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學植物學

發稿時間:2011/06/04
中國文學植物學
中國文學植物學
作者|潘富俊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11/05/29

  跨界往往可衍生創意,植物學家潘富俊寫出《中國文學植物學》一書,使他成為第一位用現代植物學研究中國古典文學的跨界奇才,就是例證。他讓植物學扮演神探角色,解開許多古典文學詮釋之謎,古典章回小說名著《紅樓夢》八十回後由他人續作四十回的疑議,就是從植物描述切入研究,獲得答案。

  留學美國獲得農藝及土壤學博士,現任台北市植物園研究員,作者同時對文學有濃厚興趣,本身用功甚深,遍覽中國古來經史子集書冊近萬本,尋找書中古今各種植物並仔細統計出現次數,還親赴兩岸三地驗證各書敘述真偽,這本書可說是作者累積近半世紀的研究菁華。

  例如,作者統計《詩經》、《楚辭》、《全唐詩》、《全宋詞》、《金瓶梅》等大部頭文學書中的植物,出現最多是梅花,達九千六百多次,其次是桃花出現七千六百多次;桂花在《楚辭》出現十一次、在《全唐詩》出現一千二百多次、在《全宋詞》有七百多次;水生植物則以荷花出現最多,香蒲居次,菱角居第三;在在可見作者用功程度之深。

  書中也分析古典文學著作中的植物象徵意義。例如菊花是《紅樓夢》的關鍵花,曹雪芹刻意寫出十二首詠菊詩,但在三十八回以前的詩句都很快樂,三十九回以後的菊花則多凋零,象徵賈府由盛而衰,家道中落;湘雲喝醉睡在芍藥花叢下,芍藥另名「將離」,暗示湘雲後來離開賈寶玉一事;這些詮釋只有深懂植物者如潘富俊才分析得出來,也讓讀者從嶄新的角度來賞讀中國古典文學著作。

文章節錄

  歷代詩詞歌賦、章回小說的內容,無論是神怪傳說或吟詠感物的作品,大都有植物的描寫。有些以植物啟興,有些則以植物取喻,更多是直接對植物的吟誦。換句話說,各類文學的內容總離不開植物。表1為漢唐以後較具代表性的詩詞總集,內容跨越宋、元、明、清各代,由不同朝代學者選錄的詩詞集。以研究文學植物的觀點而言,這些總集的編輯者雖基於主觀的文學判斷而選取作者,但編選時,都不是以詩中植物的有無或植物的種類為準據,合乎統計學上取樣(sampling)的原則,出現的植物都極具代表性。各選集除了《唐詩三百首》和《玉臺新詠》之外,含有植物種類詞句的詩詞,都占全書詩詞首數的一半以上。換句話說,就是在每兩首詩中,至少有一首詩提到確切的植物名稱。表中所列的植物種類數均為可鑑定出名稱的植物種類數,詩文中未指明種類的植物,如煙樹、黃葉、花草等則不予計數。《唐詩三百首》樣本數太少,僅有三一○首詩,但也有一三六首詩提到植物,占全書的四三.九%,算是歷代總集中詩文出現植物比率最少的了。

  《玉臺新詠》是古詩選本,由魏晉南北朝時代陳國的徐陵(孝穆)所編選,選錄漢至梁時期各體詩七六九首,其中三六二詩首含植物名稱,占比四七.一%,就和《唐詩三百首》一樣,是總集中少數含植物詩篇數少於五○%者。《玉臺新詠》選錄的詩均為描寫閨情豔歌的名篇,凡不涉及女性者,一概不取,卷首即收錄中國最知名的古詩之一〈上山採蘼蕪〉:「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詩中的「蘼蕪」毫無疑問是一種植物,但究竟為何,歷代的注釋者均以「香草」來概括之。其實,蘼蕪又名江蘺,就是現今著名的中藥材植物芎藭(圖1)。

