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記

發稿時間:2014/12/13
廚房記
廚房記
作者|幸田文 著/青木玉 編
譯者|劉子倩
出版社|麥田出版
出版日期|2014/11/01

  不分古今中外,廚房這個料理食物的場所,不管有沒有察覺,都在每個人的生命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沒有耐心烹煮食物的人,沒有辦法打理好日常生活;會浪費食物的人,不會懂得珍惜擁有的一切。光是下廚時的聲音,就會暴露出心中沒說出口的秘密。

文章節錄

《廚房記》

廚房  

  事到如今屈指算來,不免為那年數暗自驚心。自我進入廚房迄今,竟已有四十八年。算算自十四歲開始下廚幫忙,十六歲已可一手打理飯菜,直至今日。

  今後雖不知餘年幾何,但想必依然會站在這裡,清洗蔬菜,拿起菜刀,開火烹煮,繼續這瑣碎的作業。女兒心疼我,曰:妳年事已高,何必老是辛苦做那些廚活?她當然是一番好意,但我還是搖頭,不禁微笑。雖也曾感辛苦,但那種時期早已過去,如今在此作業,站在這裡的心情,都是安心、平靜、愉悅的。我不想與這裡斷絕關係。

  近五十年的廚房歲月中,我曾二度疏忽這裡。一次是因為太年輕無法靜下心,對丈夫有所不滿心感厭倦時。還有一次是步入中年後,突然有了工作時。年輕時倒是很快就重新振作,中年那次卻懈怠了好一陣子。直到某一刻,豁然開朗,想起自己在廚房是如何成長的。

  廚房這個場所說來很不可思議,看似公開,又像是只屬於自己的密室。而且水火道具皆備,有刀刃,是即便流血也能坦然處之的空間。我省思自己在那裡究竟做了什麼。當然是四處走動,處理魚子,進行烹飪作業。僅此而已嗎?不對。

  人的心,似公開,似密室,似乎也是曖昧的機關建構而成。我在廚房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情作業?我心裡有數。不可否認,藉著烹飪這項公開的作業,的確曝露了欲望與怨恨、不倫與嫉妒、冷淡與憎惡這些女人的業障。因此,我在那裡,不也學到了忍耐之後的安寧,悲傷之後的溫馨,憎惡之後的譴責,嫉妒之後的空虛。那是料理蘿蔔與魚的地方,也是完成女人心中種種業行的場所。我認為那是教室。

  如今,我待在終於安靜下來的廚房。這是需要四十八年,才得到靜謐平安的廚房。業行或許終生不盡,但我已得到安靜,對廚房心懷感謝。

我的聲音

  父親給我一本橫寫的漂亮字帖,叫我寫下每日菜單。那是在我念小學時。他還說,可以簡單取名為「廚房帖」或「廚房記」。

  於是,我在題簽(寫上書名貼在封面的紙)寫上「御廚房帖」。父親喟嘆我冥頑不靈,替我改為假名的「廚房帖」。若用現在的說法,大概是罵我乃「沒品味的傢伙」。但我可不懂什麼品味的問題,按照吩咐分為早中晚,一一記下所吃的食物。當我還是小孩時,所以寫的是「早上 豆腐御味御汁」。父親替我改為「味噌湯(有豆腐,灑上一撮海苔)」。他說,這樣寫看起來更好吃,此乃出於老饕的品味,所以我欣然接受。

  這樣一板一眼規矩行事是我最害怕的,所以有一搭沒一搭地記錄。父親拿起我扔在一旁的手帖,嚴令我收好。

  過了很久之後,我也成為大姑娘,這次奉命實際下廚。看似沒啥稀奇,實際上卻一下子受挫,這正是小菜的工夫。光是味噌湯料就令我絞盡腦汁、搜索枯腸。我想起那個手帖。每年整理自己的櫃子時,明知是那個,我卻打包起來。上面的字跡生硬歪斜,而且津津有味地寫著「灑上一撮海苔」。

  父親也陪我一起看那個,他說:「從這字面必須要如聞其音才好。」

  在豪宅的好餐桌,令人懷疑烹調出這種菜的廚房究竟在何處的東西固然不錯;巷弄之間的狹小家屋,再怎麼小心也有菜刀聲和氣味傳到客人面前,那又是何等美妙。廚房一定要有聲音。千萬別害怕或恥於發出聲音。讓廚房的聲音更美妙吧!要珍愛廚房的聲音。廚房是製造美味之處,有點美味的聲音又何妨?父親如是說。

  以前父親偶爾會去一間小屋吃飯。該處有一對老夫婦和一個女服務生,只在晚上招待少數客人。據說是在二個老人能夠應付的程度下經營。只不過是將住處某一室闢為客用。──「每年冬天在那巴掌大的小院子,野橘子會結出點點紅果,夏天在袖垣(建築物旁的矮小牆垣)旁開出兩三朵百合,乃自豪之處。」

  據說父親經常在意外的時間突然上門吃飯。他明知給人添麻煩,卻仍去那。老夫婦倒也沒拒絕,只是表明要多花一點時間。然後,傳來磨柴魚的聲音。咻,咻。切菜的聲響據說一聽就知是出自老人之手。聽久了,只覺那廚房之近,聲音之清脆,之美味。正想著時,菜馬上就做好了。紙門拉開,美味已成形出現。

  「小房子的小廚房所傳來的聲音很親密、很美味,是好聽的。所以等妳學會廚藝後,看著廚房筆記,應該也會有美味的聲音傳來吧。」父親說。我恍然大悟,並因此很開心。

  魚店有魚店獨特的菜刀聲,肉店有肉店的菜刀聲,節奏和音調高低都不含糊。家庭廚房有家庭廚房的聲音,我的廚房有我的聲音。我希望將來能寫一篇「廚房之聲」的小說。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