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大師從未說的成功哲學

發稿時間:2015/08/08
米其林大師從未說的成功哲學
米其林大師從未說的成功哲學
作者|本田直之
譯者|葉韋利、林美琪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5/06/26

  引用牛頓的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站在大師的肩膀上」,透過米其林廚師的成功經驗分享,發現除了廚藝,態度、思考模式等,都是大師成功的因素。或許我們無法擁有米其林主廚的廚藝,至少可以盡力追求米其林等級的思考,將其應用在生活和工作上,相信會非常有幫助。

文章節錄

《米其林大師從未說出的34個成功哲學》

活躍世界舞台必備的34個成功心法

  本書登場的十五位名廚及侍酒師,為何能進軍國際,甚至榮獲米其林三星的至高殊榮呢?我將透過他們的經驗,把能夠活躍於世界舞台的知識與理念介紹給大家。

  這十五位名師的故事不盡相同,但他們的現身說法中有若干共同點,我認為這些正是我們日本人所必須具備的技能。

  這個篇章等於是本書的重點整理,我將我在採訪過程中認為至關緊要的重點,分為「思考方法」、「做事方法」、「行動方法」、「選擇工作」、「領導能力」五個項目加以說明,並與大家一起重新檢視「自己的強項」。

思考模式

1.比起技術與知識,學習哲學更重要

  本書登場的多位名師告訴我們,他們在當地學到的不僅是料理的技術或葡萄酒的相關知識而已。當然,學習技術與知識的重要性不在話下,但更緊要的是,學習當地名廚及侍酒師的「人生哲學」。

  說得極端一點,料理的步驟與技巧,看書便能有所掌握,因此,了解當地一線主廚的工作理念與人生哲學,相對重要多了。這點不僅適用於料理的世界,也適用於運動、商場等領域。

  二十年前,我到美國念研究所,日後幫助我最大的不是念書得來的學問,而是海外遊子們的想法、生活態度及方式等。

  重點在於學習將對我們的工作及人生影響至深的哲學。我認為這點不僅有助於在海外大顯身手,即便回到日本,也是千金難買的寶貴資產。

2.抱持「好還要更好」的高標準

  不論哪個領域,即便在日本已是頂尖,依然人上有人。而進軍國際,便是要與這類頂尖人物決勝負,因此必須以高標準自持才行。

  本書登場的名師們全都不甘於日本第一,他們個個精益求精,努力追求於世界舞台上發光發熱。由於目標如此遠大,他們的工作模式以及對工作所投注的熱情,自然非比尋常,絕不會拿到米其林三星就不再求精進了。

  例如,以股票上市為終極目標的公司,以及抱持「不行,股票上市只是門檻而已」這種態度的公司,它們之後的發展肯定截然不同。世上有很多公司在股票上市後便每況愈下,正是因為他們沒有以更高的標準自我要求,以為股票上市就真的成功了。

  不當井底之蛙,認清「人上有人」這個事實,抱持「好還要更好」的高標準,是進軍國際舞台的必備心態。

3.追根究柢地思考

  待在日本的話,人親土親,很多事情顯得理所當然,即便不去追根究柢也能照做不誤。「這不是常識嗎?」是多數人的反應,從好的方面來看,彷彿大家都有一定的共識與默契了。

  但身在國外就不是這樣了。在國外的好處是,「為什麼要這樣呢?」「為什麼這麼做會比較順利呢?」諸如此類,凡事都可以再深究下去。以料理來說,便會進一步思考「為什麼這道菜會這麼好吃?」「為什麼要用這種溫度來調理?」在日本,若於進修時問了這類問題,說不定會被回以「好煩的傢伙」、「有沒有常識啊」,但在海外就不必有這樣的擔心,只要不懂的,都能盡量發問。

  舉例來說,在日本,上司若說「上門推銷去」,乖乖回答「是」的人肯定不少。但其實上門推銷的效果奇差,應該有更好的方法才對,可是一被命令,腦袋便自動放棄思考了。

  這種唯命是從的文化,堪稱日本人的優點,但若要更上一層樓,這種心態就不足取了。「只要不放棄思考,絕對會成功。」這是名廚德吉洋二從老師馬西莫那裡學到的道理。要在海外占有一席之地,在專業上追根究柢絕對必要,而且你會發現,只要稍微改變想法,往往就有新的創意產生。

  最可怕的是,被工作逼得無法思考。有些做法只要稍微留心便知道行不通,卻往往腦袋僵硬得只會因循苟且,如此一來,不會成長也不會進步,結果就是毫無所獲了。

4.讓每一個動作都具意義

  「龍吟」的山本征治主廚告訴我們,國外研修生在烤肉的時候會一一測量火的溫度,然後問:「為什麼昨天和今天的溫度不一樣?」

  如果在一般的日本餐廳問了同樣的同題,應該會被回以「那還用說」、「那是理所當然的」,說不定還會惹惱人,被喝斥一聲「你想太多了」。

  但是,外國人會認為問才是理所當然的,他們如果不明所以,如果心生質疑,一定會問個明白。他們會認為,或許原本以為有意義的動作是錯的,或者其實有更好的方法也說不定。

  不僅在調理方法上,其他如:為什麼要說「歡迎光臨」、為什麼要在這個時間點端出盤子、為什麼要給客人濕毛巾……。讓自己的每一個動作都具有意義,這點極為重要。

  只因為人家叫你做你就做,那毫無意義。如果有人說「你就這樣做」,你也要在腦中思考為何要這麼做、真的有必要這麼做嗎?如果不去思考行動的意義,就永遠只能當個被使喚的人了。

5.即使是是常識也要歸零思考

  到了國外,便會發現從前在日本做的事、認為理所當然的事,其實並非放諸四海皆準。你會覺得被常識所束縛很可怕,但換個角度想,不也是一種訓練嗎?

  我到美國留學時就有幾次這樣的經驗。例如在日本,只要事先約好,我們便會認為理應準時在約好的地方等待,人一到就能馬上開會了。但到了國外,我準時赴約卻一個人也沒到的情形根本是家常便飯(笑)。某種意義上,可說一直以來的價值觀被打破了吧。

  這點和之前所說的「追根究柢地思考」不無關連,德吉洋二主廚也經常被老師馬西莫說:「思考!思考!思考!」

  此外,岸田周三主廚也說了他在「Astrance」時代,主廚帕斯卡說「沒有醬汁也無妨」的事。以之前的料理常識來看,醬汁是法國料理的基本。於是岸田主廚追根究柢地思考:「真的是這樣嗎?」結果創造出新的世界,榮獲米其林三星殊榮。而且,時代也已經往新的方向前進了。

  將之前的常識歸零後重新思考,便會產生新的想法。透過思考「這樣究竟是對還是錯」,你所採取的行動肯定更提升一級。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