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發稿時間:2011/03/19
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陳樹菊:不凡的慷慨
作者|陳樹菊/著、劉永毅/撰文
出版社|寶瓶文化
出版日期|2011/01/27

  在台東中央市場賣菜數十年的阿嬤陳樹菊,陸續默默捐款新台幣一千萬元幫助窮困或需要幫助的人,去年名列美國《時代》、《富比士》、《讀者文摘》等雜誌最具影響力百大人物與亞洲慈善英雄,媒體連篇累牘報導,出版社更邀請她口述自己一生,出版《陳樹菊:不凡的慷慨》自傳書,讓大家了解什麼是平凡中的偉大。

  這本書不同於其他名人傳記,沒有歌功頌德,寫得非常平實,口氣就像一位平凡的賣菜阿嬤,娓娓道來她的一生。包括她為何拚命賺錢?她的母親和弟弟都死於沒有錢交保證金給醫院,她切身體會到錢的重要,所以拚命賺錢;她為什麼捐出來?因為她領悟「錢只對有需要的人才是有用」,反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雖然大家在報章雜誌上看過她的故事,但是聽她自己說,感覺不一樣。現代孩子哪裡能體會家徒四壁、喝米湯填飽肚子的窮困生活呢?此書可讓孩子們明白窮人或平凡人也可以是偉大的人,就像陳樹菊阿嬤沒有念大學也一樣能過有意義的生活,尤其她努力行善,把錢用在對的地方,如今更要成立慈善基金會,匯聚更多愛心幫助更多人。

  陳樹菊說,她原來為了不能升學很遺憾,但後來發現「不懂做人的道理,書念再多也沒用,如果懂道理,念不念書都無所謂」,想通了,她從此放下心結,這句話可提供很多父母深思,不要在課業上逼迫孩子,反而要注意孩子懂不懂做人的道理。人生路要怎麼走,關鍵在價值觀,這本書絕對可以啟發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文章節錄

年紀最小的菜販

  賺錢是很辛苦的。我從一個不懂事的人開始賺錢,我從一個不會理財的人開始理財,就是要去學。

  十三歲以前在讀書,不知道天高地厚,回去整天就是跳圈圈、跳方格、橡皮筋,根本沒有想到要去學做生意、學賣菜。

十三歲沒有媽媽了,責任重大,有五個兄弟妹要養,還有爸爸要照顧。以前賣菜靠媽媽,媽媽一下子就走了,也沒來得及教我什麼。

  一踏進了中央市場,我成了年紀最小的菜販,是一個正式的生意人了,而不是什麼學徒。簡單說,我成了附近攤販的競爭者。如果我的生意好起來,自然會影響到他們的生意。這時候,沒有人會想教我做生意,我只有自己教自己。

用眼睛去學生意

  因此,我學做生意,幾乎都是靠自己用眼睛去看、去學、去摸索,看人家的蔬菜如何綁、排、放,觀察左右攤販如何做生意,如何和客人互動、應對,並把生意做成。

  這就是我學做生意的方法:用眼睛去學,用腦袋去想。

  雖然如此,早年的人還是比較厚道。我家的遭遇,大家幾乎都知道,雖然他們不會主動來幫忙,但如果我有什麼問題去請教、去拜託,他們還是會教我。這是人性中良善的一面。

  例如,我不懂秤。以前攤販不像現在都是用一目了然的彈簧秤、電子秤,而是用一桿「秤仔」,靠加減秤鉈來算出商品的重量。而且,早年賣菜沒有像現在菜市場流行的「一把二十,三把五十」的賣法,所有菜一律要用秤。如果不知道重量要怎麼賣菜。我不會用秤,只好去請教左右鄰居:「歐里(巴)桑,請問這樣怎麼秤?」

  不懂的事,我一一向人請教,自己再努力學。就這樣靠著大家的幫忙,一些本來不會的事情,後來我慢慢就都學會了。

增加販售菜色

  剛開始賣菜時,我仍是沿襲舊規,只賣蔥、生薑、辣椒、竹筍這四種農產品。因為爸爸以前始終只賣這四樣,但我很快就發現情況不對。

  這四樣農產品,其中以筍子為主,雖不是大批發,但也有好幾百斤,堆滿了整個攤子。雖然每天筍子的銷量還不錯,但也無法每天賣出好幾百斤。而且,筍子不耐放,即使有些熟客人,可人家也不可能天天吃竹筍吧?只要多放幾天,回去就得加工處理,煮熟後再拿出來賣。加工的工序繁多,很麻煩。

