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的噪音

發稿時間:2010/10/23
時代的噪音
時代的噪音
作者|張鐵志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0/10/01

  搖滾樂對台灣許多民眾來說,只是英國與美國一時流行而且是很吵雜的音樂,不過,文化與政治評論人張鐵志的著作《時代的噪音》,則闡釋二十世紀音樂人參與社會運動,透過一般人覺得像噪音很「難聽」的搖滾樂,在不斷傳唱中發揮改變社會的影響力量,與書名相對照,讀者很容易體會其間的深意。

  作者高中時代就是搖滾樂樂迷,赴美修讀政治學博士時參加非政府組織(NGO)關注社會議題,並投入寫作,寫音樂與社會的關係。2004年第一本書《聲音與憤怒》中,提出音樂能否改變世界的議題,之後,有系統地寫《時代的噪音》這本書,更認真看待與思索這項論點。

  這本書從搖滾樂史出發,寫從Joe Hill到U2等十一位搖滾音樂人,都因為音樂而在某種程度上做到改變周遭社會的目標;整理出的搖滾樂歷史也呈現了搖滾樂與社會關係的縮影。

  作者所以稱搖滾樂為噪音,是相對於同一時代音樂美學的主旋律,搖滾樂不斷挑戰主旋律,在當時美國的社會運動中鼓勵了社會底層的工人,也在改革社會方面,成為有效力的工具。有些搖滾樂曲一旦受歡迎,成為主旋律,就會被趕到另一邊,顯露搖滾樂的獨特性,就是做為時代噪音的功能,持續督促社會改革,永遠拒絕被收編。

文章節錄

《時代的噪音:從狄倫到U2的抗議之聲》

  Joe Hill 抗議歌手的永恆原型

  昨夜我夢見了喬希爾,那個二十世紀初悲劇性命運的工運歌手。眼前的他雖然渾身是血,卻顯得精神飽滿、眼中充滿鬥志,彷彿正要前往一場激烈的抗爭。

  我驚訝地說:「喬,你不是已經死了幾十年了嗎?」

  長期待在礦場和其他工廠而顯得粗礪黝黑的他,緩緩地說出,「不,我從來沒有死。」

  「可是,可是那些貪婪的銅礦財主們不是槍殺了你嗎?」我說。

  「槍是殺不了一個人的。我從來沒被他們打死。」他說。

  「你知道,」喬微笑著說,「凡是沒被他們擊倒的人,都會繼續堅持下去,繼續去組織更多工人。而我,不會這樣就死去的。」

  這一段和最後一段是改寫自〈I Dreamed I Saw Joe Hill Last Night〉這首歌的意境,而非歌詞直譯。這一段歌詞原文即為下段瓊拜雅演唱的歌詞段落。

1.

  的確,在整個二十世紀的抗爭中,喬希爾從來沒有離開。

  1969年,在胡士托(Woodstock)這個以三天三夜濃縮了六○年代一切斑斕炫目的反文化的演唱會上,喬希爾的身影突然出現在台上。在稀微的燈火下,面對著台下三十萬人,瓊拜雅(Joan Baez),那個世代最美麗而堅定的聲音,靜靜地演唱了一首關於永恆的堅持、關於如何組織弱勢者的老歌:那是寫於三十年前的〈我夢見我昨夜看見喬希爾〉(I Dreamed I Saw Joe Hill Last Night)。在這個胡士托最令人難忘的夜晚,喬希爾的歷史幽魂,一個抗議歌手的永恆形象,以及美國工運的激進主義傳統,摻進了屬於愛與和平的滿地泥漿中。

  昨夜我夢到我見到喬希爾

  就像你我一樣活生生地在我面前

  我說,「可是喬,你不是已經死了十年了嗎?」

  「我從來沒死,」他說;「我從來沒死,」他說;「銅礦老闆殺了你,喬;他們殺了你啊,喬。」

  我說。

  「要殺一個人,需要的不只是一把槍」,喬說。

  「我沒有死,我沒有死。」

  他是如此真實地站在那裡

  眼中帶著微笑

  喬說,「他們忘了殺死的人,將會繼續去組織,繼續去組織。」

2.

  瑞典出生的喬希爾,從小喜歡音樂,並在社區中的咖啡店彈鋼琴。剛進入二十世紀的1902年,如同許許多多的歐洲移民,為了尋找美國夢,二十歲出頭的他在自由女神的冷漠凝視下來到美國的入口:紐約。他只能在紐約下東區靠著最粗劣的工作來維生。之後,他離開紐約,流浪在那些骯髒、危險或者黑暗的工作場所中,不論是工廠、農場還是礦坑。

  這是美國剛從所謂「鍍金年代」(Gilded Age)走向「進步年代」(Progressive Era)的轉換期。內戰之後,美國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形成壟斷性資本主義,造就二十世紀的超級工業鉅子,如因石油致富的約翰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因鋼鐵致富的卡內基(Andrew Carnegie)或者因鐵路致富的范得畢爾德(Cornelius Vanderbilt)。然而,在他們鍍上閃亮黃金的底層,卻是對工人最原始而粗暴的壓迫與剝削。例如在1911年三月,紐約市的一座紡織廠發生大火,一百多名女工因被雇主鎖在裡面而被活活燒死─—這也是日後三月八日國際婦女節的由來。許多低技術工人都是抱著美國夢來到美國謀生的歐洲移民,為了生存,他們必須忍受低廉的薪資、惡劣的工作條件和雇主的虐待;甚至司法也完全是站在資本家那邊。1905年,紐約最高法庭的判決說:「最高法院認為紐約州法律設定最高工時是違憲的。憲法禁止各州政府介入勞動契約,因為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保障雇主有買賣勞工的自由。」

  另一方面,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全國性工會開始出現,也有激進的罷工行動。面對資本主義的無情擴張,農民和工人結合起來推動社會的進步和政治的改革,在二十世紀初展開「進步的年代」。而遠方的俄國正在進行人類第一場共產主義革命的實驗,所以美國不少左翼人士樂觀地相信,他們也終究可以推翻或改變美國的資本主義。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