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戀

發稿時間:2011/03/26
初戀
初戀
作者|屠格涅夫
譯者|陳翠娥
出版社|櫻桃園文化
出版日期|2011/03/04

  初戀的情境,幾乎人人有體認,十九世紀俄國大文豪屠格涅夫以此為題的創作,成為他的文學代表作之一,流傳至今一百五十年,再版無數,台灣最近有出版社直接從俄文選譯俄國重要作家經典作品,《初戀》因而有新的中文版本,以現代眼光重讀此書可能覺得不見得高明,但它卻是滋養一個世代的文學經典作品。

  書中包含屠格涅夫的〈初戀〉與〈阿霞〉兩篇獨立的中篇小說,都是描寫初戀情感起伏的經驗,也是終身未婚的屠格涅夫摻雜自身經驗的創作。〈初戀〉的二十一歲女主角公爵小姐季娜依達,活脫脫就是屠格涅夫長期戀慕的女歌唱家身影。

  〈初戀〉故事結構簡單,幾個人晚宴後聚在一起,談起自己的初戀。一人六歲時愛上保姆,長大後多次戀愛已不覺新奇,卻永遠記得戀上保姆的初戀心情;主角的十六歲初戀則有點複雜,他允諾寫在紙本上,兩週後讀給朋友聽,內容就是這篇小說的主體。

  重讀古老舊俄時代的初戀故事,會覺得有些事情恆久不變,不因為從農業時代轉進到工業時代有所不同。讀者徜徉在故事間,也會有「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覺吧!

文章節錄

《初戀:屠格涅夫戀愛經典新譯 First Love/ Asya》

初戀

  我當年十六歲。事情發生在一八三三年夏天。

  我和父母親住在莫斯科。他們在卡盧加城門附近的毋憂園對面租了一間避暑別墅。我正準備大學入學考試,不過極少花心思在備考上,心裡也不焦急。

  沒有人干涉我的自由,尤其道別了最後一位法國家庭教師之後,我更是隨心所欲。這位家庭教師一直無法接受自己「像顆炸彈般」(注1)落到俄羅斯的想法,總是一臉苦悶,鎮日躺在床上。父親待我和藹卻滿不在乎;母親幾乎不管我,雖然她只有我這個孩子,但其他事務占據了她的心力。我的父親當時還很年輕,相當瀟灑;母親比他年長十歲,他娶她是出於金錢考量。母親過著鬱鬱寡歡的生活,總是焦躁不安,為嫉妒所苦,或是發脾氣,但不會在父親面前表露出來。

  她很忌憚他,而他總是嚴肅、冷淡又疏遠……我不曾見過比他更優雅沉著、自以為是又專斷獨行的人。我永遠無法忘懷我在別墅度過的頭幾個星期,當時天氣出奇晴朗,我們在五月九日聖尼古拉節當天從城裡搬過去。我在別墅的花園、附近的毋憂園或是城門外四處漫步,隨身攜帶一本書,例如卡以當諾夫編纂的教科書,不過很少翻閱,而是將大部分時間花在吟誦腦中記得的許多詩篇。血液在我體內流竄,內心的傷感既甜美又令人莞爾。

  我不停地等待,心懷莫名的羞怯,對萬事萬物感到驚奇,隨時睜大眼睛觀察著。我的想像力馳騁,宛如黎明時分飛翔在鐘樓四周的雨燕,環繞著同樣一串想法迅速打轉。我會陷入沉思、惆悵,甚至啜泣,然而,儘管悅耳的詩歌或黃昏美景時而勾起愁緒,熱血沸騰的年輕生命帶來的喜悅仍會透過淚水探出頭來,好似入春的小草。

  我有一匹騎乘用的小馬。我會親自替牠備鞍,單獨策馬奔馳到遠方,想像自己是中世紀比武場上的騎士──風兒多麼快活地在我耳邊呼嘯呀!或者我會仰面朝天,將耀眼的光亮與蔚藍納入我敞開的胸襟。

  我記得那段時期,女人的模樣和愛情的幻影幾乎不曾具體地在我腦海中浮現。但是,在我所有的思緒和感受中,隱隱約約有著懵懂羞澀,預示將會有某種新穎、甜美得難以言喻、與女性有關的感受出現……

  這份預感,這份等待滲透我全身,讓我賴以呼吸,潛藏在每滴血液裡,在我血管中四處流竄……並注定很快獲得應驗……

  我們的別墅是間木造的貴族宅邸,有廊柱與兩間附屬的低矮廂房。左邊的廂房裡是一座製造廉價壁紙的小工廠,裡頭雇了十個身體瘦弱、頭髮凌亂的小男孩,身穿髒兮兮的工作衫,面容枯槁;我不只一次到那裡觀看他們如何不停地跳到木製槓桿上,朝壓力機四角平台施壓,利用自己羸弱身軀的重量壓製出五彩繽紛的壁紙圖樣。右邊的廂房空著,正在招租。

  有一天,五月九日過後三週左右,那間屋子的護窗板開了,裡頭出現女性的臉孔──有戶人家搬了進去。我記得當天午餐時,媽媽向管家打聽我們的新鄰居是些什麼人,聽見公爵夫人札謝金娜的姓氏,她先是懷著些許敬意說道:「啊!公爵夫人……」接著添了一句:「多半很潦倒吧。」

  「他們是搭乘三輛出租馬車來的,」管家恭敬地上菜時指出。「沒有自己的馬車,家具看起來也很寒酸。」

  「話雖如此,」媽媽反駁道。「但出身終究比較高貴。」

  父親冷冷地瞥了她一眼,她便立刻住口。

  札謝金娜公爵夫人的確不可能是個闊綽的女人,她承租的廂房破舊不堪,低矮狹小,只要手頭稍微寬裕些的人,都不會願意搬進去。而且,當時我對談話內容充耳不聞,公爵的封號沒有讓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不久前我才讀完席勒的《強盜》(注2)。

---------------------------------------------

注1 原文用法文「comme une bombe」。

注2 《強盜》為德國十八世紀作家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一七五九-一八○五)的戲劇作品,反映了彼時德國青年對封建專制制度的反抗。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