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萬公里的熱情

發稿時間:2011/08/13
80萬公里的熱情
80萬公里的熱情
作者|閻驊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1/07/28

  一群台灣科學家在偶然的機遇下,開始三年來每天從台南烏山頭水庫旁的實驗室往返花東地區的旅程,累計車程超過八十萬公里,就是為了幫助花蓮與台東的農民與原住民,改善農產種植技術與協助研發具高附加價值產品,使其收益成長以倍計,《80萬公里的熱情》一書與大家分享這些堪稱搶救貧窮大作戰的故事。

  工研院科學家陳文祈的研究團隊多年前將竹炭研發成果開放給竹農,使一公斤賣不到五元的生竹變成五百到一千五百元的竹炭材料,讓廉價的台灣竹翻身。他於2006年偶然到台東布農部落旅遊,發現部落附近種了許多上好台灣竹,而主動教導部落村民燒製竹炭,如今竹炭已成布農族主力產品。這項成果鼓舞陳文祈結合更多科學家主動出擊,明察暗訪,以科技協助解決問題或開發新產品。

  本書作者閻華稱這群科學家為「釣竿團隊」,寓意「給魚吃,不如給把好釣竿」。團隊曾主動協助池上鄉農民解決稻殼處理的困擾,讓每公斤稻殼變出產值達八十元的稻殼炭與稻殼醋,稻殼炭可做有機肥料,讓農民一甲地可省三千元肥料錢,CAS認證稻殼醋液一公斤可賣一千元。團隊更協助台東農民研發出世界獨一無二的「果子狸咖啡」,創造台灣版印尼麝香貓咖啡,比原來咖啡豆增值超過十倍。

  書中還記錄科學家讓花東農產洛神花、檳榔菁仔(荖花荖葉)、薑黃、樹豆等加值成生技產品,讓農民得以圓夢的許多故事, 還附加一些專有名詞簡介,如台東藥草新五寶、咖啡樹全株用途,又整理出科學家思考與行動的方法秘笈,讓讀者閱讀起來收穫更多,甚至會想按圖索驥,採購書中介紹的花東農產品。

文章節錄

《80萬公里的熱情:釣竿科學家與花東農民的故事》

01楔子 低調的圓夢故事

  這是由一群超級低調的人所構成的圓夢故事,主人翁是一群科學家所組成的「釣竿團隊」。這群人個性木訥、有點宅,卻非常雞婆,喜歡主動出擊。

  他們屢屢將危機化為轉機,讓人們的夢想得以成真!

  如果沒有一種偶然的機緣,這本書的十五個精采個案故事,將很難被世人所知悉。

  我必須開宗明義地介紹這本書最難能可貴的地方:這本書是由三群超級低調的人所構成的。

首先介紹第一群低調人士,他們是居住在花蓮、台東地區的十五位居民。他們大部分是農民,而且是一群具有傻勁、但不做傻事的花東農民。他們憑藉著與科學家相互激盪的創意巧思與團隊合作,將花蓮、台東好山好水的力道完全發揮出來!

  這十五個個案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原住民,雖然他們與世無爭、慷慨大度,但是他們擁有傳承部落文化的熱忱,以及鑽研部落技藝的態度。他們藉由與外界的合作,不但改善了族人生活、增加了工作機會,也找到尊嚴與自信,並且把夢想匯聚成為傳奇故事。

  這本書的另外兩群低調人士,一群是每天窩在實驗室做研究的工研院科學家們,另一群是「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簡稱「石資中心」團隊。這兩個團隊是本書真正的主人翁。

  以工研院陳文祈為首的八位科學家,不喜歡高談闊論、更不喜歡曝光,所以很少人會知道他們到底為台灣這塊土地奉獻了多少心力。

  他們的長相就是最典型的科學家臉,人們很難從他們的臉上發現任何喜怒哀樂、更別說是辛酸與艱苦!

