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國籍

發稿時間:2016/09/10
無國籍
無國籍
作者|陳天璽
譯者|馮秋玉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6/07/27

  這是一本從在日華僑「無國籍」身分來看台灣人的過去與未來的警醒之書。國籍究竟是人生而擁有的公民條件,還是一紙身分辨別的證件,抑或是帶有母國情懷的身分認同?從陳家到台灣人,從七○年代到二○一六年,透過陳天璽一家人所代表的在日華僑境遇,我們或許能一窺究竟;而陳天璽在無國籍之路上的學術研究,更是台灣讀者需要跟隨追尋的。

文章節錄

《無國籍:我,和那些被國家遺忘的人們》

第一章:中華街的拉拉

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我一歲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對生活在中華街的人們影響甚鉅的事件,即一九七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中日邦交正常化。

  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赴北京訪問,與周恩來總理熱情地握手,踏出了歷史性的一步,之後,中國贈與日本兩隻熊貓:蘭蘭與歡歡,在上野動物園形成連續數日舉家出門看熊貓的排隊人潮,此即所謂的「熊貓外交」,而這也是二戰結束之後,日本人對心中那遙遠的中國,首次感到「近在咫尺」的時期。

  然而,也正因為受此牽連,日本決定與中華民國.台灣斷絕邦交,當時的大平正芳外務大臣宣布終止《中日和平條約》。

  此事件所帶來的衝擊,壟罩著中華街的中國人,也就是所謂的華僑,各方的反應與立場不一。位於東京都港區麻布的中華民國大使館大門深鎖,之後則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使館,日本各地的中華民國領事館亦均關閉。有關屬於「中國」的土地及各類財產的所有權問題,在日本僑界引起混亂,那些從前與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理念相同的人們,如今揭起五星紅旗設宴慶賀,為自己的信念得到認同而慶祝。然而,那些支持著由國民黨領導的中華民國.台灣的人們則不知所措,似乎有種被逼入絕境之感。

  過去,當祖國發生內戰、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鬧飢荒而造成大量死亡的大躍進政策、文化大革命,或是台灣發表經濟發展政策等,只要每逢中國或台灣在政治經濟上有所舉動,僑界就會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持派與中華民國支持派之爭,「中國」民族主義以各種形式不斷地被挑起,華僑們對「國家」的認同就這麼一直被激烈地震盪著。但是,日本政府並未體察華僑們這複雜的內心感受,只是一味地逼迫華僑必須做出決定,也就是「要選擇哪一國籍」的問題。雖然無論華僑如何選擇,他們依舊是「中國人」,只不過,這與日本所承認的「中國」,在意義上已經有所改變,這下子華僑困惑了。

  無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的人民,其外國人登錄證上的國籍欄位,均標示為「中國」。此外,與戰後持護照進入日本的華僑不同,在十九世紀末或二十世紀初,人們對國籍的概念薄弱,在那個尚未嚴格執行必須持護照才能進行出入國審查的時代便來到日本的華僑及其子孫們,擁有政府所發行、足以證明國籍的護照的人微乎其微,因此,這些人不太需要因為日本改變其所承認的「中國」,而必須對自己的國籍做出抉擇。

  然而,戰後那些拿中華民國護照進入日本的人,就煩惱著不知該如何是好?想要身為中國人一如往常地在日本生活,到底是該保持中華民國國籍,成為一個與日本沒有邦交的國家的國民好?還是應該將國籍變更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當一個與日本有邦交的國家的國民好?或者,乾脆歸化成日本國籍,當一個日本人?他們被迫做出選擇。

  此時,在日本政府的特別關照下,申請歸化的人可以在短時間內取得日本國籍,因此,選擇歸化、改成日本名、變成「日本人」者為數眾多,當然也有人變更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另外還有一些人對日本的生活感到絕望,選擇再次移民,離開日本,移居至美國等國家。

  華僑間盛傳著一則謠言:若不把中華民國的國籍換掉,外國人登錄證上又是「中國」,但日本政府所承認的「中國」已經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來這些人會遭受到什麼樣的待遇將不得而知……這種看不見未來的不安,在日本的華僑之間逐漸蔓延開來。

無國籍的選擇

  我家亦遭受到這件事的衝擊,我的父親.福坡也陷入天人交戰的狀況。從我父親的成長背景來看,就可以了解到,被迫擺在他面前的選擇可不只一兩件而已。

  家父出生於所謂的舊滿洲國,少年時代的他,經歷了日本關東軍為了成立滿洲國而故意挑起的柳條湖事件,以及同時所爆發的九一八事變等一連串事件,日本軍下令關閉家父就讀的學校,街道荒廢形同廢墟,日日在不安中度過,這些記憶家父至今無法忘卻。

  父親出身地主世家,擁有廣大的土地,然而在二戰結束後隨即展開的內戰中,隨著共產黨政府勢力的抬頭,地主等資本家在一夕之間被打成黑五類,過著與從前截然不同的悲慘生活,我的父親、祖父及叔父只好捨棄自己所熟悉的故鄉,孑然一身逃往台灣。

  家父因為有對日抗戰的痛苦記憶,又與中國共產黨政府在意識形態上有所差異,因此,對父親而言,無論取得日本國籍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籍,對他來說均是無上的屈辱。

  家父與家母接連數日徹夜長談,大姐也向父母提出了她的看法,她認為若考慮到往後要在日本生存,那就「歸化成日本國籍吧」,父親也因為擔憂孩子們的未來而陷入苦思,而家母則是自始至終都堅持著「不拿日本國籍」這一點。父親在連續煩惱了數日之後做出最終的結論是:不拿中國國籍,亦不歸化成日本國籍,而是選擇成為「無國籍」。

  查詢《廣辭苑》辭典中的「國籍」一詞,上面解釋著:「隸屬於某一國家成員的資格。」也就是說,將人規定為某一國家成員的法定關係即為國籍,國家因為制定了國籍制度,得以規定自己國家的國民,並訂定其權利與義務。然而,歷經戰爭、戰後,「國家」本身的變化劇烈,而我的父親及家人的命運則總是被那些變化所捉弄。我們拒絕取得國籍,選擇了不被納入任何一個國家體制的「無國籍」,這個選擇將來會為我們帶來什麼影響,誰都無法預測。

  家父最後做出了這個決定,然後喃喃自語地對著自己說:「無國籍也是一種『國籍』。」……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