子夭折,夫人體弱,長年臥床,女兒泊珍十八歲了,父親幫她物色了一個壯漢王順,培育子嗣,延續白家香火。

  泊珍連生了男孩壯和女孩櫻,她不要當家產繼承人,她要安排自己的人生。離家,碰上日軍開打,泊珍與好友桂花一同加入紅十字會的護理人員。泊珍遇上從事醫療補給的龐正,結了婚;桂花也嫁給了劉德。隨著戰火蔓延,醫療團隊遷往重慶,復又遷往南京,再到台灣。

  泊珍和桂花兩家大人小孩共八人,一同搭船隨軍隊來到台灣新竹落腳。來台後,泊珍離開了軍醫系統,桂花仍擔任護士工作。來年春天,她倆先後懷孕,桂花生產時大出血,產後身體一直未能復原。泊珍懷著身孕,又要代替桂花媽媽照顧桂花,還要照顧四個小孩,兩家的男人又隨時可能被部隊派遣到外地,她拿出從家鄉帶來的金子兌現,決定找來二個幫傭,先是找到春信照顧桂花一家,春信又介紹表姐菊子來為泊珍一家人工作。泊珍生下澄台的同時,桂花病逝了。兩家人這麼多張嘴要吃飯,還有兩個幫傭的費用,泊珍越感生活的重擔,不得不為生活想辦法,開始做起故鄉父親經營的醬菜、蜜餞等生意,由菊子幫忙採買水果,拿到市場販售。

  一日,突來的消息,龐正的醫療團隊,將要調往台北……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