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龍馬何處尋

發稿時間:2010/12/11
現代龍馬何處尋
現代龍馬何處尋
作者|張瑞昌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0/11/01

  從二十世紀末到現在,很多日本人熱衷談論日本有沒有第三次開國的機會?顯露日本處在近十年的長期泡沫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的困境中,期盼破繭的心情。台灣為解脫經濟困境,正積極努力西進中國,已有多時未密切關注日本政局發展,《現代龍馬何處尋》有助讀者不脫節日本現狀,並借重為他山之石。

  作者張瑞昌是記者出身,2004年到日本朝日新聞做交換研究員半年,訪問許多日本政界人物,大量閱讀資料,主筆相關評論專欄,集結成此書,關注日本今年首度政黨輪替民主黨上台等變化,而副書名「寫在日本第三次開國前夕」,更提供前瞻日本變局的觀察角度。

  書中提到日本的幾次開國,第一次是幕府末年歐美列強勢力進來的黑船事件,促使日本走向結束鎖國的明治維新時代,其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百廢待舉,由美援帶動復興與經濟起飛。這兩次開國都是日本受到重大挫折後,進而展開殖民侵略與追逐世界第一的夢想,現在,日人在深陷困境中企盼第三次開國。

  書名「龍馬」兩字,是日本人最喜愛的幕府末期人物坂本龍馬,畢生推動倒幕、籌建海軍,為團結保衛日本而努力,日本電視台拍攝的大河劇「龍馬傳」,收視率居高不下。作者認為日本前兩次開國價值觀差很大,精神無私則相同,想要第三次打開局面,就要有這種人才。台灣現在無私的人太少,面對與日本相同的課題,值得我們惕勵。

文章節錄

《現代龍馬何處尋:寫在日本第三次開國前夕》

龍馬風潮即將襲台

  一齣叫好又叫座的戲劇,往往是反映當代社會形態、庶民生活與人文思潮的縮影,人們慣於藉由劇情發展或劇中角色的自我投射,尋找熟悉的成長記憶,緬懷遠颺的時代典範,積極者或能從中汲取不斷向前的正向動力,消極者則因感同身受而獲得生活慰藉,即便觸景傷情,也還是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龍馬傳》是NHK的第四十九部大河劇,全劇四十八集,每周播出一集,根據今年上半年的日劇收視率調查,《龍馬傳》以二○%左右的表現稱冠,第三季之後雖然呈現下滑趨勢,但十月十日剛放送的第四十一回〈再見了!高杉晉作〉,收視率又拉回來,顯示日本人對這齣大河劇的喜好程度。

  坂本龍馬是日本人最喜愛的幕末英雄,他出身土佐藩(今四國高知縣)的富商之家,為了追尋自己的夢想,不惜脫藩浪跡天涯。在作家司馬遼太郎的筆下,龍馬的熱血形象深入人心,他個性瀟灑不羈,既不愛權又不尚武,對和平渴望、對理念堅持,不僅為構建日本的國家圖像而跨越藩籬,也為胸懷世界的富國之道而籌組海援。

  其實,日本人對坂本龍馬的印象是來自司馬遼太郎所形塑,六○年代司馬遼太郎的歷史小說《龍馬來了》,被改編拍攝成NHK的第六部大河劇,當時亦曾創下二十二‧九%的高收視率,由演技派的北大路欣也詮釋龍馬。此後,坂本龍馬成了時代劇中最常被傳誦的典型,而那一頭飄散的捲髮,外加短刀、手槍、馬靴,以及一襲飽經風霜的破衫,則是出現在不同日劇中不變的龍馬打扮。

  NHK大河劇這次二度詮釋坂本龍馬,採取全新的觀點,負責撰寫劇本的是著名編劇福田靖(改編過《HERO》、《CHANGE》及《神探伽利略》等賣座日劇),為了加強賣點,還特地找來出身長崎的福山雅治,一來因為幕末時代對外開放的商港長崎,正是坂本龍馬創立海援隊的地點;二來福山曾與福田靖合作過,演紅了《神探伽利略》中的天才物理學家湯川學。

  透過以三菱財團創辦人岩崎彌太郎為主述者的角度,坂本龍馬漂泊傳奇的一生更顯得有血有肉。彌太郎和龍馬是一個鮮明的對照組,劇中的要角每次登場時都會一段配樂,滿口黃牙、穿著邋遢的彌太郎,初期被塑造成際遇甚差卻又死皮賴臉的衰神,他的出場音樂彷彿像是馬戲團的小丑,不似龍馬的氣勢磅礡。

  據說,三菱企業對先人遭此「醜化」頗有意見,NHK的回應倒是簡單明瞭,只說很抱歉,等到秋天,龍馬死了,就是彌太郎的天下了。事實上,岩崎彌太郎在劇中不盡然是個丑角而已,他在「土佐勤王黨」首腦武市半平太身繫牢獄時,對受命下毒的內心掙扎,體現人性良善的真實面,也是編劇對這個甘草人物的細膩刻畫。

  看日本人的大河劇,多少反映他們時代氛圍。《龍馬傳》收視率最高的一集「黑船與劍」,內容描述美國黑船的到來,當時正在江戶練習劍術的龍馬,親眼目睹蒸汽船的龐然身影,內心震撼不已。現實世界裡,日本也走到如同幕末時代的嚴峻考驗,中國崛起的衝擊,並不下於那改變日本命運的黑船事件。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