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悔當媽媽

發稿時間:2016/12/03
後悔當媽媽
後悔當媽媽
作者|奧爾娜‧多娜絲、瑪格麗特•崔賓•普拉斯
譯者|林佑柔
出版社|光現出版
出版日期|2016/11/09

  「是妳自己要生的,談什麼後悔呢?」當我們談論媽媽們的後悔時,總有人會冷冷地拋出一句,「妳得對妳的決定負責」。然而,生下孩子成為母親,真的只是一個女人獨立做出的「決定」嗎?

文章節錄

《後悔當媽媽》

  當女性組成了一個新家庭,母親身份能提供庇護,讓她將她人生傳記中的忽視、貧窮、種族主義、嘲弄、孤獨和暴力抹去,拋諸腦後。透過母親身份,她將會有無限的可能性,這個身分擔保著值得尊重的成熟性、連續性及更美好的未來,使她的人生不至於漫無目的。

  這個社會幾乎是隨時向青春期和成年後的女性們給出承諾。

  就另一方面而言,這些承諾也如此裁決那些未為人母的女性─那些不履行自然定律帶給她們的能力、那些沒辦法受孕和生育的女性是殘缺的。而那些雖然想當媽媽但是受到環境限制而未能生育的女性(不希望成為單親媽媽、伴侶不希望有孩子、經濟能力有限、有身體或精神上的障礙)也可能被烙上負面的印記。此外,在眾多鼓勵生育的國家,如以色列(註:遠在以色列建國之前,母親身份在公共討論中就是個榮譽的象徵,我們在宗教戒律中也能找到「生養眾多」之類的敘述,將女性生兒育女視為義務,而且這樣的概念在現今以色列軍國主義、民族主義及猶太復國主義領導下的世俗意識形態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在已開發國家中,以色列的生育率居冠,而以色列社會中另一個生育率的特徵是大量運用生殖技術。就生殖技術來說,以色列是全球性的超級大國,比其他國家更廣泛地運用生殖技術)。那些不想懷孕、生產並養育孩子的女性往往會招致憐憫與猜疑,被視為自私、享樂主義、幼稚、聲名狼藉、殘缺、危險等,他人甚至會懷疑她們頭腦有問題。以下是某些人對這些不想當媽媽的女性的標準回應:「這些只想到自己自由的女人應該去接受治療,好好治好她們的毛病」「妳的夜生活經驗值很快就會爆表,妳的眼前只會有電腦螢幕而不會有孩子的笑臉,祝妳下半生好運啊!」「妳是個女人,妳應該生孩子」「妳實在很冷漠無情」「妳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不是嗎?」「去看心理醫生」。

  也因為如此,會認為健康和理智的女性可以按照自己意志,自由選擇讓自己不生兒育女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相反地,社會認為女性有義務且應當心甘情願地在為母之路上取得進展並加以實現。

  同樣的,女性主義作家揭露了根本不存在「選擇」,這些選擇只是一層假象。這些作家告訴我們﹕儘管人們用自由、自主、民主及個人責任來包裝「自由選擇」,但實際上「自由選擇」只是空談,因為這個概念「天真地」忽視了不平等、強迫、意識形態、社會控制及權力關係。這個社會告訴我們,我們的個人選擇使我們過著現在的人生,彷彿我們能夠全權編排我們的人生劇本,能全權編寫任何不幸和悲劇;我們深深受到知識、歧視及強大的社會力量形成的道德體(moral bodies)的影響及嚴格規範,而這些影響了我們所做的決定。

  「回家履行你的愛國義務」

  在這樣的氛圍下,儘管和過去相比已經有越來越多女性可以決定她們要不要生育子女,但她們大多數還是符合預期的「做出正確選擇」,生孩子,而且生下「正確的數量」。我們可以在許多母親的證詞中看到這種有條件的自由,例如一位以色列著名的模特兒兼演員這麼說:「我承受著要生第三個孩子的壓力……我周圍的人都在等待我生第三個孩子!每個人都在告訴我,為了以色列所面臨的戰爭(這裡指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衝突),我的安息日餐桌旁應該多添一個孩子。」

  而一位德國的部落客這麼說:「即使是在二○一五年,妳周圍的人仍然這樣看待妳─妳是個女人,妳會想要孩子並且會盡快生幾個孩子。這種女性即母親的社會結構是如此深入人心,使得許多女人因為被施以這樣的壓力而(無意識地)在某一天生了孩子……(中略)……『我不想生孩子』這句話是一個禁忌,我幾乎每天都得面對這樣的禁忌(尤其是當我到了生物學上適合生產的年齡時),這樣的壓力無所不在,我的朋友、同事、家庭醫生─他們都在問我什麼時候打算生小孩、如何規劃,還有為什麼我還沒生小孩!」

  受壓迫的族群及(或)受壓迫階級的女性往往缺乏節育資訊或常常受到誤導,甚至常常被視為沒有資格為此做決定,女性可能因為受到性侵而懷孕、生產並撫育孩子;在非必要或不自主的情況下因為壓力而決定終止懷孕;有身體障礙或精神障礙的婦女被勸阻而不懷孕生子;而即使「只是理論上」─貧窮及(或)非白種人婦女往往被剝奪組織大家庭的權利。此外,全球各地的女性不斷被「她們應該為了國家利益而用子宮來充實新成員」這種訊息轟炸,在眾多例子中,我們可以援引澳大利亞為例:二○○四年時,澳大利亞財政部長彼得‧柯斯特洛(Peter Costello)呼籲,考量到低出生率及增長的養老成本等國家利益,應該鼓勵澳大利亞女性多生孩子,他的口號是這樣:「為母親生一個,為父親生一個,為國家生一個」。他要求人民「今晚回家履行你的愛國義務」,這些局外人使用兩面手法,一面採用鼓勵生育的政策和獎勵措施,一面他們又像教宗方濟各在二○一五年提到的「自私的選擇」說法,來污衊那些決定不生孩子的人。

  歸根究底,這些孩子的誕生並非必然的結果,也不是因為「自然論」或「自由選擇論」而生,他們的出生很可能只是因為女性別無選擇或是不知道還有其他選擇。美國女權主義哲學家黛安娜‧帝金斯‧邁爾斯(Diana Tiejens Meyers)指出:這是因為我們的想像力受到限制。社會文化的灌輸,使女性將成為母親視為唯一可想的人生劇本,這樣的想法滲透入女性的意識中,擠掉其他所有可能的方案,這樣純粹的想像使妳只能做出唯一的選擇。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