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一葉舟

發稿時間:2010/12/25
冰海一葉舟
冰海一葉舟
作者|林心雅.李文堯/文、攝影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0/11/08

  《冰海一葉舟》作者林心雅、李文堯夫妻檔是資深的自然攝影家與生態報導者,住在美國,兩人喜歡旅行。從1994年起,兩人每年都會到北美阿拉斯加荒野造訪,曾出版《跟我去阿拉斯加》。

  因為兩人決定到阿拉斯加人跡罕至的地方探險,只能租雙人獨木舟做為交通工具,多次以海上划舟方式體驗大自然,和熊與鯨魚近距離接觸,又到潮間帶的無人荒岸露營夜宿,親眼看到如雷的冰崩,還在嚴酷的寒冬記錄美國國鳥白頭海鵰的生態行為。荒野的神秘與莊嚴,可說一覽無遺。

  歐美人士早已探險成風,因此,此書作者還想提醒台灣的讀者,探險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需要的,只是多一些好奇心,以及比平日的自己多一些決心與勇氣,而關於探險本身,除了準備週全,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出發」而已。

文章節錄

《冰海一葉舟:Only In Alaska II 》

如雷冰崩,夢幻藍冰

  很多人坐郵輪到冰河灣,就為了觀賞冰崩景象。冰崩規模大小不等,看過最壯觀的一回,是在麥克布萊德冰河紮營時。先是聽到「喀剌剌」低沈的斷裂聲,回過頭往冰河看去,見十來層樓高的冰面,突然自頂崩裂,向下塌倒,「轟」一聲巨響,砰然捲起丈高浪。霎時風起雲湧,驚淘裂岸,千軍萬馬奔騰。浪兒高亢激越,一路衝鋒陷陣,撞向海口兩側峭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那澎湃浪濤的巨大能量彷彿無處宣洩,繼續轟隆隆地,「數里迢迢」從冰河前端一路朝我們滾滾而來,帶動海口內每一塊大小浮冰,隨浪捲兒碰撞傾覆。

  還好我們人在岸上。原本寧靜冰海,一時間充滿各式各樣聲響,驚浪拍岸聲,冰山撞擊聲,海豹媽媽呼喚寶貝的叫聲,成群海鷗在天空盤旋的咿呀聲,忙著孵蛋的蠣鷸也嘎嘎警告,頓時熱鬧非凡。那份逼真生動,直比電影阿凡達栩栩如生的3D場景更震撼人心。

  古人來此,早已發現這撼人心弦的景象。1885年伊萊莎‧史基摩女士(Eliza R. Scidmore)在第二次探訪冰河灣後,寫下這段生動描述:「慢慢駛向海灣深處,隨著距離愈來愈近,那如崖壁般的鮮明冰面也愈來愈高。當船靠得夠近,我們聽到奇怪的、發自冰河內部的連續隆隆聲響,還看到冰崩,冰體自冰面斷裂,猛烈衝進海裡,巨大撞碎聲激起如雷怒吼,令人畏懼。」

  親見之後才知,史基摩女士形容冰崩「如雷怒吼」並不誇張。她又說:「乾澀的數據文字,難以形容冰河的壯闊奔流……冰河容顏充滿了夢幻之美,那微微閃爍著稜鏡分析的多彩光輝,是遠遠無法想像或描述的。」

  真是筆墨難以形容。無論是岸上或海中冰山,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藍色光澤。每當注視冰山那夢幻似的藍,彷如進入一個虛幻奇異的世界。那美麗而神祕的藍,藍得多麼令人驚豔,藍得多麼引人遐思……

  但,為什麼是藍色的呢?

  史基摩女士提到稜鏡分析。如果你在陽光下玩過稜鏡,就知所有自然光都是由彩虹的顏色組成。每種顏色的光都有特定波長和一定能量。如紅色、黃色具有較長的波長和較低能量,而藍色,則具有短的波長與較高能量。

  冰河的冰塊,正是由無數緊密的冰結晶體所構成的。當陽光照在冰塊表面時,冰晶體就像稜鏡般可吸收、反射光線,根據波長與能量而分離不同顏色的光,除了能量最高的藍色被反射出來,其它能量較低的光線都會被冰晶體所吸收。如果冰河表面的冰被風化,或冰體含有很多氣泡,藍光因能量擴散而被吸收,那麼,冰塊就會呈現白色的了。

  無論是自冰河母體脫落的澄藍冰山,或是由她長年灌溉形成的清澈碧海,那份無法言喻的藍,反映著各式各樣顏色深淺不一的藍。那經過漫漫歲月壓縮精煉的藍,藍得那麼潔淨而晶瑩,純粹而優雅,高貴而細緻。

  而藍色的冰,在海水風雨磨蝕中,形狀殊異,各具獨特風格,各擁迷人風采,更像一件精雕細琢的藝術作品。

  只要這麼想,這令人目眩神移的冰雕,是由無數的一片片輕薄雪花飄在高山上長期累積壓實成為冰河緩緩流下山谷隨冰崩斷裂而飄流至大海經天地風化雕塑成就這麼一件美麗的冰雕──這耗時數百年的過程,不可思議的自然造化,便足以令人深深動容了。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