  這群科學家的實驗室大本營,位於台南的烏山頭水庫旁,但他們卻不是成日關在實驗室作研究的典型科學家,而是一群「趴趴走」的另類科學家。

  過去三年以來,他們每週都在台南與花東之間來回穿梭,汽車的總里程數高達八十萬公里。他們的家人對他們長期離鄉背井的工作其實一直充滿著怨言,但是也因為他們不善於溝通,所以總是抱怨無門。

  他們真的非常雞婆!因為這本書大部分的個案都是由他們明查暗訪、主動出擊給予協助的成果。

  老實說,這本書裡的許多個案原本看似槁木死灰、連神仙都救不了,但是當這群科學家一出手,態勢居然立即轉換。另外也有些個案看似成功卓越,但是這些雞婆的科學家們卻洞悉出個案不為人知的問題點,挖掘個案人物內心深處的真正願景,並且協助其圓夢,讓他們的事業好上加好!

  我覺得這些個案都是非常棒的勵志故事,不過除了勵志之外,這些故事也充滿驚喜,因為從表面看來似乎都是平凡無奇的事物,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讓人意想不到!由此可見,農業與科技的確不是平行線,原本毫無交集的兩群人的確可以相輔相成,只要農民「心中有夢」,科學家「夢裡有心」,農業與科技就可以合二為一、讓大家圓夢。

  寫到這裡,似乎還沒提到一個重點。釣竿團隊這個名稱又是怎麼來的呢?老實說,在這本書誕生之前,釣竿團隊是一個並不存在的名詞。通常花東地區的農民都稱他們為「科學家團隊」。可愛的原住民則是稱他們為「工研院團隊」,還編了一段原住民即興歌舞「謝天、謝地、謝工研院」。

  而釣竿團隊的老大陳文祈,則靦腆地自稱為「奈粉團隊」,也就是「奈米粉體」的縮寫,這雖是團隊成員最大的專長,不過我覺得一般人絕對無法了解「奈粉團隊」的端倪為何,因為聽起來真的很像奶粉團隊!(笑)

  至於釣竿團隊的張景煇博士則自稱為「黑金團隊」,這個名詞的由來是因為他們所研究的竹炭技術向來被稱為「黑金」。雖然這名稱還算響亮,但真的不太理想,因為會讓外界誤以為他們是在中油上班的研究人員,或是在地方上興風作浪的黑金派系!

  最後我自作主張,為他們取了簡單明瞭又好記的新名詞「釣竿團隊」。為什麼這麼命名呢?因為我始終記得陳文祈先生告訴過我的一個故事。

  記得當初,陳文祈踏入花東地區時,很多農民與原住民朋友都迫不及待地告訴他:「如果你只是想來幫助我們,那麼請你回去!如果你願意跟我們一起打拚,那麼我們就可以一起努力!」因為三番兩次聽了類似的篤定話語,所以陳文祈與釣竿團隊的理念就變得非常清晰,那就是:「給魚吃,倒不如給把好釣竿!」

  釣竿團隊從沒忘記自己來到花東地區的初衷,所以他們刻意選擇擁有傻勁、願意打拚的農民或原住民一起來合作。釣竿團隊願意靠著對當地的關懷以及卓越的研發技術,為大家打造一把可以自給自足、絕處逢生、夢想成真的「釣竿」。

  釣竿團隊並不是社福機構,也不是營利事業,他們甚至錙銖必較地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幫助」,而是「協助」,因為這群低調的科學家們總是默默地陪花東農民攜手前行、並肩作戰,醞釀大家的夢想、讓夢想具體成形、耐心等待夢想的果實。

  在此書出版的同時,釣竿團隊的故事並未畫下休止符,因為他們終於發現,在台南和花東之間舟車勞頓、耗掉八十萬公里的汽車里程數,是件很傻的事情!所以團隊成員已經將戶口遷往花東,在經濟部的支持下,正式於花東縱谷成立了東部產業技術服務中心,所以「80萬公里的熱情」的故事勢必會繼續下去,這個令人稱頌的傳奇將永不止歇。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