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接近天堂也看見地獄

發稿時間:2014/10/25
在印度,接近天堂也看見地獄
在印度,接近天堂也看見地獄
作者|鮑伯‧米格拉尼
譯者|呂玉嬋
出版社|大好書屋
出版日期|2014/10/03

  本書作者鮑伯‧米格拉尼為印度裔美國人,童年時期住在印度,工作也常來往兩國之間,他引領讀者探訪印度的文化內涵。當我們總是把眼光放在「相對文明、進步」的國家,向文明世界學習準時、秩序及社會生存法則時,本書提醒我們按下人生的「暫停鍵」,反其道而行,放慢步調重新生活。

文章節錄

《我在印度,接近天堂也看見地獄:擁抱混亂,停止多慮開始生活》

在印度開車:你無法控制混亂,你可以控制自己

  每一天,我們都會間接得知或親眼發現每件事情的未知數。我們思考生活裡所有可以換種方法去做的事,卻退縮不前,因為前方有好多條道路,這些道路沒有可預料的迷人終點。我們想走某一個方向,卻開始鑽牛角尖,反覆思考所有可能遇到的問題,「沒錯,但是……」嘴裡幾乎立刻說出這句話,拉住想往前走的心,同時,大腦輕易地誇大向前走的壞處。前方一片混亂,我們不知所措,因此發現自己杵在原地不動,無法向前邁步。

  簡單地說,每件事似乎都無法控制。但,那樣很糟嗎?我們無法控制他人,無法控制他們的思想行為,無法預測經濟或工作會發生什麼事,那麼,何必擔心可能或不可能發生的事,給自己製造壓力呢?別再想要控制了,無盡的控制欲讓人停滯不前,而人生在此同時流逝許多。

  這本書就從印度的一條馬路開始。我搭乘計程車,領悟到我們所能掌控的其實少之又少──況且,我們該擔心的事屈指可數。我們可以選擇積極投入生活,無視於前方每一條道路存在的混亂,這也是我們唯一的選擇。無論會出現什麼狀況,事情說不定就像任意向前行駛那樣簡單。因為,即使有一、兩條牛擋路(在印度各地是常有的事),我們終究還是會抵達目的地。

內在的靜與定

  我的朋友班第一次去印度時,參加一個美國商業代表團,幾個團員有興趣認識這個國度,了解如何在那裡做生意。班是個企業家,興致勃勃地想認識這個正在竄起的十億人口蓬勃經濟體,我是他唯一認識的印度裔美國人,加上我也是規劃這趟旅程的美印貿易團體的董事會成員,所以班請我跟他同行,充當幾天的在地嚮導。班希望有個朋友帶路,免得一看就像是典型的外國人。

  我們到了阿默達巴德(Ahmedabad),一個大概有六百萬人口的城市。班和另外兩個人在車子旁集合,準備好面對前方亂嘈嘈的道路──我可以感覺到他惴惴不安。

  跟著當地司機在市區的大街小巷穿梭,是班抵達印度後首次體驗到的動盪和衝擊。道路沒有交通標誌,紅綠燈也不多──反正沒有人會注意燈號。司機在混亂的車陣中穿行,送我們前往目的地。同行的夥伴是滿街的腳踏車、逍遙路人、摩托車、小綿羊機車、小貨車、人力車和嘟嘟車(小綿羊機車改裝而成的小型計程車),偶爾還有母牛或水牛。

  我擔心趕不上會議,又因為不確定誰將與會而焦慮──可不希望我們這個貿易團顯得很過分。我覺得肩負重擔,畢竟這是「我的」故鄉,我想向班等人炫耀我的故鄉。

  就在此時,我們的車子遇上一頭不肯讓路的牛,司機只好在單行道倒車,找另一條路走,因為──嗯,在印度就是這樣做。我們繼續朝目標前進,我鬆了一口氣,回頭一看,看到後座乘客茫然又好笑的反應。

  司機是本地人,但不是每一條路都很熟,不過肯定知道如何在車陣中鑽行。我坐前座,司機在我的右側,我從後照側鏡注意到一輛摩托車飛速駛來,想從左側超越我們。左側前方是一株大樹,因為印度風俗不砍除神木等等可能象徵神蹟的東西,所以馬路就繞著樹的右側延伸。

  司機開始加速,看來左後方的摩托車一定會直接撞上樹。

  我那幾年常去印度,已經有了些許免疫力,但看見摩托車打算加速從我們的左側超車,我還是嚇壞了,心想摩托車騎士肯定要沒命了。

  快靠近樹時,我坐穩了。我們的車子稍微轉向右方,平安從大樹旁開過。我立刻往後頭看,以為慘了,摩托車撞上了樹。結果,摩托車已經放慢速度,也從樹木的右側通過──此刻就跟在我們的後頭呢。

  我回頭看後座的觀眾,他們本來臉色就已經蒼白,如今血色盡失,更顯蒼白。

  心上一塊石頭落地,我對這位新認識的好朋友──司機──興起幾分佩服之意,用破爛的印度話問:「剛才好險哦?」

  「不會啊,怎麼說好險呢,先生?」他回答。

  我吃了一驚,「別逗了,你難道沒有以為那傢伙會撞上樹?你難道不擔心加速可能會讓他受傷?」

  他的回答像洪鐘一樣留在我的腦海中。他說:「先生,紊亂的交通是我的日常生活。我在馬路上學到一個道理──不期望自己能夠預料其他人或其他事,因為條條馬路都有驚奇,像是莫名其妙跑出一頭牛、別的車想超車、孩子的球滾到路面、突然鑽出一輛小綿羊或人力車……想都想不到會發生什麼。我唯一能做的,是做好準備,只照顧好我的車與乘客。因此,在我旁邊開車的人應該怎麼小心就怎麼小心,我只為自己和乘客提高警覺,我只能控制自己開車的狀況。」

  身為那輛車的乘客,我明白他說的一點也沒錯,我們不能控制路上的遭遇,只能控制自己如何前進。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