書名 編纂者 詩詞總首數 具有植物首數 占比 植物種類 備註

玉臺新詠 南朝陳.徐陵 769 362 47.1% 113含《續玉臺新詠》

唐詩三百首 清.蘅塘退士 310 136 43.9% 81

花間集 五代.趙崇祚 500 327 65.4% 84

宋詩鈔 清.吳之振等 16, 033 8, 449 52.7% 260

元詩選 清.顧嗣立 10, 071 5, 507 54.7% 301

明詩綜 清.朱彞尊 10, 132 5, 087 50.2% 334

清詩匯 民國.徐世昌 27, 420 15, 145 55.2% 427

圖1 古詩句「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提到的蘼蕪即今之芎藭。另外一首和植物內涵意象相關的詩句,為〈孔雀東南飛〉的片段:「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移。」「蒲葦」是兩種植物,蒲是香蒲(圖2)或蒲草、葦即蘆葦(圖3),分布大江南北,是古今到處可見的草類,莖葉纖維強韌,用以借喻堅貞的愛情。

圖2 古詩文中提到的「蒲」,常指香蒲。圖3 蘆葦莖葉強韌,用以借喻堅貞的愛情。《唐詩三百首》是大家熟悉的一本詩選,由清.蘅塘退士(孫洙)選輯,入選的詩作只有三一○首,都是經過千年洗練淘汰、歷代公認的好詩。

  《花間集》為現存最早的詞總集,五代後蜀趙崇祚所編。收錄晚唐至五代的詞作五百首,多為豔情冶遊、飲宴享樂之作;部分描寫男女情愛及離情別愁。因此,詞作多富麗輕巧、描寫細膩,其中有引述到植物的詞句共有三二七首,占全書六五.四%。可見植物是詩人描述情感、表達情境不可或缺的內容。重要的如溫庭筠〈菩薩蠻〉: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詞中用梨花的白色(圖4),形容月光的慘白和鬱抑的心情;用楊柳表達胸中的離情,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態和意涵抒情寄愁。

  《宋詩鈔》共選出宋詩一萬六千零三十三首,其中八四四九首有植物名稱,占五二.七%,出現植物共二六○種。《元詩選》選詩一萬零七十一首,五五○七首有植物,占五四.七%,植物三○一種。《明詩綜》詩一萬一百三十二首,五○八七首出現植物,占五○.二%,植物三三四種。《清詩滙》有詩二萬七千四百二十首,出現植物的詩篇有一萬五千一百四十五首,占五五.二%,植物種類四二七種。以上各選輯都是選錄當代作品精華,選擇標準雖不是以植物種類或數量為依據,而是以內容來衡量,但每本總集所顯示含植物的篇數都在五○%以上。《詩經》三○五篇中,一五三篇有植物名稱,亦占五○.二%。歷代章回小說,每本幾乎回回有植物。

  十三經是中國先秦時代文化紀錄的總彙,內容包括文字、史學、經學、藝術、禮俗制度等,是傳統教育必讀的大部頭叢書,影響極為深遠,古典文學作品處處可見到十三經的引述。把經典古書列為讀書人必修課程之「經」始於漢代,當時只列五經,即詩(《詩經》)、書(《尚書》)、禮(《儀禮》)、易(《周易》)、春秋。唐代加入《周禮》、《禮記》及解釋春秋義例和史實的《公羊傳》、《穀梁傳》和《左傳》,成為九經。宋代又合《論語》、《孟子》、《孝經》、《爾雅》,變成十三經。

  十三經中,除了《孝經》之外,經經都有植物。《爾雅》是解經詞典,內容本來就有〈釋草〉、〈釋木〉專篇,解讀古籍經典植物名稱。目前確切能辨別植物種類的條目共有二五四種。其餘各經所引述的植物種類,則從十一種到八十八種不等(表2)。記述古代禮儀、祭典的《周禮》、《儀禮》、《禮記》所涉及的植物種類很多,固不待言;連記載孔孟言論的《論語》、《孟子》亦有植物相關章句,其中最著名的有孔子所言之「松柏後凋於歲寒」。《孟子.告子章〉也有「舍其梧檟,養其樲棘」,梧、檟、樲棘都是植物,梧即梧桐(圖5)、檟是楸樹、樲棘是酸棗(圖6)。由此可知,植物在經文的表現上,同樣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