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自然的家屋

發稿時間:2011/05/28
蓋自然的家屋
蓋自然的家屋
作者|林黛羚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期|2010/09/28

  台灣的房價被炒作到一般薪水階級都買不起房子,卻也有一些人用雙手蓋自己住的房子,《蓋自然的家屋》一書蒐錄南投、嘉義、台東、屏東、花蓮、宜蘭、桃園等地的十六個案例,都是由屋主與家人、朋友親手蓋出專屬於自己的家,使用自然有機的建築材料,他們生活的方式與態度,是節能減碳愛地球的最佳示範。

  作者林黛羚喜歡研究住屋,因著興趣,到處尋訪用土糰、報紙、木頭、黏土、稻草等自然材料蓋出的自然建築家屋,並訪問每一位屋主,話題從選地、蓋自然屋的想法、到如何克服蓋屋困難與維護,她發現這些屋主不是為慢活,而是想舒服地住,才自己蓋自然家屋。

  書中最特別的案例是中壢的網式屋,主要材料是種植物時外面罩著的黑色網,屋主把兩層黑色網罩在木牆與梁架上做屋頂,內部用木板與書架隔間,一家人踩在泥土地而不是水泥地上生活,非常舒適;希望「能親手蓋一棟夢想中的房子」的屋主夫婦,又在網式屋旁蓋一棟木架黏土屋,一切從做中學,蓋出令人驚豔的家屋。

  由加拿大人在屏東蓋的紙磚屋也很特別,特別的地方是買地後最先做的景觀規劃。屋主觀察地理環境一年後,才決定房子座向與家屋前面占地一半的湖塘所在,蓋好後,房子入口處溫度攝氏三十三度,走到屋內剩二十七度,湖水調節了附近的濕度與溫度,自然而然做到節能減碳。

  書中介紹的自力造屋,基本上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例如木架黏土屋的材料都是在台灣很容易就可以取得的。這本書還較一般建築書多了個好康,就是告訴大家蓋自然家屋的所有細節,包括報紙如何變磚頭,以及蓋屋的大小與成本,有了這麼完整的蓋屋指南,有興趣的讀者照表耐心操課就可以了。

文章節錄

《蓋自然的家屋:打造手感的家,享心安的節奏》

自然手感建築:家的freestyle

  不論是網室屋或即將完成的木架黏土屋,代賢與仲仁蓋房子的概念都讓我印象深刻。仲仁先透過書籍及施工經驗去擷取自然建築的關鍵資訊,然後就以這些資訊為材料,開始發揮屬於自己個性的房子。他們不拘泥於形式、也不想直接copy國外自然屋,自己嘗試揣摩出材料的比例與工法的創意,巧妙多變!我從他們的房子看到了自由和熱情。

  第一次看到代賢與仲仁家的自然屋,真的被它和諧的美感比例所震懾了。它有一種吸引力,會讓你流連忘返;它輕快、和諧且充滿年輕活力。無怪乎,人家說自然屋可以表現建造者的個性。拜訪幾次,陸續有別的訪客或路人經過,代賢都會跟他們小聊一下,「依照我以前的性格,沒經過告知就來打擾,一開始會覺得很不適應,因為這房子是要讓我們能安靜休息和專心工作的,並不打算對外開放。」代賢說,「但有些朋友來到這裡好像回到了家;有些人則對自己的家有更環保與自然的觀點。我體認到要將這樣的生活慢慢分享出來,最後,我們的家門就始終維持著敞開的狀態!」

  三年前,他們接了中壢﹁田中香花園﹂的大門創作案,與花園主人聊到他們的想法,他表示很樂意租地給他們使用。於是,代賢與仲仁便以一個月一萬多元的租金,租下面積約二百多坪的土地。他們和朋友借款,工作室的案子也開始有進展了,足敷購買材料與木工的各式機具。

  他們決定以最省錢的網室結構,在最快的時間內搭出一個家。仲仁向地主借了一台中古怪手,很有效率地挖出地基,然後以亞管、塑膠膜搭配黑網當房子的主體,兩側垂直面則用木屋的基本工法魚鱗板結構、內部用二手木料隔間,大概一個月的工作天就把新家與工作室搞定。

  「很多人都問我們,住在網室裡面堅固嗎?會熱嗎?」代賢說,「從完工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歷經至少十個大小颱風還有梅雨季,但家裡的電腦和書本都沒有壞。不過,到了夏天正中午,這裡就真的很熱,尤其是今年,中午的時候感覺太陽是從網縫中灑下來的。至於下午與早上,還有其他季節,網室其實都還蠻通風的,冬天甚至會冷,需要用壁爐取暖,我想應該跟網室屋的材質有很大的關係吧。」

  網室蓋好之後,夫妻倆參加了由國內團體舉辦的身心靈結合綠建築的課程前去美國,實地參訪當地的自然建築,於是回來之後,就更有信心朝夢想前進。仲仁從國內外網路書店買了好幾本自然建築的DIY指南,結合自己之前的蓋屋經驗,從做中學、摸索出自然建築的樂趣。「其實每個人天生都會蓋房子,只是現代的建築工法,依賴太多機械,讓人覺得遙不可及。自然建築有趣的地方,在於它沒有一定的答案及規範的工法。」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