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發稿時間:2010/09/04
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
作者|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8/07/18

  吉姆‧羅傑斯是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六十歲才生女兒,他有點擔心看不到孩子長大,所以把一生的經驗寫成十二封信,集結成書《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雖然是寫給女兒,其實是重要的人生觀念,正如同副書名「成功的人生,成功的投資」,每一封信都是很好的忠告,也值得讀者細細地看,慢慢地想。

  羅傑斯畢業於耶魯大學,曾去英國牛津留學,1970年二十八歲時和索羅斯成立量子基金(Quantum fund)獲利無數,十年內便賺夠一生要用的錢,有華爾街金童、華爾街的印地安那瓊斯之稱。他不按牌理出牌、敢作敢為的傳奇,令許多人津津樂道,三十七歲退休後曾任教哥倫比亞大學,並為美國三大電視公司之一的CBS主持節目。

  羅傑斯投資成功,主要是他眼光精準,而且很有遠見,也希望傳授女兒。尤其他看到世界貿易中心轉到亞洲,就要女兒學中文。孩子一出生就替她請了中國保姆,要她從小講中文,比較沒有口音,同時學習中國文化,全家還住到新加坡,因為新加坡百分之七十五是華人,但是英文可以通,就是要讓女兒擁有競爭的利器。

  白居易「栽松」部分詩句是「栽植我年晚,長成君性遲,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見成陰否,人生七十稀」,寫盡晚年得子最擔心不見成蔭的心境,這本書出來時羅傑斯已六十六歲,身體還很好,在YouTube上可看見他女兒背「床前明月光」的李白詩,口齒伶俐,非常可愛。看完此書更感受到天下父母心,讀者能夠分享羅傑斯畢生的智慧,是多麼幸運啊!

文章節錄

第1封信 不要讓別人影響你

假如周遭的人都勸你不要做某件事,

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該想去做,

就可以把這件事當做可能成功的指標。

這個道理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了解:

與眾人反向而行需要勇氣。

  事實是,這世界上從不曾有哪個人是只靠「從眾」而成功的。

善用自己的智慧

  在生命中總會有某個時刻需要你下非常重要的決定──關於你的工作、家庭、生活,關於住在哪裡,關於怎麼投資你的金錢。這時會有很多人願意提供你忠告,但是記住這句話:你的生活是你自己的,不是別人的。

  別人的忠告當然有對的時候,但事後證明這些忠告無用的次數卻更多。你必須靠自己研究──盡可能學習面對挑戰的本事,自行判斷訊息的真偽並為自己做決定。

  你天生就有能力為自己的最大利益下最好的決策,在大多數的情況下,經過自己的思索比違背自己的意願而聽從他人的決定,更能做出正確的決策並採取正確的行動。

  過去,我在幾個重要的投資決策上曾經聽從別人的勸告而忽略自己內心的決定。奇怪得很,每一次這樣的投資都失敗,每一次都讓我損失慘重。

  於是我不再讓別人影響我,並根據自己所下的決定採取行動。直到年過三十,我終於了解這才是最佳的投資之道;但我同時也知道,我之所以會成功是因為自己遵照這個原則,而不去想會不會太遲了。

  我記得小時候讀過一篇關於游泳健將唐娜‧迪薇羅娜(Donna de Varona)的報導,報導指出早期她是個不錯但並非頂尖的游泳選手,但是她後來卻在奧運中拿到兩面金牌,究竟發生什麼事了?!她回答記者:「以前我老是在注意別的游泳選手,但是之後我就學會無視於他們,游我自己的泳。」

  假如每個人都嘲笑你的想法,

  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標!

  假如周遭的人都勸你不要做某件事,甚至嘲笑你根本不該想去做,就可以把這件事當做可能成功的指標。這個道理非常重要,你一定要了解:與眾人反向而行是很需要勇氣的。事實是,這世界上從不曾有哪個人是只靠「從眾」(follow the crowd)而成功的。

  我用中國給你舉個例子。過去人家都說那不是一個值得投資的國家,而事實上,直到一九九○年代晚期之前,幾乎沒有西方人真的試著在中國投資過。但是假如當時有人把錢投資在中國的話,他現在已經發大財了。

  在一九八○年代,我發現中國大有潛力,於是開始盡我所能的蒐集中國的資料,開始在這裡投資。當時大部分人都認為我瘋了才會這麼做,他們說這個食古不化、不知變通的共產國家,絕對不會允許外國人在這裡投資成功,而且他們會沒收成功者的財產。但我聽從自己的直覺,盡可能的判讀所有找得到的有關中國各種局勢的文件,也實地參訪好些地方做自己的研究。邏輯很簡單:那個國家有超過十億的人口,他們的儲蓄率高得驚人──超過年收入的三分之一──而這些錢是他們可以用來投資的。一個有這麼高儲蓄率的國家,怎麼可能不會成長?

  相反的,看看美國。在一九九○年代我第一次環球旅行時,美國的儲蓄率只有百分之四,現在甚至跌到只剩百分之二,雪上加霜的是,美國還有嚴重的財政危機。當別人相信一些「常識」認為投資中國太冒險時,我聽從自己的判斷,大膽的投資中國。從那時開始,中國的成長已遠遠超越美國和絕大部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