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森林哲學

發稿時間:2016/04/23
日本的森林哲學
日本的森林哲學
作者|梅原猛
譯者|徐雪蓉
出版社|立緒文化
出版日期|2016/03/01

  本書是日本當代哲學大師梅原猛第一部繁體中文譯作。梅原猛脈絡清晰地以一萬年前的繩文時代原始信仰出發,論及神道和佛教內涵,與強調眾生平等和生命循環的森林思想,從而指引了一種新的價值定位。對於同樣擁有許多森林的台灣,也帶來反思——我們的森林哲學在哪裡?

文章節錄

《日本的森林哲學:宗教與文化》

  也許我們可以說日本人基本的世界觀分為以下兩點。

  第一點就是眾生平等,萬物皆然的概念。首先來看熊與人,他們都是生命,都有靈魂。熊只不過是偶然帶著手信來到人間而已;也就是說,熊是以扮裝形式出現在這世上。其實不只熊,世間所有事物都是帶著禮物而來的。

  樹木也同樣手攜禮物來到世間。樹木的綠意和熊的身體都是送給人類的伴手禮。因此,愛奴人每伐一棵樹時都會祈禱,說:「請把你的生命交給我。我必須得到你的命才能活下去,所以,無論如何請你把命給我。我也會鄭重把你的靈魂送回去。」

  愛奴文化與繩文文化似乎都特別把樹木視為一切生命的中心。日本信仰的基礎也是對樹木的崇拜,日本神道的基本就是生命的崇拜。而且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並沒有人類比較尊貴的概念。尤其,樹木的生命就是我們的生命象徵。我認為這個想法是一種世界觀。

  第二點是死後必會重生,生死循環的概念。不僅人類,舉凡一切事物死後靈魂都會離開肉體,到另一個世界去。肉體本身並不重要。過去有將屍體棄置不管的習俗,那是因為人們認為屍體不過是靈魂離開後的空殼罷了。

  而活著的人一定得將靈魂鄭重送返另一世界才行。所以葬禮很重要。日本的佛教可說是葬禮的佛教,這並沒有負面的意思;日本人自古以來就頗有慎終的概念,因為必須將靈魂妥善送往彼世。要說送往彼世所指為何?就是還會轉生回來的意思。

  若不能到彼世去,就無法重生。最困擾的是靈魂執著於現世,久久不肯離開。這樣流通機制就停頓了(笑)。徘徊在此世不走的靈魂最恐怖了,叫作怨靈。

  所以,認為死後一切都會消失的想法真是大錯特錯,人其實是會再回來的。這麼想就覺得很開心(笑)。大約會在孫子的孫子輩時回來,當然要好好疼愛孫子囉!在我們的思想裡,一切眾生去了彼世之後都會回歸人間,像這樣不斷地循環著。

  這其實就是自然會永恆循環的觀念。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無稽之談。可能有人會說:「哪有什麼東西會回來,根本是胡說八道。死了就什麼都完了。」但這可是近代主義的想法:生命只有一回,死亡就是結束。所以活著的時候要開開心心,盡情享樂,多多賺錢。這是近代主義的世界觀,代表彼世信仰逐漸消失。

  但我並不認為死後投胎轉世的想法不科學,因為,遺傳基因確實會被子孫繼承下去。不是有和父母長得一模一樣,或與祖父如同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孩子嗎?遺傳基因的法則就是轉世再生的概念。活著的時候就轉生是說不通的,所以人會死亡。

  靈魂就這樣永恆不斷地輪迴。我漸漸喜歡這種信仰了。我今年已經六十二歲(當時),也到了該思考死後要往何處去的時候了。

  誠如前面說的,彼世既非極樂世界,也不是什麼悲慘地獄,而與今生大致相同,只不過凡事相反而已。喪禮時不是要把往生者的杯子和各種東西打破嗎?只因現世壞掉的東西,才能在彼世新生。因此,愛奴人會把往生者的房子燒掉送往另一個世界。

  我曾訪問過一位愛奴耆老——葛野辰次郎。他說:有人夢見一個往生者抱怨彼世沒房子可住,請人給他送房子去。於是就蓋了一間小房子,燒掉,送給另一個世界的他。

  日本宗教的根柢似乎就有這種信仰,也很明確地留在愛奴和沖繩的宗教裡。古代日本自是無需贅言,現代日本人不也還有這樣的觀念嗎?

  來做個結論。一切眾生都是生命。生命的信仰中心特別是指樹木。所有生命死後都會復甦,到了彼世會再回來,不斷地重複。這也是自然的形態。我非常喜歡這兩個觀念,而且,這兩個觀念仍頑強地留在現代日本人的心靈深處。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