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來不及教101個唐朝趣史

發稿時間:2016/01/09
老師來不及教101個唐朝趣史
老師來不及教101個唐朝趣史
作者|劉永連等
出版社|自由之丘
出版日期|2015/12/09

  本書收入由六位唐史研究專家提出的101個唐朝趣味問答,並延伸出101個歷史冷知識,你所知道、不知道的大唐歷史都在這兒,關於飲食、詩詞、傳奇怪譚、科舉、婚俗等唐人生活百態,一書在手,隨翻隨讀,三分鐘便輕鬆增長一則見聞,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唐朝。

文章節錄

《老師來不及教的101個唐朝趣史》

開啟服裝任意門

【現代人穿衣服主要看時髦和漂亮,唐朝人穿衣服必須看什麼?】

  現代人穿衣服講究漂亮得體,即使穿的與眾不同,也不會引來什麼麻煩,但是古代就不一樣了。在古代,「人服其服」,穿什麼樣的衣服必須要看穿衣者的身分。不同身分的人穿的衣服的顏色、質料甚至是衣服上的紋飾都是不同的。在唐代,最能體現身分特徵的就是服飾的顏色和紋飾了。

  在唐代以前,黃色上下通用,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到了唐代,唐高祖曾經穿赤黃袍巾帶作為常服,有人提出赤黃色近似太陽的顏色,「天無二日」,這是帝王尊位的象徵。因此從唐朝開始,赤黃色就成為帝王的專用色,黃袍也被視作帝王的御用服飾,臣民一律不得僭用。確定了皇帝的專用顏色之後,唐太宗貞觀四年(六三O)又正式規定了百官的「品色衣」。根據這個規定,朝廷官員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九品服青,一般的庶民則穿白色。

  到了武則天統治時期,又把帶有銘文和繡飾的銘袍當作官服,賜給大臣。銘袍的形制是右衽、圓領、大袖,胸前有鳥獸的紋飾,後背有根據品級高低和文武職務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的銘文。如賜給新上任的都督、刺史等官員的銘文是:「德政惟明,職令思平;清慎忠勤,榮進躬親。」銘文的形式是先在袍上繡出一個山的形狀,然後再用金銀線圍繞這個山形繡成回文銘。賜給三品以上文武官員的銘袍上的銘文是:「忠公正直,崇慶榮職,文昌翊政,勳彰慶陟,懿沖順彰,義思寵光,廉貞躬奉,謙感忠勇。」銘文的形式是八字回文,沒有山的形狀。至於繡飾,也各不相同,如宗室諸王的繡飾是盤龍和鹿,宰相的繡飾是鳳池,尚書的繡飾是對雁,左右監門衛將軍的繡飾是對獅子,左右衛將軍的繡飾是對麒麟,左右武衛的繡飾是對虎,左右豹韜衛的繡飾是對豹,左右鷹揚衛的繡飾是對鷹,左右王鈐衛的繡飾是對鶻,左右千牛衛的繡飾是對牛,左右金吾衛的繡飾是對豹等等。這種在官服上用繡飾鳥獸紋來區別文武、尊卑的制度,從武則天統治時期開始實行,改變了唐初單純以服色確定官階的做法,這種制度後來被明清兩朝所沿襲,形成了獨特的補服制度。(王曉麗)

【古人為什麼喜歡用「石榴裙」來指代美女?】

  石榴開花,有紅、黃、白三種顏色,而人們特別欣賞紅花。所謂的「石榴裙」指的就是染成石榴紅花顏色的暖調紅裙。

  在保存至今的繪畫作品和墓室壁畫中,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這種「石榴裙」。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室出土的舞伎屏風圖中身材修長、螺髻蛾眉、櫻唇粉腮的姬人,身著紅色菱格紋小袖衫、卷草紋織錦半臂,腰間就繫著一條豔麗的大紅石榴長裙。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中間那位頭戴荷花的峨髻貴婦所繫長裙也是石榴裙。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中「清吹」一段,最右邊那位綠衫紅裙的女子,身上的裙子更是最純正的「石榴紅」色,簡直可以作為「石榴裙」的範本。唐人對石榴裙可謂情有獨鍾,雖然唐代的裙子顏色也極為豐富,但是唯有「石榴紅」流行的時間最長。唐詩《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發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雲。千門萬戶買不盡,剩將兒女染紅裙」的吟詠把當時千家萬戶買石榴花給家中的女子染紅裙的場景描述得極為形象,也可見唐代「石榴裙」的普及。

  在漢代之前,並沒有「石榴裙」這個稱謂。用「石榴裙」來稱呼美女的紅裙,要到石榴傳入中原之後。據明代董斯張《廣博物志》記載:「張騫使外國十八年,得塗林安石榴」,也就是說,到漢代的時候,石榴才開始傳入中原。此後,一直到晉宋年間,石榴都還沒有被普遍地與「石榴裙」相聯繫。直到梁朝,「石榴裙」一詞才被文人學士們寫入詩詞歌賦加以吟詠。到了唐代,從武則天的一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開始,「石榴裙」三個字開始頻繁入詩。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中都有關於石榴裙的描述。由於石榴裙的普遍穿著,以及詩賦文章中對石榴裙的吟詠,「石榴裙」三個字也就逐漸由對女性衣著的描述轉為指代美麗女子的代稱,後來更有了用「拜倒在石榴裙下」來表示對女性崇拜的俗語。(王曉麗)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