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譯《君主論》領導學

發稿時間:2017/07/21
超譯《君主論》領導學
超譯《君主論》領導學
作者|鈴木博毅
譯者|劉愛夌
出版社|寶鼎出版
出版日期|2017/06/09

  16世紀外交政治家馬基維利的經典著作《君主論》,不只適用於現代的領導者,也適用於想要主導自己命運的人。為了守護珍貴的東西,該如何增強自身實力?如何取捨,才能成為最後的贏家?教你在這艱難而充滿不安的時代,謹慎管理人際關係,看透人心並從中得「力」。

文章節錄

《超譯《君主論》領導學:在生活中遇見馬基維利,讓你洞悉人心,成為職場、人生的贏家》

受人鄙視是君主大忌

  馬基維利指出君主有兩大忌諱。

  一是「遭到人民怨恨」,二是「遭到人民鄙視」。

  關於第一點,馬基維利闡述如下。

  君主會招致怨恨的最大主因,(中略)是覬覦並掠奪臣民的財產和妻女。這一點是君主的大忌。世上大多數人在財產、名譽不被人掠奪的情況下,都能夠安居樂業。(第十九章)

  現代社會,居上位者基本上不會上演「掠財奪妻」的戲碼。

  但無論如何,君主都必須謹慎小心,避免遭到他人怨恨。

  另一方面,如果君主朝令夕改、膚淺草率、婦人之仁,又或是膽小怕事、優柔寡斷,自然就會遭人鄙視。關於這一點,君主必須像小心暗礁一般謹慎提防。(第十九章)

  《君主論》寫於十六世紀。

  「婦人之仁」已不適用於今時今日。

  但其他像是「膚淺草率」、「膽小怕事」、「優柔寡斷」等特質,在現代社會中還是會遭人輕視。

  就像前面所提到的,羅馬皇帝亞歷山大因為「有罪不罰」而失去威望。

  如果一個君主對那些不守規則、貶低皇權的人視而不見,其他人自然會認為他沒有懲戒臣民的能力。

  如果做錯事不會被罰,那麼循規蹈矩的人不就跟白癡一樣?

  因此,士兵會鄙視亞歷山大也是無可厚非。

  這是皇帝因優柔寡斷自作自受,招致臣民輕蔑的最好例子。

  也許你會覺得,慈悲心腸有什麼不好?

  朋友之間相處或許還可以,但統治人民卻不行。

  一味仁慈等於自找麻煩,在真正緊要關頭時,落得眾叛親離的下場。

  《君主論》指出,「遭到人民鄙視」是君主的致命傷。

  不但會使霸權體制支離破碎,還有可能因此失去王位。

  當權者受人敬重還是輕視,關鍵在於處事的「態度」。

遠離「異己」=自掘墳墓

  對君主百依百順、唯命是從的人,又叫做「應聲蟲」。

  這種人無疑是種禍害。

  因為他們會引誘君主遠離忠臣,導致無人願意指正君主的錯誤。

  放眼現代商界你會發現,長期掌權者的身邊都充滿了應聲蟲。

  這些掌權者在商場上屢創佳績,進而變得傲慢自負,唯我獨尊。

  於是,他們開始遠離與自己意見不合,也就是願意「說真話」的員工。

  久而久之,便成了《國王的新衣》中的國王。

  中國古代曾發生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名高傲的皇帝,非常寵信一名滿口諂媚的心腹大臣。

  然而這位心腹,卻暗地策劃要謀朝篡位。

  有一天,他終於發起叛變,帶兵包圍皇城。

  皇帝氣憤地質問身邊的親信:「事已至此,爾等為何從未警告過朕?」

  只見親信支支吾吾地回答:「正因為未曾提醒聖上,臣等才能如願侍奉聖上身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若一味遠離「異己」,不願聆聽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最後只有死路一條。

公布計畫前先廣納雅言

  然而,如果一個君主為了保持耳根子清靜而採取「不公開」政策,一切在檯面下進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馬基維利認為,這並非明智之舉。

  在處理大型計畫時,應事前諮詢各方意見。

  這位皇帝守口如瓶,從不洩漏自己的計畫,也不諮詢任何人的意見。待計畫公諸於世,世人開始議論紛紛、提出反對意見時,這位我行我素的皇帝就會二話不說,撤銷計畫。

  如此朝令夕改,搞得大家一頭霧水,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有何目的、做何打算。久而久之,世人就不把皇帝的詔令當一回事了。(第二十三章)

  未廣納各界意見的計畫,簡直不堪一擊。

  這樣的計畫破綻百出,最後只有一種下場──「見光死」。

  幾次下來,誰還願意相信君主所籌劃的大業呢?

  在計畫的訂定階段,君主必須設法接受公評,吸收客觀意見,進行調整改進。

  唯有這麼做,才能在計畫公布後受到世人的稱讚。

不任用言聽計從的「蠢蛋」

  在選擇顧問時,君主很容易犯下一個錯誤。

  那就是優先任用跟自己「合得來」的人,將「好不好相處」、「好不好操控」做為用人基準。

  這其實是有盲點的。

  這麼做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因為個性好,不代表能力好。

  那麼,君主要如何選擇顧問呢?

  君主應優先提拔能力特別出色的人,再想辦法和這些人好好相處。

  很多人以為明君之所以為明君,是因為有賢臣輔助,而非本人睿智,這很明顯是錯誤的想法。(中略)君主本身若非英明之人,是不可能聽取他人意見的。(第二十三章)

  看到這裡一定有人心想,難道不能先選擇好相處的人,再將對方訓練成出色的人物嗎?

  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首先,要改變一個人並不簡單。

  如果君主還得費盡心思訓練臣子,不就失去任用顧問的意義了嗎?

  因此,先選拔優秀賢臣,再學習如何與賢臣相處,才是最好的方法。

  就這一點而言,商場也是同樣道理。

  我們應選擇優秀的合作對象,再找出最適合彼此的合作模式。

  唯有依照能力選用人才,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