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地市場四百年

發稿時間:2016/12/10
築地市場四百年
築地市場四百年
作者|福地享子、築地魚市場銀鱗會
譯者|周雨枏
出版社|麥浩斯
出版日期|2016/10/29

  發源於江戶初期的魚河岸市集,經過400年的歲月,在築地奠定了傳承職人技藝與飲食傳統的「美食聖地」名號,成為傲視全球的第一大魚市場。從江戶幕府到現代,歷經戰爭、地震、火災等巨變,魚河岸的歷史,是一部讓我們得以窺見日本從舊時代邁入21世紀之間,鮮活的生活與文化史。在世紀搬遷之際,本書不僅為魚市精神與歷史留下最重要的見證,同時也讓讀者從這些細節記錄中,體會築地市場的深妙滋味。

文章節錄

《築地市場四百年》

大地震的地獄之火,魚市的那一天

  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東京市遭七點九級強震襲擊時,正值中午時分。魚市的住家和倉庫雖然被震垮,但大家覺得「只要地震停下來應該也沒什麼大不了」,反而還比較擔心產地的情形和明天的進貨狀況。

  然而,市內各地燃起的火苗不一會兒就開始擴散。日本橋地區品川町的大盤藥商的倉庫爆炸,其火勢延伸到道路另一邊的魚市。魚市的年輕人雖然盡了全力救火,但火勢卻絲毫不見衰減,最終還是無力回天。雖然帶著全家一起逃出房子,但避難的人潮塞滿了道路,連要出去魚市都無法如願。

  因此許多人乘船嘗試著從水路逃生,不過燒盡魚市的地獄之火卻好像要渡河一般攻擊船上的人們。火永無止盡般地燃燒擴散,河川化為了一條火河。退路被斬斷的魚市於一晚之中就出現了四百人以上的犧牲者。

於芝浦暫時營業。再也回不去日本橋

  東京因一九二三(大正十二)年九月一日的關東大地震而成了焦土。在這一場大混亂之際,開拓出了築地開市之路。

  在日本橋,反對遷移的大盤商們早已迅速地搭建起臨時屋舍嘗試要重新營業。不過明治天皇的遷移命令已經生效。東京市頒布了禁止營業以及禁止使用公共道路的命令,徹頭徹尾地阻止了市場的重開張。

  另一方面,推動遷移派的大盤商們確保了面向東京灣的芝浦填海地。他們向陸軍借來帳篷,好不容易做出個門面,於震災兩周後已經努力達到可以重新營業的程度。儘管這裡條件惡劣,既沒有水,一下雨地上便立刻泥濘不堪,但一旦進貨就可立刻出售。一開始只有約一百人左右的大盤商,此後數目逐漸增加。

  在這當中,國家和東京市政府也十分積極地在運作。九月八日,東京市的市長永田秀次郎向農商務大臣田健治郎提出了借用「築地海軍兵工廠燒毀原址」來開始臨時魚市的訴願狀,加上海軍也透露出要搬出築地的意思,於是便出現這塊地可以作為魚市之用的想法。要解決魚市搬遷、開設中央批發市場諸問題,一切的關鍵就在築地。高層官僚們馬不停蹄地持續進行交涉。

  十一月六日,海軍省的借用許可下來,東京市便開始著手進行臨時魚市場的建設。

  大地震後三個月,十二月一日,魚市移到了築地的臨時市場,終究還是無法回到日本橋。

  搬到築地十二年後,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於歌舞伎座舉行了「日本橋魚市」的解散儀式。這一天,魚市三百年的歷史終於名副其實地落幕。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