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集時代

發稿時間:2011/07/30
編集時代
編集時代
作者|深澤慶太/文字、小山泰介/攝影
譯者|張秋明
出版社|光乍現工作室
出版日期|2011/06/25

  編輯予人印象是將文稿與美術作品整理編排印成出版品,《編集時代:日本頂尖編集9人》作者深澤慶太邀請日本頂尖的雜誌、出版業編輯暢談編輯這一行,他們認為好編輯要有好的文字駕馭能力、好的視覺審美能力,作者與美術編輯對版面構成有異見時,要有好的協調能力。閱讀此書會讓編輯與所有人重新思考編輯的角色。

  書中收錄幾種相當特別的編輯角色。書店編輯幅允孝自己定位在創造書店,營造書店閱讀氣氛,在書店外如補習班、精品店,則創造書的場所,有時須協調室內設計師或裝潢師傅建立閱讀氣氛,編輯工作內容因而擴大,更有掌控性。這麼特別的編輯,台灣沒有,日本也罕見。田中杏子是造型師轉行媒體編輯,內容企畫、影像製作、攝影和促銷活動,她都做。

  回頭看台灣傳統的文字編輯,會習慣以為自己處理文字就好,美術編輯也以為自己會美編排版就好。書中認為這些都只是小編輯的概念,並提醒大家還有大編輯的概念,就是要有創造力,藉由自己在時尚流行等各種專業領域的知識,加上大編輯的能力,統合文字、視覺、甚至行銷,而能創出一本全新且吸引人的刊物。

  作者比較頂尖編輯資歷,如幅允孝唸政治系,箭內道彥高中畢業,後來才到大學進修,菅付雅信未念完大學,這些人年輕時從基層打工做起,經驗不設界線,文字、排版、照片處理都做,因而指出編輯不必學歷顯赫或與文字相關,卻須心靈開放,想像出理想出版品的樣貌,並有一無反顧實現想像的熱情,才是最重要的條件。

文章節錄

《編集時代:日本頂尖編集9人》

幅允孝

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工作──「書店編輯」

在「TSUTAYA TOKYO ROPPONGI」養成的「書櫃編輯」術

幅 「TSUTAYA TOKYO ROPPONGI」的成立背景,是想改變過去TSUTAYA總是給人一種設在郊外、有許多年輕人光顧的既定印象,因此在六本木之丘開店也有提昇品牌形象的意圖。為了一舉改變品牌形象,TSUTAYA也頭一次嘗試對外招募員工開店。並聘請佐藤可士和設計商標、委交JI負責採買、LDK進行裝潢……積極推動開店事宜。但是由於有隣堂書店已經決定進駐六本木之丘的WEST WALK,六本木之丘不希望再有一般性的書店,於是我們便決定「那就推出前所未有的書店型態吧」。

  我在選書時習慣到處採訪業主和目標顧客群的想法和意見,所得到的結果是「希望TSUTAYA能對生活型態提出新的建言」。同時再問他們所謂的生活型態是什麼?答案則是「藝術和設計相關的訊息」。因此擬定出旅行、美食、設計、藝術等四大主題,設立貫徹這四大主題為主的書店。也就是說,如此一來就不會有文學等專區。可是我又很想賣我所敬愛的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的文學作品,沒辦法只能陳列在「旅行」書櫃的「南美」區……。大概就是像這樣,偶然開始了「書櫃的編輯」的工作。

  ——提起「TSUTAYA TOKYO ROPPONGI」,就讓人想起因為陳列許多獨創性的商品而引發許多令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原來背後竟有這樣的過程呀。

幅 就是說呀。明明有很想擺出來的書卻不能設置專區 ,只好拚命想出可以陳列的方法。沒想到這麼一試,居然還玩出了樂趣。比方說將過去一向都擺在攝影書櫃上的亨利.卡蒂亞.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的《In India》放進了「印度」的架上……。我就是透過這種打破既定分類的概念,進行了所謂的「書櫃的編輯」。

  當時剛好是Amazon突然崛起,網路書店即將對實體書店造成莫大威脅的風聲吵得沸沸揚揚的時期。本來所謂書店,就是人們想好買什麼書才會去的地方吧。既然有人會事先決定好要買的書,那他們便可以直接按下電腦鍵盤網購即可。我認為或許讓人們有「是否有什麼好東西」而吸引他們前去,或是能夠將曖昧抽象的想法轉換成具體商品的地方,才是書店特有的本質吧。於是我提出一種完全不同於車站前那種待太久,就會被老闆用雞毛撢子趕出去的書店的作法,書店的宗旨是讓客人願意久留,不僅增設了星巴克咖啡,盡可能讓客人可以待很久,甚至還設置椅子歡迎客人坐下來閱讀。只要留下來的時間愈長,或許就會順便瀏覽不在原本預期的書櫃。就某種意義而言,是在偶然的情況下有意圖地實踐「陷阱式」的行銷。

  當時感覺最有效果的是,原來書店也可以設計「陷阱」,原來書店可以設計出一種情境,誘發「意外和某些不知道的書相遇」的偶發狀態。

  「TSUTAYA TOKYO ROPPONGI」對我而言是一個很大的轉機,我一個人完成了進入日販等倉庫選購三萬五千本書的工作。而且選購後還要分類,數量多到令人頭暈目眩。

  此外,如果用一般做生意的邏輯來說,所謂的店面就是做生意的空間,自然會認為與其放沙發還不如多擺幾個書架。因此提出在書店裡放置沙發的訴求成了一件苦差事,當時我幾乎每天都要說服石川次郎先生接受「非效率的效率」的概念。還好書店非常成功,當TSUTAYA的企業形象煥然一新後,人們問起「這麼嶄新的書店是誰創立的」,我開始受到指名與矚目。甚至影響力還持續到現在,不只是書店,到現在都還有「我們是服飾店但也想賣書」的提案會找我。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