  而且,人家一送來,就要把款付清;如果筍子賣不掉,甚至連本錢都賺不回來,那我們家要怎麼生活?我終於理解為何媽媽和爸爸常常晚上回家就吵架。

  我並且發現,爸爸並不是不了解,而是他不想變動。賣菜不是批了菜轉賣就好,有許多撿拾、收拾、整理的細瑣功夫,需要細心與耐心,因此人家才會說賣菜是屬於女人的工作,一般男人做不來,也做不好這些事。何況爸爸有一點大男人主義,更不可能去做這些零零碎碎的事。因此,他進蔥、薑、辣椒和竹筍來賣。這些菜都不需要太多的整理功夫,整筐倒下去就可以開始賣了。

  媽媽拿爸爸沒辦法。可是,我開始反抗爸爸的做法。人家如果送很多筍子來,我就會把那個人趕走。人家說我很兇,我說,貨送來太多,根本沒辦法賣掉,難道要我全家喝西北風啊!

  然後,我要求爸爸,每天早上去批發市場批菜時,要多進不同種類的菜,才能夠多賣,我問爸爸:「光賣這四樣,我們豈不是會餓死?」十塊錢辣椒或薑,可以吃兩三天,蔥更是一般菜販隨手送客人的菜,根本賺不到什麼錢。

  一開始,爸爸並不想照我所說來改變,但在我不斷強力要求下,爸爸終於屈服,說:「既然你比較厲害,那就隨你啊!」我說:「既然要我出來顧攤子,當然是由我決定。」

  爸爸搖搖頭,嘆口氣,拿我沒辦法。

動腦筋增加收入

  除了增加菜的種類外,我也一直在動腦筋,尋找增加收入的方式。

  有一天,我發現買來的辣椒可能在採收時受了潮,沒放兩天,很多辣椒的外皮已出現一些黏黏的東西,辣椒皮也開始變薄。這些辣椒雖然沒有爛,但是不受客人歡迎,以往下場就是丟掉。

  「真可惜!」看著一大堆要丟掉的辣椒,心裡很難過,這些可都是花錢買來的東西,又沒有壞,「真浪費!」看到市場外正豔毒的陽光,我忽然想起來,前兩天曾有餐廳的人要買辣椒乾,可是我們沒貨,生意沒做成。我還知道,價錢好的時候,一斤辣椒乾可要賣到一兩百元。

  於是,趁著中午日頭正大,我將快壞的辣椒揀出來,放在太陽下曬;兩三天後,就變成了黑黑紅紅的辣椒乾。我高興的和爸爸說:「以後我們也可以賣辣椒乾了!」爸爸納悶地看著我,問:「要去哪裡買?」我說:「不用去買,我拿給你看。」

  看著我廢物利用製造出來的辣椒乾,爸爸說:「咦?這辣椒乾是在哪裡買的?」我終於笑出來,說:「這是我在家製造出來的啦!」我太高興了,原來廢物也可以拿來賺錢,馬上覺得前途寬廣,希望無窮。

  剛開始時,我們只有一個攤位,面積有限。我參考別人的擺設,試著找出最吸引顧客的排列組合。後來進的菜色越來越多,原來的攤位擺不下,於是我去訂了一些高高低低的貨架,將攤架弄成階梯式,以增加面積,並且方便客人拿菜。

  後來,後面的兩個攤位要頂讓出來,剛好那時我們的生意量擴大,需要大一點的空間。於是我爭取下來,將一個攤位擴充成三個連成一片的攤位。那是我們最巔峰的時期,後來生意量縮減,才又改回目前的樣子。

  除了一般零售的客人外,我並且試著慢慢把生意做大。我去接觸更多的客人,想更大範圍地去接生意,最好是能接到團體或長期供貨的訂單。

  因為,我真的窮怕了!

  我想要多賺點錢,保護全家不再為「窮」而擔驚受怕,或者受侮辱。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