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飲食2:不生病的祕密

發稿時間:2014/07/26
救命飲食2:不生病的祕密
救命飲食2:不生病的祕密
作者|T.柯林.坎貝爾、霍華.賈可布森
譯者|呂奕欣
出版社|柿子文化
出版日期|2014/07/10

  當《救命飲食》指出吃什麼才對,五年後,《不生病的祕密》揭開了讓人們還在吃錯誤食物的祕密。坎貝爾博士分享親眼看見、親身遭遇之健康體制的黑箱操作,其中的邪惡力量掩蓋、改寫、模糊真正的資訊,讓大眾陷入「醫學愈進步,我們愈生病」的窘境。

文章節錄

《救命飲食2:不生病的祕密》

癌症地雷區

  在一九八○年代晚期,我曾受邀到加拿大蒙特婁首屈一指的麥基爾大學醫學院,在查房會議演講。演講時我們尚未發表在全中國所進行的研究(我在《救命飲食》中曾深入討論),因此只依據我們對蛋白質的研究及其他研究團體的數項觀察,提出三項癌症與營養失衡的關聯。我提出一些研究結果,詳細說明將蛋白質攝取量減少時,癌症便會出現逆轉。我繼續假設,或許有一天可採用營養的策略來幫人類治療癌症。當時我只能說到這裡,因為我還不知道到底該採用哪種特殊策略。

  那天晚上,我獲邀和治療癌症的三大科別──手術、化療和放射治療──主任晚餐。在談話的時候,手術科主任問我,「病患在得知罹癌後,透過營養手段可能影響癌症進程」是什麼意思?我指出我們有充分的初步證據來證明這種假說,且證據的數量遠多於一般常見卻有風險的商業治療方式,例如新型化療與放射療法──兩者根本沒得比!營養療法的潛在優點包括:完全關閉癌症進程。根據實驗數據所顯示的可能性:極高。從健康觀點來探討的營養療法有何缺失:無。至於化療與放療,其副作用眾所皆知,成果也不顯著。既然如此,試試看營養療法是理所當然的吧?

  手術科主任立刻回答,他絕不讓任何病患以營養手段,取代他所熟知的手術。他繼續以乳癌為例,說明手術的成效有多麼卓越,化療主任卻不苟同,他表示化療比手術有效多了。當坐我左邊的手術科主任和坐我右邊的化療科主任還在爭論不休時,對面的放療科主任又加入戰局,質疑起兩位同事的意見。他針對乳癌這個話題,堅持放療治療效果最好。我根本無從分辨誰是誰非,只是坐著聽。回溯起來,那場面滿令人啞然失笑的──尤其想到他們的態度會造成病患死亡與受苦。

  那時我發現三件十分有趣的現象:

第一、醫學大老對於乳癌到底該用手術、化療還是放療,根本莫衷一是。

第二、他們完全無法容忍營養療法,因為他們和當時的我一樣,都還沒看見這種方式對人類的效果。

第三、第三則是最重要的,他們顯然沒興趣討論該進行怎樣的研究,探討營養作為治療方式的可能性。就算過了二十年,這方面的討論仍差不多。

  那幾位大老和我之間有嚴重的隔閡,他們對營養能影響癌症的新證據,根本不屑一顧。多數腫瘤科的醫師仍崇尚這三種「傳統」療法,沒有耐性去理解營養派的治療意見。

  最近我進行兩場演講,其中一場是在芝加哥,由兩家非常有名的醫學院主辦,聽眾為癌症研究者與專家。另一場則是在加州沙加緬度的美國國立癌症研究所,我在這兩場演講中提起這二十年前的往事,希望大家注意,即使時光不停流逝,大家的討論卻在原地踏步。如果不是新手術、綜合化療或放射療法,癌症治療界根本不理睬。

說不完的異端研究

  我並非表示意見與我不同者,皆為蠻橫、心胸狹窄的野人。身為科學家,我預期,甚至希望有其他研究者來挑戰我的發現。我認為這項發現實在太重要,因此更必須驗證,以確保其正確無誤,絕非不夠嚴謹的研究所導致的結果。我歡迎大家批判我的統計方式,若能有人重複我的實驗更是求之不得,即使他們是想證明我錯了。

  多年來,許多給我善意批評的人,指點了我下個研究階段該做些什麼,為我整理出該如何設計一項研究的頭緒,或幫我想想還有什麼新方式來處理棘手議題。這就是科學方法發揮得最理想的情況:彼此競爭並非為了爭名奪利,而是尋求更高的真理,達到至善境界。

一堆「不符合典範」

  但抨擊與鄙視我研究的人,卻不光是採用正常的科學探索方式的人。真正的問題往往在於,我所提出的疑問會威脅到研究與醫學的主流典範。

  我們在實驗中發現,即使牛奶蛋白質攝取量在合理範圍,也會明顯增加癌細胞生長──這不符合營養學典範。

  我們發現癌細胞的生長能藉一般人採行的營養攝取量來開啟或關閉,也能透過營養手段來治療──這不符合癌症治療典範。

  我們觀察到許多機制會彼此影響,造成後來的結果──這不符合醫學典範。

  我們發現營養對癌細胞生長的控制能力比基因大──這不符合科學典範。

  我們看出食物的營養構成,比化學致癌物更能決定癌症是否發生──這不符合癌症檢驗與當局法規的典範。

  我們知道飽和脂肪(總脂肪與膽固醇)並非心臟病主因,還須考量動物性蛋白質──這不符合心臟醫學規範。

  例子不勝枚舉。我只能慶幸自己不是活在古代,否則不是被軟禁,就是在大庭廣眾下被處火刑。這些發現對於科學研究界以外的人來說,或許沒什麼大不了,但對於醫學研究界裡幾乎每個人來說,絕對是意料之外,甚至難以置信的現象(異端?)。這些發現(我還可以引述更多)或許因為機緣而出現,但難以置信的觀察一出現之後(高酪蛋白「導致」癌細胞增生),我愈來愈清楚,自己已偏離常態科學的典範。

  或許讀者覺得這典範內典範外的長篇大論,聽起來很抽象、很理論。這些爭論重要嗎?其實決定一項觀察是否為異端,會帶來重大的後果。在醫學研究界,意料外的觀察多半會被忽視,研究者予以鄙視,說它「不可能正確」,因此這樣的觀察永不見天日,或僅停留在專業刊物上。然而,這些發現可能是珍寶,不僅指出常規的瑕疵,更可能引導出新的思考方向。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