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與我(穢亂清宮)

發稿時間:2011/08/06
太后與我(穢亂清宮)
太后與我(穢亂清宮)
作者|埃蒙德.巴恪思
譯者|王笑歌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1/07/20

  慈禧太后有個雙性戀的英國情人?這太具爆炸性,太「八卦」了!《太后與我(穢亂清宮)》就是自稱慈禧情人的埃蒙德‧巴恪思爵士在1944年去逝前一年撰述完成的回憶錄,書中內容堪稱性愛秘錄,以前被認為是淫書,近來大家觀念改變,才被譯成中文版本,內文所述是否真實?則有待考證了。

  作者是英國貴族出身的爵士,也是奇特的人,從1898到1944年,大半生在北京,身為英國大使館外務處專員兼清廷京師大學堂法律及文學教授,與清廷互動密切,也寫了幾本北京王朝相關著作,以外國人角度看中國皇朝末日,提供後人回顧歷史的不同視野,這是他死前最後一本著作,描述他與慈禧之間的性愛關係。

  一派人士認為此書是作者晚年的真實回憶錄,以西方人身分驗證中國宮廷的奢華淫亂與衰敗,並用懺悔錄角度引用很多西方哲學辯證、描述東方傳奇。另一派認為本書是虛構,因為作者早年一部著作被史學家考證為偽,但他對慈禧私生活的了解似從極親近觀察而可取信於人,包括慈禧晚年的宮廷政治鬥爭,如光緒皇帝如何被慈禧囚禁等等,還描寫北京盛行的男妓與東方男同性戀的情欲世界,比小說更離奇荒誕,也為此書增添魅力與想像空間。

  即使此書為色情幻想小說,讀者仍可用跨文化觀點,回看十九世紀末東西方文化的跨界遇合,很多西方人的想像可做為東方主義論述的參考文本,我們熟悉的清宮人物,從外國人角度就增添不少想像空間,也帶領大家從不同角度重回那個年代,揭露不同面相,或有另一番省思,有興趣者可再考據虛實,他日又或有另一番收穫。

文章節錄

《太后與我(穢亂清宮)》

  巴恪思的文體,常有一種和我們想像中的清廷、慈禧、王公貴冑、群宦、戲子……這些金碧輝煌、東方主義,權威神祕卻又淫穢的「全景幻燈」不一樣的置入感:首先是他那像夏多布里昂《墓畔回憶錄》般的浪漫主義回憶錄風格,極度重視光和影對各篇故事的魔術效果。

  譬如有一章寫他與太后遊湖後正進行性愛祕會時,另一對侍女與戲子在交歡中活活被雷電劈死,其風雲變色、球形閃電的空闊與恐怖;或是太后諸人在宮中聽術士以水晶球預卜未來的事件──就像丟勒(Duren)樂於描繪的畫面:昏暗而神祕的燈光映出太后的輪廓。或如太后親手鎮壓了一次宮廷內的流產政變……

  你很難不被他強大的氣氛烘染力、戲劇性的掌握,近乎電影的流暢、強烈風格運鏡給顛倒迷惑。而他又不時加入一種離題的引語(吊書袋)或典故。然大部分是安提諾烏斯這樣的羅馬皇帝的漂亮情人、希臘神話、尼采、西塞羅、大仲馬、莎士比亞……諸多歐洲經典之名句或人物名。

  那形成一種被視畫面與回憶凝視者旁白的奇幻離異。他追憶的那些光怪陸離的幻燈畫片,於是既宛如現場,卻又有一種「想像性限制的漂離」。這時我們總被他的碎念嘮叨提醒:這是一個七十多歲將死老人,不,孤獨匿跡在大清覆滅後又過了三十年的北京城的,當年得太后臨幸的「洋侯(猴)」,一個同性戀面對時光的唏噓自語,甚至他在像昆蟲學者般鉅細靡遺精密記錄那些十九世紀末北京的公侯貝子們和男妓們之間的各式「感官世界」、「索多瑪一百二十天」之餘,突然冒出一段感傷、典雅、充滿哲思的詩句或摘句,會突然讓讀者覺得滑稽。

