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春天

發稿時間:2017/04/21
寂靜的春天
寂靜的春天
作者|瑞秋‧卡森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野人出版
出版日期|2017/03/29

  衛福部食藥署3月15日公告新的農藥殘留標準,放寬了幾種農藥殘留標準,引起各界討論。自1962年《寂靜的春天》出版以來,迄今已經過了55年,不僅台灣,世界各地都一樣,農藥問題改善幅度其實不大,即便55年後今天再讀《寂靜的春天》,書中所提的依舊值得我們關注,省思在維護地球這顆供養我們的星球,我們到底都做了什麼,值得它無私奉獻的回饋。

文章節錄

《寂靜的春天:自然文學不朽經典全譯本》

人命值多少?

人類將在不知不覺中遭殺蟲劑殺害

化學物將引發全新形態、前所未見的環境威脅

  隨著工業時代催生出的化學物浪潮升高到吞沒我們的環境,最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本質已有了劇烈的改變。不久前,人類還提心吊膽,擔心先前曾席捲數國的天花、霍亂、瘟疫再度肆虐。如今,我們最擔心的事,不再是曾經無所不在的致病有機體,因為衛生設備、獲改善的生活條件和新藥,很大程度上使我們得以控制住傳染病。如今,我們擔心的是另一種潛伏在環境中的危險,這種危險隨著現代生活方式問世,是由我們自己帶進世界的。

  新的環境衛生問題形形色色,它們由各種形態的輻射,和層出不窮的化學物(農藥是其中一部分)引起。如今化學物充斥我們置身的世界,以直接和間接的方式,以個別和集體的方式影響我們。它們的存在投下了同樣不祥、駭人的陰影:不祥是因為那道陰影無定形且模糊;駭人則是因為人類根本無法預料一輩子接觸化學因子、物理因子會受到什麼影響,這些化學因子並不屬於人類之生物經驗的一部分。美國公共衛生局博士大衛.普萊斯(David Price)說:

  我們都活在揮之不去的憂患裡,擔心會有什麼東西把環境敗壞到讓人走上與恐龍一樣的滅絕命運。而使上述想法更令人不安的,是我們認知到自己的命運可能在病徵出現前二十年或更早前就已注定。

  農藥是如何成為環境病的一部分?我們已知道它們會汙染水、土壤、食物,知道它們能使溪流的魚消失,使我們的庭園、林地寂靜無聲,不聞鳥鳴。人類再怎麼聲稱自己不是自然的一部分,都無法否定自己是自然一部分的事實。面對現在如此徹底地瀰漫整個世界的汙染,人類能獨獨倖免嗎?

  我們知道即使單單接觸這些化學物一次,如果接觸的量夠大的話,都可能造成急性中毒。但這不是主要問題。農民、噴灑工、飛機駕駛,和其他接觸到相當可觀農藥濃度的人,突然生病或暴斃一事,的確大為不幸也不該發生。從全體國民的角度來說,我們更該關注的,是少量攝入悄悄汙染世界之農藥的後果─也就是不會立即產生作用的後果。

  已有負責任的公共衛生官員指出,化學物透過生物性作用,長時間下會愈積愈多,個人所受的危害多寡可能取決於他一生接觸的化學物數量總和。基於這些原因,這一危險很容易遭忽視。對可能隱隱威脅我們,也許會在未來帶來災難的東西置之不理,是人的天性。見解不凡的博士勒內.杜博斯(René Dubos)醫生說:「人類自然而然地對會造成明顯危害的病印象最深刻,但一些最凶險的敵人,卻是在不知不覺中傷害人類。」

  對我們每個人來說,一如對密西根的知更鳥或對米拉米奇河的鮭魚來說,這是個生態學的問題,是個相互關聯、相互依賴的問題。我們毒死溪流裡的石蛾,洄游的鮭魚因此減少、死光;我們毒死湖裡的蚋,毒素從食物鏈的一環節傳到另一環節;不久,湖邊的鳥就遭殃。我們對榆樹噴灑殺蟲劑,接下來的幾個春天就聽不到知更鳥唱歌,這不是因為我們往知更鳥直接噴灑殺蟲劑,而是因為毒素透過現在大家熟悉的榆葉─蚯蚓─知更鳥序列逐步傳遞。這些都有紀錄,觀察得到,是我們周遭可見世界的一部分。它們反映了科學家稱之為生態學的生命網絡,或死亡網絡。

人體內神奇、複雜的生態系統

  還有一種生態學,是在講我們體內的世界。在這一見不到的世界裡,小小的因會造成巨大的果;但這個果往往讓人覺得與因無關,它出現在某個動物體內,而那個動物與最早受到傷害的區域相隔遙遠。最近某份總結醫學研究現狀的文章說,「某一點的改變,即使是在某分子裡的改變,都可能波及整體系統,在看似不相干的器官、組織裡引發改變」。談到人體的神奇、絕妙運作時,因果關係鮮少是三言兩語就可簡單說明的。因和果可能相隔遙遠時空。要發現疾病與死亡的原因,有賴於透過不同領域裡的大量研究,耐心地將許多看似明顯不同且互不相關的事實,拼湊在一塊。

  我們習於尋找明顯可見的當下結果,而忽視其他所有結果。除非危險立即且明顯的出現,讓人無法視而不見,不然我們都否認該危險的存在。就連研究人員都受害於這一不利條件,也就是沒有足夠的方法來查究傷害的起源。沒有夠精細的方法讓人在症狀出現前察覺出傷害,乃是醫學領域尚未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

  有人會反對道,「但我對草坪噴灑了地特靈多次,從未出現像世界衛生組織噴灑作業人員那樣的抽搐症狀,所以它從未傷害我」。事情沒那麼簡單。碰觸這類物質的人,雖然沒有立即且鮮明的症狀,卻無疑在體內積累有毒物質。如同先前已提過的,氯化烴的貯存是漸增的,從最微量的攝入開始。有毒物質開始沉積於身體所有含脂肪的組織裡。身體利用這些儲備的脂肪時,毒素就可能迅速攻擊人體。紐西蘭某醫學刊物最近提供了一個例子:有個因過度肥胖而接受治療的男子突然出現中毒症狀。經檢查,他的脂肪裡含有貯存的地特靈,隨著他體重減輕,貯存的地特靈被新陳代謝出來。因生病而掉體重時,可能發生同樣的事。

  另一方面,貯存的結果可能沒辦法那麼明顯地看出。幾年前,美國醫學會的機關刊物就對貯存在脂肪組織裡的殺蟲劑會產生的危險強烈示警,指出組織裡漸增的藥物或化學物,比不會在組織裡貯存的藥物或化學物更需要小心提防。該會警告,脂肪組織不只是脂肪沉積的地方(脂肪占體重約百分之十八),而且具有許多其他功能,這些功能可能受到毒素干擾。此外,脂肪廣泛分布於整個身體的器官和組織裡,甚至是細胞膜的構成物之一。因此,必須切記,脂溶性的殺蟲劑會貯存於個別細胞裡;而在細胞裡,這些殺蟲劑能干擾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氧化、能量生產功能。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