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報.夏

發稿時間:2010/05/08
森林報.夏
森林報.夏
作者|維.比安基
譯者|王汶
出版社|遠足文化
出版日期|2010/03/04

  你讀過各式各樣的報紙、專刊、Mook,但你讀過《森林報》嗎?森林裡的動植物每天都有新鮮事發生,新聞精采程度「不落人後」。

  《森林報》分春、夏、秋、冬四本,目前「秋」剛在五月出版。光看目錄就可驚喜發現本書跳脫人類的觀點,夏季的月份不再是六、七、八月,而是「鳥兒做巢月」、「雛鳥出世月」、「結隊飛行月」;專欄也很有趣,其中「打靶場」專欄,考考你的自然知識,「森林佈告欄」教你抬頭看空中的鳥形,認出鳥的名字。

  想認識大自然,通常只能查圖鑑,但圖鑑易使人有距離感。本書以活潑的文學筆法,寫出動植物的生態故事,配上擬真素描的插圖,讓大自然成為讀者的朋友。本書非常適合各年齡層閱讀,大人閱讀時也會重新拾回對動植物的熱情,與好奇的童心。

  覺得這本生態書很新潮嗎?令人驚訝的是,《森林報》是俄羅斯著名科普作家──維.比安基在1927年出版的作品,已再版十數次,只是八十多年後才在台灣出版,魅力絲毫不受年代的影響。也許那是因為,只要沒有人類的破壞,大自然仍在那裡,維持造物時完美的循環。

文章節錄

■請幫助流浪兒

  在這個雛鳥出世月裡,常常可以看到雛鳥從巢裡掉下來,或者失去了媽媽。它躺在地上,或者把頭往灌木叢、草墩裡亂鑽,想躲避你這個兩隻腳的大怪物。可是它的兩隻腳還很軟弱,翅膀還不會飛,它簡直不知道把自己怎麼辦才好。你當然可以捉到它。你把它拿在手裡,仔細地瞧著它,心裡想:

  「你這小東西是隻什麼鳥呢?你的媽媽在哪裡呢?」

  可是它只會啾啾的叫,叫得好響、好可憐呀!顯然它是在叫它的媽媽。你也真想把它送還給它的爸爸媽媽。可是,問題來了:它的爸爸媽媽是什麼鳥呢?

  那時候,你將張著嘴巴發楞:怎麼辦呢?其實你用不著張開嘴巴,倒是應該張大眼睛好好看看。要猜出它是什麼鳥,的確不太容易,因為雛鳥長得非常不像它們的父母。而且鳥爸爸和鳥媽媽往往彼此就很不像。不過,你有的是一雙敏銳的眼睛。你仔細瞧瞧,雛鳥的腳什麼樣、嘴什麼樣,然後再去找那些有同樣的腳和嘴的老鳥——不論雄的或雌的。雄鳥和雌鳥的羽毛可能不一樣,至於雛鳥,可能根本還沒長羽毛——它只有一身絨毛,或者還是一身光溜溜的。但是根據它的嘴和腳,你能一眼就認出它的父母來。

  這麼著,你就可以把它們走失的孩子,送還給它們了。

‧捲尾巴琴雞

  琴雞爸爸尾巴尖的羽毛向兩邊捲起,因此得了這樣一個名稱。不過,你不要去看尾巴,因為琴雞媽媽的尾巴就不是這樣的。至於小琴雞呢,根本還沒有尾巴。

‧燕雀媽媽

  燕雀的雛鳥跟其他鳴禽的雛鳥一樣,剛出蛋殼的時候,才一點兒大,光著身子,軟弱無力。燕雀爸爸和燕雀媽媽的形態相像,身子差不多大小,尾巴也一樣,只是羽毛不同。只要看雛鳥的腳,你就可以認出,它是燕雀的雛鳥。

‧野鴨

  野鴨媽媽的嘴是扁平的。小鴨和野鴨爸爸也是這樣。它們的腳趾間有蹼連著。你得好好看看,是什麼樣的蹼,別把野鴨跟鷿鷈混淆了。

‧紅腳隼媽媽

  猛禽的嘴有個特點——像鉤子似的,腳上有銳利的腳爪。小鷹也是一樣。

‧鷿鷈爸爸

  鷿鷈媽媽好像鷿鷈爸爸。小鷿鷈也很容易辨認,你只要看它的嘴和腳蹼就行了——跟野鴨的完全不一樣。

■小熊洗澡

  有一天,我們的朋友——一位獵人——沿林中小河的岸邊走著,忽然聽見一陣驚天動地的響聲,喀啦喀啦,像是樹枝折斷的聲音。他嚇了一跳,急忙爬上了樹。

  從叢林裡走出一隻棕色的大母熊,帶著兩隻歡蹦亂跳的小熊;還有一個一歲大的熊小伙子,它是熊媽媽的大兒子,現在儼然是兩個小兄弟的保姆了。

  熊媽媽坐下來了。

  熊小伙子咬住一隻小熊頸後的皮,把它叼了起來,往河水裡浸。

  小熊尖聲怪叫起來,四腳亂蹬。可是熊小伙子緊咬著不放,直到把它浸在水裡,洗得乾乾淨淨,這才罷休。

  另外一隻小熊怕洗冷水澡,一溜煙兒逃進樹林裡去了。熊小伙子追上去,就給它一頓巴掌,然後照樣把它浸在水裡洗。

  洗著,洗著,熊小伙子一個不小心,把小熊掉在水裡了。小熊大叫起來!熊媽媽立刻跳下水去,把小熊拖上岸,然後狠狠地打了熊小伙子幾個耳光,打得它乾嚎起來,這個可憐的傢伙!

  兩隻小熊上了岸,看來倒是覺得洗完澡挺痛快似的:火盆一般的天氣,它們穿著毛茸茸的厚皮大衣,正感覺熱得要命呢!在冷水裡浸了這麼一下,它們可涼快多了。

  洗完澡,熊媽媽帶著孩子回到樹林裡去了。獵人這才爬下樹回家去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