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菸田裡:斗笠、洋巾、花布衫

發稿時間:2009/11/21
那年,菸田裡:斗笠、洋巾、花布衫
那年,菸田裡:斗笠、洋巾、花布衫
作者|鍾舜文
出版社|夏日
出版日期|2009/11/05

日據時代,日本為了經濟效益,在台灣試種菸草,是一種生態殖民,連帶影響了社會價值觀。菸田的經濟與傳統小民經濟不同,誘發了美濃客家社群內聚化動力,透過生產力交換形塑了交工文化,養成客家人硬頸精神。像蝴蝶效應般,本來在南美原住民嘴中的菸草,竟然繞過幾個世紀,在台灣美濃生根,改變了社群的經濟、文化結構!

作者鍾舜文,是台灣重要作家鍾理和的孫女,父親鍾鐵民亦為作家。她以一個美濃客家女兒、膠彩畫家的身分,回到童年的故鄉,追尋逐漸消失的菸田文化。樸實的文字客觀詳載了菸葉的收成、菸樓的發展,還有農民在菸田間的可愛感情;搭配大量的照片、畫作,為這段被人淡忘的文化與歷史,留下鮮明寶貴的紀錄。特別一提,書中介紹了菸葉的各種摘取方式,每一種都有術語,附上精緻的插圖補充說明,讀來充滿樂趣。

書末並附上作者描繪的菸農群像,以及鍾理和、鍾鐵民的短篇小說《菸樓》、《菸田》,讀者可以透過小說家的眼睛,穿透時空,回到多少客家子弟夢中的場景,也彷彿能聞到曬成金黃色的菸葉的氣味。

文章節錄

一種凝視

  創作對我來說,是一種記錄,是一種留下記憶的方式。

  因為記性不好又害怕遺忘了什麼,我一直有著記錄的習慣,透過日記、手札,我記錄著生活中發生的事件與自己的心情。大學之後開始接觸到攝影,我多了一「看」的方式,得以迅速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並以「相」的形式來記錄生活中的「曾經發生」。至此,「看」與「記錄」,便成了生活中不可缺席的部分,而這個部分亦連帶的反映出自身的創作形貌。藉由攝影,我將親愛之人的形象保留在我所看到的那個瞬間,並將這個「此曾在」透過媒材的轉換,得以細細的珍藏起來。當我從攝影的習慣、興趣過渡,以攝影作為創作歷程的同時,直接或間接的發現到攝影本質和自身創作本質之間的關聯性,同時也找到了創作對於自己人生得以繼續延續的價值,那即是以凝視的方式「留下記憶」。

  2006年初秋,我從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畢業回到美濃,也就在那時才知道了關於菸葉廢耕的事,而這一年年底採收的菸,恰巧就是原為末代的95-96期菸作。記得學生時代,坐在春節返鄉的高雄客運上,透過車窗遠遠看見菸田的時候,心裡總會浮出「我回來了!」這句話。色彩鮮麗的花洋巾在綠色菸葉田裡不斷來回走動的採菸景象,是回到家鄉的印象,那影像不是都一直存在著的嗎?菸葉,將從田野中消失了嗎?以後,再也看不到了嗎?雖然自己家裡並沒有種菸,心裡卻也感到某種複雜情緒,一種眼前所見即將成為過去的失落感,像是成長過程中的鮮明記憶即將遺失、逐漸褪色。

  望著田野、望著菸葉與遠方的點點人影,我想好好的記著眼前的所見。拿起相機,走吧!到菸田裡去吧!冬日的菸葉田裡,我所結識的阿叔阿伯、叔婆伯母們,有些是父親的小學同學、國中同學、要不就是鄰居兼童年玩伴。跟著他們拍照,又是美濃人,很快就被會問到:「妳是哪裡人?是誰的女兒?」於是乎,在菸葉田裡,我並沒有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叫做「鐵民的女兒」。陽光下,這些阿叔阿伯、叔婆伯母身上,散發著一股與冬天的泥土混和過後的體味;空間中,充滿摘菸葉「啵、啵、啵、啵……」的聲音、鐵牛車的聲音、大聲吆喝的聲音、菸農之間相互揶揄調侃的玩笑話,以及偶爾會聽見的「細妹仔,妳又來了唷!」儘管這些阿叔阿伯、叔婆伯母都有些年紀了,但是那藏在斗笠下、躲在洋巾後方的臉孔,卻是如此的認真而美麗。斗笠、洋巾、花布衫,是農村生活的意象,串連著對於祖母、父親、母親和這片土地上敦厚樸實的人們所共有之記憶與印象,那樣的鮮明、熟悉、親切而溫暖。

  從影像開始的這些菸田記錄,最初是在自己的部落格「小百合之印象盒子」發表並存放。2009年春天,經由朋友王午認識了夏日出版社的編輯,她向我提出將這些影像與文字記錄集結成書的邀約,於是我開始著手整理文字篇章。除了將96-97期菸作後半年的記錄全數增補完畢,亦在影像之後加入了自己2008至2009年以膠彩繪製的作品<菸農們>,如此,從最初的攝影過渡到膠彩創作,這一年菸田裡的記錄才是達到完整。最後,收錄了祖父與父親的文章,期望以祖孫三人在不同時代氛圍裡的書寫,呈現出不同面向的凝視與對話。於是,始有此書的形成。

  在此,特別感謝張伯伯、詹老師、曾醫師、生祥與馨蘭,在百忙之中撥冗寫序,能獲得他們的慨允推薦,真的是莫大的榮幸。感謝父親與母親與家人的支持,讓我得以在笠山腳下這無憂無慮的安靜環境中,自由自在的依照自己的想法生活,並專注於記錄與創作。「我們的女兒長大了,醜小鴨會化成天鵝嗎?張開眼睛,看自己、看別人、也看世界。」2002年5月17日,父親在我的第一本(大學畢業展)手作留言本上寫下了這段話,似乎就是那時起,凝視的目光漸漸地從自己的身上轉移開來。眼前,我看見了關於笠山上的家人、紅土上的師長朋友,以及家鄉土地上的人,記得他們的聲音與笑臉,嘴角上揚的弧度,以及靜默的樣子。感謝來自屏東的攝影好伙伴富美(cy139),整個記錄的過程因為有她的相約,即便在寒冷的冬日清晨也有動力出門去拍照。

  最後,感謝西門大橋的恩榮伯伉儷、美濃山下的智興伯伉儷、信興叔伉儷、古伯伯伉儷、福安的通芹伯伉儷、美濃湖菸樓的鍾叔叔伉儷、竹頭庄的善正伯、高樹的連福伯夫婦、阿方叔、吉平伯、貴春伯等等。很謝謝土地上這群樸實、溫暖的菸農們,他們教了我許多事,也讓我這後生小輩有機會參與了他們生命中的一個特殊時期。

  眼睛,張開了,以後,也會這麼繼續「看」下去的。僅以2007年1月到2008年5月在菸田裡的記憶與所見,與大家一同分享。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