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包裡的美術館

發稿時間:2018/03/23
書包裡的美術館
書包裡的美術館
作者|張柏韋、陳慕天、林宗諺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18/02/01

  畢業於交通大學,三個既非設計背景、亦非教育專業的門外漢,大學時因緣際會分別到訪一趟歐洲後,萌生了讓台灣更美的想法,於2013年開始推動「美感細胞_教科書再造計劃」。經過四年多的探索,他們看穿理想與現實間的層層迷霧,爬越過體制內相互牽制的重重阻隔,在不斷跌倒與站起中踩出改變的腳步,讓教科書化身美術館,告訴世界「美」與「教科書」的無窮可能。

文章節錄

《書包裡的美術館:為教科書注入美感細胞》

第一次發書:看見孩子的無窮可能

  2014年的九月九日是我們第一次去學校實際發書的日子。

  發書前一天晚上,老實說,其實心裡的緊張是大於雀躍的。那時候我們都想好了,我們要像聖誕老人一樣發禮物,把設計過的美感教科書課本用無印良品的紙袋包起來,然後看看小朋友一打開紙袋,第一眼看到的反應。但其實我們心裡偷偷的擔心,會不會他們一打開紙袋,發現是一本課本後會「蛤~怎麼是課本~」,那我們可就糗大了。但事後證明,前一晚的擔心是多餘的。

  隔天一早,我們就從台北搭豪泰客運到了交大附近,準備再騎車從交大到新竹香山區的大湖國小。晴天白雲的好天氣似乎先幫整個活動調整到一個好基調。我們從大大的路,騎到只容得下一台車的小路,然後再騎到山上的彎路,三四十分鐘後,我們終於到了這次合作的大湖國小。

  大湖國小是位於新竹香山區的一所偏鄉小學,學校規模較小,幾間教室圍著一個小小的操場。一個年級只有一個班級,一個班級大約就十位學生。其實,有些偏鄉的小學在教學與活動上有較多的自主性與實驗的可能,學校的校長與林孟節老師都對我們的理念很贊同,讓我們在正式的課堂時間,請學生和老師使用我們所製作的課本。

  「我們有個非常非常特別的活動,有兩位大哥哥呢,要贈送大家一份神秘的小禮物!」那時候的五年甲班吳虹萱老師在教室前面介紹我們出場,我們從旁邊看到孩子們發亮的眼神,充滿著好奇與疑惑。我們站在講台上,手裡拿著一大疊藏著課本的牛皮紙袋,平時跟大人介紹理念慣了,此時此刻還真不知道怎麼跟孩子說話呢!

  「這是我們用心做的禮物,希望你們會喜歡!」

  我們請每一位孩子到前面來,一個一個把課本雙手交給他們。有孩子快步上前,迫不及待的雙手一抽就拿走了,回去座位的路上作勢秤了秤重量,抝一抝感覺看看裡面的東西。

  孩子們互相討論猜測這牛皮紙袋裡到底是什麼,還時不時的偷瞄我們。

  「好,大家可以打開了!」

  當大家都拿到牛皮紙袋時,老師一聲令下,孩子們都從抽屜拿出了剪刀,把封口的貼紙剪開,慢慢地抽出裡面的美感教科書。

  「是書!是書!」

  「哇!是國語課本!」

  一位戴著眼鏡、留著小瓜呆頭的小男生把他的課本高高舉起來,迫不及待的跟大家說他的發現。其他同學也看著自己手上的課本,驚呼連連,好像是看到新玩具一樣。

  有一個孩子嘴巴笑得開開的,然後像洗撲克牌一樣,快速的把這本課本快速翻過一次,每一課設計師獨特又用心的設計,一時全映入眼簾。這時我們終於放下心中的大石頭,就算是每天上課用的課本,做了適當的設計後,也能像玩具一樣,讓孩子愛不釋手。

吳虹萱老師很會帶孩子去觀察自己的感受,然後進行課堂討論。她運用了便利貼,請孩子把看到美感教科書不同的地方用便利貼寫下來並貼在那一頁上,並描述是不是喜歡這樣的不同,原因是什麼呢?此時我們就帶著攝影機,安靜地在一旁默默觀察,看看五年級的孩子從這本課本裡到底看到了什麼。

  「這裡的手法是那種模擬古代場景的手法。」戴眼鏡的小瓜呆頭男生認真看著某一頁的插畫,手摸著下巴,跟他身旁的同學分享他所觀察到的。

  「很多圖片都是用拼貼的方式來呈現。」另外一組的孩子得出了這個結論。

  這時我們聽到了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一段對話,

「可是你有想過嗎,為什麼他要用這種就是……不同於以前的生字排列方法啊?」一位穿著桃紅色短上衣的小女生問了小瓜呆頭男生。

  「他可能是要讓思想更自由,空間更開放。」小瓜呆頭男生將課本立在桌上,邊翻邊認真的回答道。

  當下聽到這段對話的雀躍心情,我們現在都還記得清清楚楚。原來,當我們用心的重新設計課本,突破現有審查規則時,做出來的課本對於孩子是如此的生動有趣,而他們也比我們想像中的成熟,看得出來每一頁設計師的用心,還說出了像是「手法」、「對比」、「拼貼」等的用詞。原來很多設計與背後的含義,孩子們是很樂於學習與探索的。

  這次發書的經驗,給了我們很大很大的信心,除了對於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之外,還有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特質與潛力。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