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的藝術

發稿時間:2016/01/30
靜思的藝術
靜思的藝術
作者|皮科.艾爾
譯者|蘇采禾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6/01/01

  TED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製影音平台,傳遞值得分享的觀點與理念。本書為TED Books系列之一,觀點多元豐富,輕薄好讀。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正清楚標誌著全書旨意:「只有往後多退幾步,站著不動,我們才能開始看出整幅畫(就是我們的生命)真正的意義,也才能看清全貌。」

文章節錄

《靜思的藝術》

  無往無來的概念,像萬有引力一樣普遍存在,每一個傳統的智者都談過它。  十七世紀法國數學家和哲學家帕斯卡(Blaise Pascal)的名言說:「人類所有的不幸,起因於一個簡單的事實—他們不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房間裡。」在氣溫降到零下七十度的北極,拜爾德少將(Admiral Richard E. Byrd)獨自在一間簡陋小屋生活近五個月後確信,「世界的混亂一半來自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需要多麼少。」或者,如京都人有時說的:「別忙來忙去。坐下來。」

  然而以今天的標準來看,帕斯卡、甚至拜爾德少將的時代絕對平靜得多。就在你讀這本書的時候,人類收集的資料數量超出國會圖書館現存資料總量的五倍。任何讀這本書的人今天接到的訊息,和莎士比亞一輩子接到的一樣多。新興領域干擾學(interruption science) 的研究人員發現,接完一通電話,平均要二十五分鐘才能恢復平靜。但這樣的打擾每十一分鐘發生一次,這意味著我們永遠追不上生活的腳步。

  資料持續流入,湧入愈多,我們處理其中任何一件的時間就愈少。科技唯一不能提供我們的,就是如何善用科技。換句話說,以前收集訊息能力的重要性,遠不如現在篩選訊息的能力。我們很容易感覺好像站在距離一幅巨大畫布兩吋近的地方,看著吵雜、擁擠的畫面,微秒變化。只有往後多退幾步,站著不動,我們才能開始看出整幅畫(就是我們的生命)真正的意義,也才能看清全貌。

  我旅行世界遇到最驚訝的事情之一,是那些似乎最明白要對最新科技設限的人,他們往往正是鏟除了非常多舊限制、開發出最新科技的人。簡言之,努力讓世界加速運轉的那批人,最敏感了解放慢速度的優點。

  有一天我去谷歌總部演講,談我剛寫完的有關達賴喇嘛的書。我像大多數訪客一樣,對看到的一切印象深刻。彈跳床、室內樹屋、以及當時員工享受的五分之一自由工作時間,讓他們的思緒不受束縛,閒晃遊盪尋找躲藏的靈感。

  讓我更難忘的是,在我等候數位來賓證時,前來接我的兩人。按照名片上的頭銜,一位是Google+ 首席傳道人,他是來自印度,眼睛明亮,充滿精神的年輕人, 正在開辦「瑜珈人」(Yogler)計畫,幫助練瑜珈的谷歌人接受正規訓練可以教授瑜珈。他旁邊的是另一位老練軟體工程師,曾執行一項頗富盛名且受歡迎的七週計畫,叫「內在探索」(Search Inside Yourself),課程大綱寫著,超過一千名谷歌人可量化的科學證據顯示,靜坐冥想不僅可以讓思考更清晰、更健康,還可以提高情緒智商。

  毫無疑問地,他們是那種想聽達賴喇嘛的人。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