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之最好的生活

發稿時間:2017/05/26
人生大事之最好的生活
人生大事之最好的生活
作者|丹榮‧皮昆
譯者|吳素馨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05/02

  從求學、考試、工作、賺錢……一路的人生軌跡,誰不是為了未來而努力著。然而當我們回過頭才發現,往往為了尚未來到的幸福,犧牲了現在的美好。如何讓生活擁有更純粹的自在感受,本書指示了30個直覺思考,讓你在每一個當下,學習思考真正的需要,享受真正的快樂。

文章節錄

《人生大事之最好的生活:讓日子更自在的30個直覺思考》

時間是條單行道,不論春光明媚或是雜草叢生,

都只能往前開,無法駐足停留,更無法回頭,

豈能隨意浪費?

忠言雖然逆耳,良藥雖然苦口,

但卻是價比千金。

理性或感性

  有些人可以獲得一份不錯的薪資,透過認真工作並找到報酬率高的工作。他們也許是個優秀的協調者,那是他們在職場遊刃有餘的本事,而且還能年年獲得加薪。

  而有些人的薪資差強人意。有些人則從不換工作,而且也不擅於溝通。但他們滿足於這微薄的收入,他們或許說不上聰明,但卻是全心全意投入。

  大腦可以計算一份實質薪水的絕對價值,然而心靈的快樂是無法握在手中秤斤論兩的,只能用心去體會。

  人,為何而生?

  花一分鐘想想你的答案。

  享受生命,是你所企求的嗎?

  追求幸福,是你所盼望的嗎?

  累積財富,是你的生活動力?

  功成名就,是你的終極目標?

  你必須做出抉擇。

起頭者眾,有始有終者稀

  在1968年奧運會,有位來自坦尚尼亞的馬拉松選手,名字是約翰‧史帝芬-阿卡沃里(John Stephen Akhwari),參加了這場在墨西哥市舉辦的全球賽事。賽跑中途,約翰‧史蒂芬-阿卡沃里不幸跌倒,腿部創傷嚴重。

  當其他57位選手全數抵達終點時,約翰‧史蒂芬-阿卡沃里依然不見人影。腿傷迫使約翰‧史蒂芬-阿卡沃里放慢速度,最後比第57位選手晚了1個小時才返抵終點。

  當他終於越過終點線,雖註定是最後一名,但現場仍有上千群眾為他喝釆,隨著他的每一步,大家為他鼓掌、歡呼。終於,他以敬陪末座的成績完成比賽。隨後一名報紙記者訪問他:「為什麼你不棄權?以你的傷勢來說,沒有人會怪你中途退賽的?」

  他回答記者:「我的國家送我到離家鄉五千哩以外的這裡,不只是來開始這場馬拉松,而是要來完成這場馬拉松。」

  TRY YOUR BEST

吸收好能量

  在研究人類大腦時,研究人員發現,大腦處理資訊的方式很像電腦。

  當你將資料輸進電腦, 電腦顯示的結果都會是正確的。比如:你輸入1+1,結果會是2;你輸入Apple,電腦便會顯示一顆蘋果。

  人類的大腦也是這樣的演算,如果你每天起床就接收惡言惡語,你輸進大腦的就都是壞消息。

  所有你接收的訊息,形塑出你將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你接收好品質的訊息,你將會是有品質的一個人,相對地若只接收壞消息,你便會充滿負能量。

生命理想狀態V.S生活真實面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1885-1952)是全球知名的心理學家和精神病理學家。其最重要的理論是:「人應主宰問題,不為問題所役」。一個人若心靈健康,就能體認出他追求的生命理想狀態和生活現實狀況並無二致。

  生命的理想境界是世人皆求,誰不希望自己善良、完美、聰明、美麗、富裕,任何方面都是最好最優秀的。生活現實面則是當下的狀態,是平日中最平凡的樣貌。

  如果一個人對生命的理想性標準較低,但生活現實面相對精彩,便不太會衍生精神障礙問題。但若有人抱持高標、難以達成的理想性,可預期他們對現實將會產生諸多不滿。

  生命的理想境界對我們而言是夢想。

  生活中的各種真實戰鬥教了我們一件事,

  人類聰明到可以選擇逃避問題或與之對抗。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