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的牽絆

發稿時間:2015/09/05
台灣人的牽絆
台灣人的牽絆
作者|本田善彥
譯者|堯嘉寧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15/08/01

  在每個國際會談與歷史性決策的關鍵時刻,領導人身邊的隨行翻譯便是最好的歷史見證者之一。作者直擊訪問當年毛澤東、周恩來、蔣介石等人身邊的口譯官,解析中、日、台近七十年間的外交祕辛,在各國多方政治利益的角力下,台灣如何於動盪中尋求出路。

文章節錄

《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

「添了麻煩」的發言內容讓氣氛為之一變

  這天晚上,周恩來在人民大會堂舉辦歡迎晚宴,席間,田中說出「ご迷惑(添了麻煩)」的發言,在其後的談判過程中一直引發爭議。田中先是提到日中之間的交流已維持兩千年了,接著又提及「不過很遺憾的,在過去數十年間,日中的關係經歷了不幸的演變。對於我國在過去數十年間對中國國民『添了許多麻煩』,我想在此表達深切反省之意」。

  當時林麗韞剛好翻譯完周恩來的歡迎詞,在空檔聽到這席話。她回憶道:「當日本方面的口譯人員把『ご迷惑』翻譯成『添了麻煩』講出來,在會場的全體人員頓時一片嘩然」。

  「日本方面沒有什麼不同,不過中國方面瀰漫著一股不尋常的氣氛。擔任英語口譯的唐聞生事後說:『發動那麼大的戰爭,卻只用「添了麻煩」一語帶過,不會太一派輕鬆了嗎?』一向敦厚的周總理,也對這句話感到十分不滿。」

  如同林麗韞所說的,北京方面沒有打算隱藏他們對田中的「添了麻煩」發言所感到的疑問和不滿。

  日本各報紙在九月二十六日都報導了歡迎晚宴的狀況,各家報紙也都大幅刊登了周恩來用筷子夾菜給田中的照片,強調雙邊的友好關係。不過,也有記者注意到北京方面對「添了麻煩」的發言出現大為不解的表情。

  讀賣新聞的特派員森脇逸男便寫到:「田中首相在致意時表示:『對於我國在過去數十年間對中國國民做出如此添麻煩之事,我想在此表明深切反省之意。』在講這句話的時候,田中首相與一向性急的形象不同,是以緩緩的、低沈的聲音表達。但是,對中國人贖罪的話就只有這句了。讓人不禁覺得:難道這樣就夠了嗎,好像有哪裡不足吧?中國方面的鼓掌也戛然而止了。」接著他也提到日本記者們的反應──「『首相太怪了吧。講話的內容和口氣都是沒有下文的樣子……』,連記者之間也對此感到納悶」。

  朝日新聞的特派員西村秀俊也以憂慮的口吻寫到:「在田中首相致詞時,每當一段落停頓時,中國方面總是會送上掌聲,但有幾次卻沒有人鼓掌。其中一次就是當他說給中國國民『添了麻煩』的時候。周總理致詞時,對於同一件事是用『災難』來表現。難道周總理是想表達不滿,表示這件事不應該輕輕用『添了麻煩』帶過嗎?」而隔天二十六日便知道,西村的憂慮確實是正確的。

  在二十六日的第二次首腦會談中,周恩來便提到田中在前一天的發言。

  「幾百萬中國人在戰爭中犠牲了。日本也蒙受了極大的損害,我們絕不能忘記這類歷史的教訓。田中首相說『要反省過去發生的不幸』,我們也同樣認為應該如此。不過,『為中國人民添了麻煩』的說法,反而會招來中國人的反感。在中國,添麻煩這個詞只會用在小事情上。」

  林麗韞回憶周恩來還接著說:「『添了麻煩』這句話,是譬如把水濺到女性的裙子上,道歉時所用的話。日方以前所做的事,難道只用『添了麻煩』就可以了結嗎?」二階堂轉述田中此時「還堅持:『不清楚中國是如何,不過在日本,這句話已經涵蓋一切了』」。

  當時也參與談判的外務省中國課長橋本恕在事後回憶:「周總理當時幾乎是怒髮衝冠。大平外相的臉刷的一下就慘白了。」

  不過,日中雙方對這件事的理解有微妙的不同。林麗韞表示「周總理是以嚴正的口吻清楚說明原則,不過並沒有情緒高漲、飽含怒氣地提高音量」,與橋本的描述有些許不同。

  關於向中國賠罪的話要怎麼說,田中在出發之前,於九月二十一日召開的記者會中,便表示他會以「在東方世界最率直的表現法」,確實表達對中國「添了麻煩」。外務省的相關人士透露,當天的翻譯官早就提出警告:「只說添了麻煩,將導致中國方面的不滿」,不過因為執政黨憚於黨內的親台灣派會表示反對,所以決定還是採用這種說法。

  橋本恕也表示:「這是我考慮多日、多次推敲,說得誇張一點,是傾盡全部精力才寫成的講稿。當然事前也多次交由田中總理過目,最後決定『就這樣了』。」也就是說,其實不是翻譯的問題,是真的考量當時日本國內的輿論之後,最後決定了這種遊走邊緣的講法。

  不過,北京方面如周恩來等人竟然有這麼大的反應,還是出乎日方的意料之外。

  二階堂表示「談判中一直出現出乎意料之外的狀況,(中略)有時雙方也會怒顏相向」。這段回憶透露出日本方面也對北京的震怒感到十分困惑。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