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未來

發稿時間:2010/06/12
台灣的未來
台灣的未來
作者|卜睿哲Richard C. Bush
譯者|林添貴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0/05/01

  台灣海峽兩岸關係近年來看似轉危為安,其實死結未解。曾駐台多年的政治學者兼美國政府官員卜睿哲,5年前寫成《台灣的未來》一書,最近發行中文版,針對兩岸未解的結,有完整觀點和論述。在台灣二度政黨輪替後,兩岸基本問題仍相同,即使死結稍微鬆動,仍有長路要走。

  卜睿哲是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在政治工作第一線實際觀察到台海兩岸的歷史糾葛,因而在累積多年的駐台工作經驗後,首次針對台海問題寫書,英文書名即為「解結:致力台海和平」,定調台海問題為全球和平穩定最重要的一個變數,未來如何發展將取決於能否打開雙方綁死的關係。

  作者觀察認為兩岸最大心結在「主權觀念」,中國自認對台灣有主權,這在台灣有很高爭議,書中呈現了民進黨陳水扁執政8年的台灣政策立場。「安全」的結也是台海穩定與未來解決問題的重要關鍵,若能令台灣相信自己安全,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答案可能性也會比較高。

  這幾個結是作者認為必須首要打開的,但台灣的較大問題出在內部兩黨主張截然不同的政治內耗,為解開死結建立不利的架構。近年來,不少與兩岸關係以及中國崛起相關的論述與著作,都提醒台灣唯有內部有效凝聚更高的共識,死結才可解,和平才有望,這本《台灣的未來》在思考兩岸關係時,確有極高參考價值。

文章節錄

雙拼複合式洋房

  主權議題牽扯到好幾個不同的元素:法律地位、領土所有權、管轄與控制、經濟和社會互動,以及國際環境等。借用雙拼複合式洋房(duplex house)做比方來看兩岸關係,或許有助於同時理解這些元素。

  雙拼複合式洋房在一九五○、六○年代的美國城郊相當常見。所謂雙拼複合式洋房就是同一個實體結構,但有兩戶個別的住家--各自有客廳、廚房、臥室等--但彼此共有一堵內牆。每個單元由不同的家庭擁有,通常他們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彼此居住空間近在咫尺。

  我們想像有一棟雙拼複合式洋房叫做「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家」住一戶,中華民國這一「家」住另一戶。兩岸關係的演進可以拿下列的比喻來敘述:一九五○、六○年代,兩「家」家長各自宣稱對整個實體結構具有所有權,把另一家視為非法侵佔入住。兩家人之間互不往來,各自在其大家長鐵腕統治之下過日子。他們唯一意見一致的事是:雙方都認為兩戶住家是整個結構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意見歧異的是,誰擁有這個結構體。中華民國這一家比較成功得到鄰居支持它的主張。絕大多數鄰居承認它是整棟房子的主人,也尊重它的要求,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家來往。他們接受它以此一雙拼複合式洋房的代表身份參與社區事務。鄰居當中美國這一「家」在政治上、實質上都保護中華民國這一家。

  但是鄰居的意見在一九七○年代變了調。社區裡新蓋了許多房子(殖民地獨立為國家),他們的領導人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家的觀點,接受它擁有整棟房子、應該代表它參與社區事務。他們大體上尊重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長的要求,和中華民國這一家只有低層級的接觸。因為看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家來往有利益,即使美國這一家也同意採取這些作法,只是它選擇仍然負責中華民國一家的安全。

  一九八○年代發生了兩件事情。第一,兩家人發現在結構體共有的那面內牆上有一道門。他們逐漸彼此有了接觸,分享、交換彼此擁有的東西。兩家成員開始問:他們的積極互動是否可能緩和兩家家長對誰擁有結構體的爭吵?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家長甚至認為此一接觸,加上鄰居意見的轉變,使他佔了上風。他向中華民國家長提議:如果中華民國家長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家擁有整個結構體,他可以允許中華民國這家人繼續住在他們的單元、不受打擾,並可參與一部分社區事務。當然他希望中華民國一家會樂於透過內牆有互動,拋棄掉對其單元所有權、以及其家人如何和鄰居互動的關切。

  另一個發展發生在中華民國這家人之內。大家長決定允許以更開明的方法做家庭決定。某些成員因為痛恨從前家長的專制,提出另一個更激進的方法:他們認為,家人應該停止擁有整個結構體此一荒謬主張。家人應該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一家擁有他們的住家,但只有那部分而已。中華民國一家應改名為台灣,宣示只對自己這部分住家具有所有權,這份財產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份財產毫無任何法律瓜葛。可想而知,此一新方案不能讓中華人民共和國那一家高興,就是台灣這家人當中也還有人依然認為我們是整個結構體的所有人,同樣也不滿意。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