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財務長的幸福理財學

發稿時間:2018/06/22
媽媽財務長的幸福理財學
媽媽財務長的幸福理財學
作者|陳怡芬
出版社|親子天下
出版日期|2018/06/06

  華人家庭總是害怕「談錢傷感情 」,但兄弟爭產、為錢反目的社會事件卻層出不窮,我們應該從中獲得警惕:若父母從來不與孩子溝通金錢價值觀,如何冀望孩子長大自己學會?本書作者透過30年的財富管理經驗,整理生活中的常見情境,協助父母抓住溝通良機,跟孩子用心談愛,也用智慧談錢。

文章節錄

內文節錄

《媽媽財務長的幸福理財學》

孩子不想碰錢,父母怎麼辦?

  生活中充斥著許多與計算金錢有關的事務,爸媽不妨拿此類話題與孩子蒐集資料並討論,增加孩子碰錢、管錢的經驗。

  曾有家長跟我抱怨自己讀國中的孩子不想也不愛碰錢,還說:「媽媽,你不用給我錢,我要的時候再跟你拿就好了。我不想管錢,很麻煩!」這個憂心忡忡的媽媽知道孩子未來仍會有生活該面對的金錢問題,若從小就不想碰錢,長大怎麼辦?

  小孩不想碰錢的例子真是滿特殊的。通常給小孩錢,都開心得很,還期待多多益善。不想碰錢的孩子,是否因為有個平常讓他沒有金錢困擾的好媽媽,或者孩子沒有太多的物質欲望需要用錢來滿足?這個社會「錢不是萬能,但是沒有錢萬萬不能!」媽媽當然明瞭這個道理,卻也憂心孩子不了解金錢的萬能與萬惡。

讓孩子從協助家庭預算管理開始

  這個問題需要循序漸進來解決,首先要了解孩子是否曾因接觸金錢、處理金錢而有不愉快的經驗,經由討論了解問題的根本,先解開糾結,再讓孩子從少數的零用錢開始,學習管理和支配運用金錢。

  有位媽媽跟我分享讓孩子碰錢、管錢的經驗。由於家庭每年都會有一、二次國內小旅行,因此她請兩個念國中的孩子負責財務工作,包括決定旅遊地點後的財務規劃(旅途中的花費項目及金額)、旅行途中的金錢管理(確認各項帳目和實際付錢)、平安回家後的總結報告。(總共花了多少錢?與預算是否相合?未來如何改善?)這位媽媽對孩子有能力處理好這些事深具信心,她認為愈是擔心孩子會弄丟、會搞錯而不讓孩子管錢碰錢,孩子成人後對金錢沒概念,甚至養成依賴家裡的媽寶米蟲,父母仍要承擔責任苦果。

  在家裡,父母不妨讓孩子協助家庭預算的管理,例如整理水電費支出、信用卡帳單等,藉此理解金錢世界的運作,以及家庭收支的情形。過程中讓孩子了解金錢不是骯髒的、不是麻煩的,而是生活所必需的,甚至長大後為了謀生也必須努力賺取的。

  如果孩子是因為數學不好而不願接觸金錢,那麼這問題就屬於學習面和教育面,不妨跟老師討論如何改善數學學習能力,盡量以金錢應用題來教導,並運用到實際生活面。

  生活中充斥著許多與計算金錢有關的事務,就拿手機費為例,電信廠商通常提供多種費率計畫,每個人使用手機的習慣不一樣,怎樣選擇最划算?爸媽不妨拿此類的生活金錢應用題供孩子蒐集資料並討論。

了解財富真諦,學會賺錢理財的正道

  如果父母注意到孩子天生個性非常喜歡金錢事務,很會精打細算、甚至唯利是圖,務需適時教導孩子正當的財富觀念,引導孩子了解財富的真諦,學會賺錢理財的正道。不要讓孩子變成物欲過強的守財奴,或者養成貪心過重而貽誤一生。

  我曾有位同學因為從小生長環境貧苦、對金錢極度缺乏安全感,形成一分一毫都必須保護好的保守心態,不能忍受自己的錢被別人碰,同學都在背後叫她「吝嗇鬼」。童年的成長環境經常左右了一個人使用金錢的行為。

  孩子對金錢的態度,是從小在家庭學校與各種社會影響中慢慢成形的,使用金錢的習慣也是一點一滴的凝固,因此父母的觀察和教導很重要。

  從接觸各式客戶協助其家庭理財的服務經驗中,我發現,一個人的「財富價值觀」受父母影響真的很大。生性大方、經常請客的爸媽,子女通常不會小氣;保守謹慎、錙銖必較的父母,也難養出一擲千金的豪氣子女。因此在觀察孩子天生理財習性的同時,父母要先能知覺自己對財富的價值觀是什麼,夫妻兩人的價值觀若有不同(就如同政治取向、宗教信仰會不一樣),最好彼此先形成共識,在如何養成孩子的金錢價值觀上取得平衡點。

  然而,有些父母認為自己理財觀念和金錢處理能力很薄弱,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言教身教,建議父母不妨多精進研讀相關書籍資訊,或是尋求專家幫助,切莫讓自己「理財白癡」的結果貽誤了兒女。「親子理財」需要一家人共同面對金錢問題,一起努力學習。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