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能量

發稿時間:2014/10/11
靜能量
靜能量
作者|克里斯多夫‧安德烈
譯者|慕百合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14/08/08

  法國心理大師克里斯多夫‧安德烈以心理學專業素養、豐富的臨床經驗,寫下清新雋永的引導與啟示,安撫被焦慮、悲觀、絕望等思緒受困的心靈。本書散發著平靜的清新氣息,這種特別的閱讀氛圍,一方面來自作者的文學素養,一方面來自法語世界的浪漫氣息,更因融合作者多年的臨床反省及其深厚的禪修實踐。本書並不說教,而更像是誠懇而親切的生活邀請,這種不同於以往的觸動,除非親自經驗,否則無法體會。

文章節錄

《靜能量:找回內在平衡的25個心靈處方》

積極正向?內在的平衡……

  有一天,你抱怨自己的生活和煩惱,一位女性朋友告訴你要「積極正向」。你一點也不喜歡這樣的勸告。你不曉得是該嘆氣還是該罵她多管閒事。可是因為你還挺喜歡這個朋友的,也知道她這麼說是為了你好。因為不想跟她起衝突也不想讓自己雪上加霜,你只好調開視線,轉移話題。不過說真的,你對「積極正向」這詞還真是有些過敏。就像你對「挑戰」、「成就」、「自我超越」這些詞也會過敏一樣……所有像這樣的術語只會讓人想到自我膨脹、矯揉作態。想到這些就讓你心煩,覺得這樣的想法真是愚蠢又令人緊張。要是真能夠積極正向,當然是比較好的。可是通常當我們對某個人說這番話的時候,都是他聽不進去或無法接受的時候,也都是在當事人正以所有的力量「否定」一切的時候。要怎麼做才能奏效呢?到底要怎樣才能暫時安靜甚至平息下來呢?是需要從自己內在做起?還是需要藉由外在世界的力量?這些又該如何取決呢?

  只有一個規則,那就是:千-萬-不-要-積-極-正-向!至少不是隨時隨地、無論如何都要積極正向。我一向熱衷幸福心理學。身為一位心理醫生,我當然知道幸福心理學是防止病人復發的利器。作為一個人,我深深感到幸福遠比不幸福來得好,因此我會毫不猶豫地在這兩者之間做出抉擇。總而言之,我一點也不喜歡「必須積極」這樣的口號。即使在內心深處,我認為需要或多或少這麼做,而且這麼做的人是有道理的,但我卻從來不會告訴病人必須要積極,至少從來沒有以這樣的方式告訴病人。況且,強制地積極正向會引起兩個問題:一、如果積極正向意味著否定問題和痛苦的存在,或者拒絕承認問題和痛苦存在於我們每個人身上,那就像在本書中已經說過的,補救辦法會比惡因更糟糕。二、我認為,只執著於「積極正向」,是既不崇高也不切實際的追求。這樣說或許有些唐突。對我而言,即使會遭遇悲傷和痛苦,「尋求接近幸福」似乎才是值得認真努力的。因此千萬不要愚蠢又無意識地積極正向,當然也不能自暴自棄,以致沉溺在陰鬱裡,徒增痛苦。

  總之,平衡情緒並不是希望把心理調節成恆溫,或希望永遠都是好心情,因為這些畢竟都是刻意人為的。其實,平衡情緒只是希望能夠吸收進而釐清混淆的事、安撫令人太焦躁不安的事,或是重新扭轉已經往錯誤方向進行的事。粗略地說,平衡情緒是在限制我們的負面心態;但也並不只是限制,而是讓我們不再過於害怕,進而給負面心態一個適當的位置,讓它得以發展。我們重視並且願意再次回到積極情緒,但並不是希望永遠保持這樣的狀態。因為我們明白,積極情緒是不可能恆定的。研究人員和治療師都認為,所謂良好情緒的平衡感覺是:大約三分之二的正面情緒,配上三分之一的負面情緒,也就是結合積極情緒的能量以及消極情緒的警覺狀態。我們每個人都曾經覺察到負面情緒的用處,例如:憂慮讓我們睜開雙眼、憤怒使我們有行動力、悲傷迫使我們思考、絕望讓我們想起生命的意義。此外,還有混合性的情緒,例如:歉疚使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態度、懷舊促使我們更加珍惜過去的時光而避免浪費美好的未來。如果這些負面或混合的情緒,不至於完全主宰我們的情感範疇,而是被理解並且融入更大的積極情緒裡,那麼,我們的內心生活會比只有完全負面或完全正面的兩極化情況,來得更加豐盛、更有創造力。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