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兩隻大象翻越阿爾卑斯山

發稿時間:2015/01/24
帶著兩隻大象翻越阿爾卑斯山
帶著兩隻大象翻越阿爾卑斯山
作者|蓋爾哈特.馮.卡普夫
譯者|莊仲黎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4/12/08

  親子教養功課不只媽媽必修、爸爸也得加入。父親的教養方式果然豪邁,竟是帶著全家人翻越阿爾卑斯山!大人都覺得難了,更何況是八歲、十歲的孩子,路途中有衝突與不耐,但帶著孩子體驗自然,學著與大自然共存,超越挑戰自己…對家長或孩子來說絕對都深刻難忘,而親子關係正是這樣建立起來的!

文章節錄

《帶著兩隻大象翻越阿爾卑斯山》

第一天:體力消耗殆盡

慕尼黑-雪夫特蘭修道院(Kloster Schäftlarn),22公里

預定健行時間:5小時30分鐘;實際使用時間:7小時30分鐘

  「打開了!」現在是正午十二點,慕尼黑市政廳塔樓的窗戶已打開,塔樓大鐘下,由一些機械人偶表演的酒桶製造公會的傳統舞蹈(Schäfflertanz)正要開始;在這個令人興奮的時刻,瑪利安廣場上那些躁動的日本觀光客紛紛拿著相機朝著塔樓的表演人偶猛按快門,我們也選在此刻動身出發。

  我們來自慕尼黑北方幾十公里外的另一座城市:茵果爾市。因為我們在出發前曾許諾孩子們,可以光顧位於慕尼黑與威尼斯之間的每一家麥當勞餐廳,因此,我們必須在慕尼黑這座城市稍稍停留,至少這麼做可以讓孩子們在這趟需要挑戰體能的旅程中開心一點兒。「那邊又有一家!」菲力斯尖叫起來,他在每條小街道上尋找那大大的黃色「M」。從我們抵達慕尼黑中央火車站後,他已經發現了三家麥當勞:「這次我們要來點什麼呢,魯卡斯?」菲力斯眼睛發亮地問他哥哥。「一杯奶昔!」魯卡斯興奮地叫著,這時我們簡直鬆了一口氣。小孩子就是這樣,即使是平常最愛的起司漢堡也隨時會讓他們感到煩膩。說真的,如何讓他們乖乖地用餐,餵飽他們,還真是一門大學問呢!

  席碧勒和我也想好好地調整心情,準備面對這場即將展開的遠征……

  根據我們的計畫,第一天從慕尼黑出發的路程,需要步行整整五個半小時—如果不是要背很重的背包,新手應該也可以輕鬆地完成。不過,如果健行者經過黑拉泉動物園會為了欣賞斑馬與小鹿的溫馴而越過柵欄;會朝依薩河丟石塊、打水漂兒,並在慕尼黑塔奇興區(Thalkirchen)對不久前才整治成功、恢復自然樣貌的河川驚嘆不已;或者已走了五公里後,卻不斷思索是否走在正確的健行路徑上—那就另當別論了!菲力斯甚至在依薩河畔發現一塊小化石,他開心地說:「在舊磨坊谷地(Altmühltal)要拚命敲敲打打,找好幾個小時,才能挖到化石,在這裡竟然很快就撿到了一個。」

  經過一段順利的健行時光後,背上的背包開始折磨我們。首先是肩膀因為背包的磨蹭而發痛,當我們重新調整背的方式時,背包卻又壓迫到臀部,同樣在發痛。此外,登山褲側邊那個可調整式塑膠環扣,雖然看起來很酷,不過,使用起來就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背包的腰帶會擠壓到扣環而讓人覺得不舒服。

  走了整整七公里後,房子已消失在視線之外,依薩河畔的樹叢也離河流較近。最遲在大黑瑟洛爾鐵橋(Großhesseloher Brücke)—一座怪異的、足足四十公尺高的鋼鐵結構建物—我們就會正式越過城市的邊界。沿著鐵軌下的一條小路,我們改走依薩河的另一邊河岸,孩子們在前面蹦蹦跳跳,興高采烈地閒扯,這一切都令人興致高昂而且感到緊張刺激。

  從高處眺望依薩河的美景,真是扣人心弦!在整整兩小時的健行之後,我們第一次以這種距離、這種角度眺望慕尼黑那座細長而高聳入雲的奧林匹克塔3,它就遠遠矗立在我們身後。在大黑瑟洛爾區(Großhesselohe)—也就是我們剛剛走過的鐵橋所在的行政區—有一座隸屬於當地林業公司的啤酒莊園(Biergarten)非常吸引人,但是我們根本沒有時間稍作停留。無論如何,此時此刻我們應該要務實一點。另外,天空開始下起濛濛細雨,不久之後,便轉成傾盆大雨,果真如我們所料。這是菲力斯第一次想要知道:「還有多遠?」

  我們實在無法精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旅遊指南上有這段行程的地圖資料,無論如何,它是我們接下來的健行路徑的有利線索。我想,我們最小的兒子大概會對這個粗略的答覆感到滿意才是。我一直懇求菲力斯繼續往前走,後來為了安撫他的情緒,我只好幫他背背包;因此,我的背上除了我自己的十七公斤重的背包之外,還多加了我兒子的三公斤半背包。「我真的走不動了!」,後來他仍然這樣說,並且用乞憐的眼神望著我。當下我只能把他抱起,繼續往前走,這對我實在太殘酷了!距離出發不到四小時,我已經開始斟酌,這次的家庭健行是否真的是個好主意。雨越下越大,不過我們也有幸運之處,因為我們當時走在森林裡,有樹木可以擋掉一些風雨。但也因為如此而無法再欣賞風景!無所謂,往前走就對了!……

  已接近晚上九點了!夏日的暮色漸漸降臨,席碧勒的眼神看起來相當驚惶失措。「你確定我們走對了嗎?」她問,我們已整整一小時沒有看見那條穿越森林的依薩河!「不知道。」我招認了。已經走了七個半小時,我們還在路上,這已遠遠超過原先預期的五個半小時的步行時間。還好沒過多久,我們真的聽到修道院的鐘聲!因為天色已經開始暗下來,現在我們只能抄近路—這是一位當地人向我們推薦的,大概派得上用場吧!他還警告說,「路面有些濕滑」,真不知他為何要如此輕描淡寫。因為,我們後來足足一刻鐘走在一條泥濘不堪的小路上,其中部分的路面還被一條小溪沖毀;這時我們膝蓋以下的褲腳及鞋子都覆滿一層爛泥巴,為了通過那些用粗樹枝或厚木板搭成的、搖搖晃晃的臨時便橋,我們必須不斷地保持身體的平衡。有時為了避免直接踩進水中,我們會扶著一段用電線固定住的牧場柵欄前進,抓住那些木頭橫條,雙手交替地向前移動。總而言之,就是這樣一幅滑稽的畫面:四個遠征者還在第一天的路程,全身卻已經搞得髒兮兮,而且筋疲力盡。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