  在這書中的慈禧就是稱讚這「洋猴」、「機驚巧辯」,擅於阿諛、華麗詞藻、幽默風趣……。那也同時形成這回憶錄懺情體揉合的耽溺回望過去,但常又露出在華麗高蹈話語下的嘲謔鬼臉。

  這種奇異的、形成一種閱讀的貌似裝腔作勢,一本正經;卻一轉瞬變成嬉弄涎臉,「文學的打嗝」,一種西方愛吊書袋的「洋鬼子」同時是同性戀,卻混進了習以為常,滿州貴族將蓄孌童、狎男娼僅為一種特殊階層層瓣複雜的昂貴娛樂,像耽於票戲、玩古董、養鳥養金魚牡丹……這些極精緻知識、品器,系統化了的遊樂場域。

  那種薩德侯爵、波特萊爾式的「惡之華」,意識自己正瀆神的激求與極限之瘋魔追求,常常不見了。變成一種有奴僕,有同好哥們,有實境空間擺設和魔術契約的遊樂場(只要付錢,每一種色情都切割成可議價的定例消費),追求的極限光爆不見了,變成一種〈海上花〉式的嫖客(通常是王公貴族)間的社交;嫖客與男娼在床笫間聽他們傳遞的皇親八卦,主僕之間、僕傭之間的關係暗影,奉承、輕蔑、所屬階級的套式應酬語言,不會有逾距或「超出的情感」。

  那形成一「命運交織的城堡」──某一時代小說語言的語境搓牌洗牌與牌陣:只是它的場景是晚清北京的男妓館、夜宴圖、狂野之夜,成了無限交織的話語網絡:西方式視覺的性、中國春宮畫的陰暗狎暱、嫖客間的權力交涉與人際攀揉、傳統豔詞或戲曲愛情傳承的陳腔濫調。

  譬如在〈榮祿大人〉這章,他一路從榮府大門往內走,像電影運鏡穿過迷宮般的庭院,擺著嘴臉收「門賞」掂來客「知禮否」的門房僕役,穿廊入園,「微物之神」般的攝像之眼:

  「榮祿的書房裡掛著太后手書的卷軸:『國朝護衛』和皇上的『國家干城』。稍後他慶祝六十七歲生日之時,老佛爺賞賜了金盤玉笏。房子還有一座玉製「須彌山」,兩個華麗的黃色雍正碗,一個郎窯瓶,許多商代青銅器。

  藏書主要是史部書籍,一套精美的明版《左傳》上留有榮祿的評注……傢俱與房內裝飾相諧,多為明紫檀;西牆是乾隆年間的掛毯「帝王狩獵圖」,像由耶穌會士指導下織造的仿哥白林樣式。……我很喜歡另外一件出自皇室的禮物,按下一個按鈕,鐘內會出現一個穿凡爾賽宮廷服裝戴假髮的玩偶,手持毛筆,在紙板上寫出字形優美筆劃準確的『頌文華殿大學士壽若不老松』……我還注意到一件精緻的喀什地毯。

  京師的伊斯蘭教團體將其送給榮祿,以感謝他在拳民暴動中提供保護。……侍者告訴我,那個刻工精湛的黑檀木架全身衣鏡也是老佛爺賞賜,是一七九三年馬戛爾尼爵士帶到京師的「貢品」之一。此鏡並未出現在喬治三世送給中國皇帝的官方禮品清單之上,我猜想,它是馬戛爾尼爵士或其同行者喬治‧斯當東爵士在廣州所得……」

  我大膽地說,如果是一位對清代宮廷或王府建築擺設講究;或這些傢俱器皿背後的清代貴族審美趣味、藏在物件後的宇宙觀、華洋夾混的誇耀「世界」之交接證物,著迷、研究、收藏者,讀到這類段落,會像用鼻子品鑑葡萄酒真偽年份的專家,略去那些重大懸案之版本爭議,僅從這些班雅明式的「物」的,層次翻湧的描述「靈光一現」,會嘆氣道:「他寫的是真的。」(節錄自駱以軍序文)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