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

發稿時間:2011/04/16
沙漠
沙漠
作者|勒.克萊喬
譯者|藍漢傑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1/03/15

  法國作家勒‧克萊喬的著作在法國頻獲文學大獎,但早期他的作品中譯本沒有獲得台灣讀者廣泛地注意,直到2008年榮獲文壇桂冠「諾貝爾文學獎」後,大家開始想閱讀他的作品,出版界才趕快把他的代表作—小說《沙漠》翻譯成華語,以饗華人地區的廣大讀者群。

  勒‧克萊喬以法國曾經殖民的北非摩洛哥沙漠部落小村為背景,一名少女由於人生機緣,到了法國南部大城市馬賽,因而改變世界觀。他從法國人文化優越的視野去關心、感受次階級的移民社會,讀者可體認到在文明的美好新世界,移民大多從事勞工、妓女等工作,因而不快樂。

  故事的鋪陳分兩條線交錯。一條線是少女拉拉在沙漠小部落的遊牧生活中,與遭棄養從南方而來到部落的少年成為青梅竹馬,到了適婚年齡,母親要把拉拉嫁給別人,兩人逃往沙漠,男的走失,拉拉昏死被救起而來到馬賽,到了都市,她茫然不知方向。另一線是千年傳說,努兒帶著部落往北遷徙,通過艱辛路程,繼續不斷往前走,象徵拉拉以前的族人就是不斷往北走,尋找落腳地點。

  這兩線故事同樣述說了部落族群不斷遷徙,卻受困於現實的掙扎,象徵人類從未停止尋找新的原鄉,從東非到全世界,跨越沙漠,在遷徙與漂泊中,發掘新生的契機。書中還有故事中的故事,如拉拉出身的部落語言與傳說,非常精彩動人,與主線故事有相得益彰效果。

文章節錄

幸福

  太陽升到大地上方,斜長的影子蔓向灰濛濛的沙地,蔓向黃沙漫漫的小路。綿延的沙丘終止在大海面前。矮小的落地生根植物隨風顫動。湛藍的天空,清冷,沒有一隻飛鳥,沒有一朵雲。只有太陽。唯獨晨光的腳步,彷彿還不太肯定似的,只一點一點地移動。

  在灰色沙丘的庇護下,拉拉沿著小徑漫步。她不時停下腳步,看看地面有些什麼東西。偶爾,她會摘下一片落地生根植物的葉子,用指間掐出葉汁,然後嗅聞那溫和的辛香。這裡的植物濃綠且泛著光澤,看來像是某類海藻。有些時候,毒芹叢上方會飛來金黃的熊蜂,拉拉便追著熊蜂跑。但她不會靠得太近,因為她畢竟還是害怕。而一旦熊蜂飛走了,她就跟在後面跑,伸出雙手做出一副真想捉住牠的樣子。只是,不過都是好玩罷了。

  這一帶,陽光充足,從遼闊無垠的天空灑落。看不見卻聽得到的浪濤沖刷著,沙丘因此微微震動。矮小的落地生根植物因鹽分而泛出光澤,猶如汗珠。處處有小蟲,一隻淺色的瓢蟲,一種腰細得讓人以為是斷成兩截的黃蜂,一隻在塵土留下細膩足跡的老蜈蚣;還有一些采采蠅,帶著金屬般的體色,為了啜飲鹽分而在拉拉的腿間與臉龐盤旋。

  拉拉熟悉這裡的每一條小徑,認得沙丘之間的每一處窪地。即使閉上眼睛也能四處走動,她只需赤腳觸地,便立刻知道自己身在何處。瞬間躍過沙丘的風,颳起一把一把扎人的沙,刺向女孩的皮膚,打亂了她的黑髮。拉拉的衣服緊貼著溼潤的皮膚,她得拉起衣服才不被黏住。

  拉拉熟悉這裡的每一條小徑,熟悉那些穿過荊棘叢、順著灰色沙丘延伸到一望無際的路,熟悉那些彎彎曲曲最後又從後面繞回來、哪裡都去不了的路。然而,拉拉每次到這裡漫步時,總會有一些新東西出現。今天出現的是那隻金黃色的熊蜂,把她引到非常遠的地方,遠得越過了漁夫的家,越過了潟湖的死水。然後,荊棘叢中突然出現鏽鐵的骨架,豎立成柵欄,伸出威脅的角爪,接著是路上的沙地出現一個白鐵罐,沒有商標,頂蓋兩端各有一個小孔。

  拉拉繼續行走,走得非常慢,一邊緊盯著灰沙,她是看得如此專注小心,以致眼睛都痛了。她監視地面的一切,不去想別的事,也不往天空看。之後,她在開展得一如陽傘的松樹下停住腳步,得到遮陽的庇護,於是她把眼睛閉上了一會兒。

  她抱住雙膝,兩臂交握,輕輕地前後搖晃起來,然後是左右搖晃,低聲唱著一首法文歌,一首她只會唱一個單字的歌: 「地─中─海──」

  拉拉並不知道這個字的意思。這是她有一天從收音機裡聽來的,而且只聽到這個字,不過這個字倒是挺討她喜歡。當她覺得心情不錯,而且沒什麼家務要做時,或是正好相反,當她無來由地感到有些難過時,便會唱起這首只會一個字的歌。有時,她低聲為自己而唱,聲音輕柔得幾乎連自己都聽不到;有時,她敞開嗓門地唱,幾乎震耳欲聾,那樣就能引起回音,就能驅散恐懼。

  這時的她,低聲唱著這句歌詞,因為她很快樂。肥大的黑頭紅螞蟻在松針上行進,攀越著細枝條。拉拉用乾枯枝將牠們撥開。她聞到松樹隨風飄來的香氣,混著一股來自海洋的醒鼻味。有時,沙粒瞬間湧向天空,在沙丘頂端形成龍捲風似的盤旋後,又一下子四散開來,千千萬萬如針的沙粒打向女孩的腿和臉。

  拉拉在大松樹的庇蔭下,一直待到了太陽高高升起為止。然後,她往回頭的路走,悠哉遊哉地走回村裡。她從沙地裡認出屬於她自己的腳印,這些腳印看來似乎比她的腳小一點,也窄一些,但拉拉轉身回頭檢查,確實是她的腳印沒錯。她聳聳肩,開始跑了起來。薊刺扎進她的腳拇趾,跛腳走了一段路之後,她必須停下來,拔除腳拇趾上的薊刺。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