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釣魚會發瘋

發稿時間:2015/04/04
這樣釣魚會發瘋
這樣釣魚會發瘋
作者|李嘉亮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5/03/18

  釣魚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釣很多魚,釣很多種類的魚,還是釣不可能上鉤的魚?魚達人李嘉亮告訴你,比起釣多少魚,更重要的是魚的行為、生態與釣魚人的活學問。本書不是一本正經八百的釣魚百科,作者累積數十年的釣魚絕技,融會在各種驚險、搞笑或懸疑的「真魚真事」情節中。文字樸實有勁,內容妙趣橫生,無論是吃過魚、看過魚,還是釣過魚,包證出乎意料、拍案叫絕。

文章節錄

《這樣釣魚會發瘋:魚達人的釣魚神技與癡魚怪談》

等待的過程其實很忙碌

  在等待魚訊漫長的過程中,如果您感到無奈與乏昧,那證明您還是一個釣魚的門外漢!想要成為高手,豈可不更加積極主動來開創新局?至於訣竅何在?不妨仔細觀來……

  「在浮標下沉的瞬間,真正的釣魚才算開始。」在這一句充滿文學味道的開場白裡,讓很多釣友嗅到幾許浮標下沈之前,漫長等待裡的無奈。所以不懂釣魚的編劇、作家最喜歡寫的一句話、也就是對於釣魚活動最「標準錯誤」的描述,就是:「釣魚就是要有耐性。」為那些熱愛垂釣,卻永遠弄不清楚垂釣真諦的門外漢,所做無助的等待過程,寫下最真實的一幕!

  其實,在漫長的等待過程,釣友應該一直都是很忙碌的,持續積極主動施展垂釣技巧,讓魚發現釣餌的存在、激發魚類吃餌的意願、發現魚類出沒的位置。而此三項作為,還要配合海流與及浪濤的狀況,做出適當的動作和晃餌技巧,這就是本文所要講述的重點。

  一般釣友對於魚訊發生前漫長的等待,已經「合理化」到什麼程度呢?你看:枯立乾望著浮標無所事事,然後先假設潮水不對,等到潮水動了,自己的浮標持續沒有反應,再繼續相信堅忍的座右銘,等待黃昏薄幕的到來,這是魚比較會咬餌的時間,等到這段黃金時間過去了,浮標還是沒有反應,就把希望寄託在明天天剛亮的薄暝時刻;如果再不咬,就把原因歸咎於水溫、鹽度等等。

  而釣魚的朋友常常因為氣溫變化的錯覺,以為海水溫度也受氣溫的影響,殊不知水域溫度若有少許變化,多發生在池沼,水塘等小面積的水域,其實海洋水溫的變化極為輕微,而且主要的因素來自於洋流,受到氣溫的影響極小。此外海水鹽分的變化,除了潮間帶和河口受到漲退潮、豪雨、洪水略有變化以外,其他沿岸水域、外洋水域,除了海水表面鹽分有極些微的變化之外,其他水層鹽分幾乎沒有變化。所以經過漫長的等待,魚兒始終沒咬餌,可能是魚群根本沒靠岸。如果附近有釣友中魚,或許能說標點的好壞不同,是你沒佔到好位置。如果大家的浮標並排垂釣,就是你的浮標「始終滿載著希望,終究沒有被魚拖下沉」,那就有很多地方值得檢討了。

  許多釣友碰到這種情況,開始怪罪子線太粗,浮標不敏感,鉤子發出金色的光芒嚇跑了魚、咬鉛位置不對、丹錐乘流性太差、甚至釣竿的品牌和自己的八字犯沖;有的回家去和妻女大吵一架,因為他的釣竿被女人家跨過去,沾了晦氣所以槓龜……,「遷拖」一堆理由。

  其實有一件事,大部分的釣友始終都沒有堅持到底,那就是勤換新釣餌!常有人哀嘆說:「一隻南極蝦餌,泡海水兩個鐘頭,還是完整掛在鉤子上。」這就是很值得檢討的垂釣行為。大凡魚不咬餌的時候,就是練習掛餌的最佳時機;不然剩下那麼多南極蝦,要帶回家炒高麗菜嗎?單蝦露腹掛法、單蝦露背掛法,頭分別朝上、朝下,就有四種變化,改鉤蝦肉小餌掛法、蝦肉多塊掛法將鉤子包滿,又是兩種掛餌法,鴛鴦雙蝦掛法、多蝦亂掛法等等,至少有十種掛餌法,一一試著看看,絕對比一餌泡兩個小時,完全沒味道,失去鮮度要好很多。很少有釣友這麼勤快,而這是脫離消極等待、怨天尤人,以積極的態度垂釣、跨出最基礎的一步,如果這一步沒做好,做不到,以下的文章就跳過不必看了,就算看了也沒用。

  其實很多釣友拋一竿將釣組送下水後,就站在岸上呆呆的等待魚兒上鉤,這種人會被宜蘭資深的釣友說成:「釣笨蛋魚兒!」意思是說用很懶惰、消極的態度在釣魚,不容易有好的成績。朋友如果比較不熟,我怕傷人家的自尊心,通常很含蓄地對他說:「丹錐停在那裡晃啊!晃地!看久了好像要暈船一樣,讓丹錐漂來漂去,看久了頭比較不會暈。」其實這是在暗示枯等不會有結果。因為餌太死了,沒有晃動不活潑,一直停留在一個地方,這樣「守株待兔」等魚兒送上門,成效很有限。配合潮水的流動,放鬆母線讓丹錐帶著釣餌漂出去一點,停一下子,再漂出去一些,停一下子,收回來一點,停一下子,再收回來一點,停一下子,最後收回釣組換新鮮的餌,或許換個方式掛餌再拋出去。至於為什麼要每漂出一次去停一下、每收回來一點也停一下?其實這是模仿水中小魚、大型浮游生物的活動方式,以吸引魚類注意,增加垂釣對象魚咬餌的機會,而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二步。

  海洋中會有許多雜草屑、塑膠垃圾、不能食用的海藻,都在隨海流而漂晃,也有許多大型浮游生物跟著這些垃圾草屑漂流晃動,一條垂釣對象魚,每天用眼睛盯著這成千上百的小東西在漂晃,牠總不能每一小塊東西都靠近嗅一嗅、輕輕咬一口看有沒有味道,再決定是不是能吞食。如果碰到的是活餌的蝦皮類〈磷蝦類、醬蝦類〉,牠用觸角感覺有掠食者靠近,老早就逃之夭夭了,那掠食者豈不隨時都錯過這些食物?

  同樣的例子還很多,小魚游泳時會模仿草屑漂流的樣子;烏賊類的幼小軟絲仔亦然,讓掠食者感到迷惑而忽視牠們的存在,增加逃命的機會。但是這些小生物不可能只是隨潮流漂晃而沒有其他動作,牠們總要覓食和逃避敵害,像軟絲、小魚可能就會逆著潮流,或者順著潮流快速移動捕食蝦皮,蝦皮受到驚嚇而反彈……,這時候牠們都因為游動的關係,和其他雜物漂晃的方式有極為明顯的不間,黑毛或黑鯛,甚至其他鰺科魚類,就據此來發現這些活餌的存在,而且很快做出捕食的動作。

  當丹錐發揮乘流性的時候,釣餌漂流的韻律和湖水的律動是完全同步的,再香、再新鮮的南極蝦,也被潮流裡的一大堆雜物所淹沒,除非釣餌很被動地因隨著潮水漂流和魚正好撞在一起,否則釣到魚的機會不大,魚不上鉤真正的原因都和釣組、釣具沒太大關係,只因為魚沒有發現釣餌如此而已!因此不論釣組在順流漂、或者逆流拖,總要很不自然地暫停一下,就是要讓釣餌漂動的方式完全跳脫潮流漂晃雜物的律動,讓魚發現釣餌的存在,而這就是所謂晃餌的真正意義。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