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睜大眼睛看魔術

發稿時間:2011/10/08
別睜大眼睛看魔術
別睜大眼睛看魔術
作者|史提芬.邁克尼克、蘇珊娜.馬蒂內茲-康德、珊卓.布雷克斯里
譯者|張美惠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1/08/15

  坊間破解魔術的書籍有很多,不過,《別睜大眼睛看魔術》不一樣,主要在探討三位神經生物學家與腦科學家作者稱之為「魔術神經科學」的理論;與其他探討魔術的歷史、手法、道具引發的心理反映的書相比,則是更深入地探討人類腦部究竟是如何被魔術手法所欺騙,可說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科普書。

  作者史提芬.邁克尼克、蘇珊娜.馬蒂內茲-康德是夫妻檔腦科學家,對於魔術的秘密非常好奇,因此走訪很多魔術師,觀賞美國各地魔術表演,投入研究與專業分析十年,再與腦科學作家珊卓.布雷克斯里合作寫成此書,每一章幾乎都以一種魔術起頭,介紹表演方式,再透過魔術手法破解,揭開魔術師欺騙觀眾頭腦的秘密。

  書中指人腦感應的其實是人心預期看、聽、感覺到的事物,人的預期常根據經驗與記憶,魔術師善用這一點,而用簡單手法,如表演女子白衣內穿緊身紅衣,讓觀眾以為緊身白衣內不可能穿第二件衣服,但台上白衣女子在燈光一暗之後,轉眼變穿紅衣,這其實是魔術師利用觀眾感官錯覺達到魔術表演目的,連作者都上當了。

  書中也指出,魔術師知道人很難一心多用,因此魔術表演大多會加入許多花俏的燈光與舞台設計、道具和動作,以分散觀眾注意力,也讓讀者對於人類感官的不可被信任,有更清晰的理解;人的記憶也不可靠,時間隔愈久,記憶愈模糊,因此,作者提醒大家,一次只專心做一件事就好,對於重要資訊要立即寫下,則是閱讀此書後,可以活用的收穫了。

文章節錄

《別睜大眼睛看魔術》

  魔術師是操控人類認知力的大師。他們融合了讓人眼花繚亂的視覺、聽覺、觸覺、社會操控,能夠控制非常複雜的認知過程,如注意力、記憶、因果推斷等。不同於先前討論的視覺錯覺,他們所創造的認知錯覺本質上並不是感官的,而是涉及更高層次的腦部功能。魔術師能耍弄你的認知力──即使他們不知道運用到哪些神經迴路──讓你無法依據物理原則追蹤實際發生的情況。讓你產生一種印象,以為剛剛發生的事只能有一種解釋:純粹的魔術。

  注意力的最佳定義可能是一八九○年由詹姆斯(Williams James)所提出的,他是《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的作者,也是現代心理學的哲學之父。他寫道:「大家都知道注意力是什麼。注意力是心智以清楚鮮明的形式,在許多可能同時存在的東西或思緒裡掌握其一。注意力的精髓是意識的專注與凝聚,意味著從某些事物抽離,以便有效地處理其他事物。」

  詹姆斯簡明地描述了注意力的現象,但完全沒有提到注意力如何在腦部產生,或如何受日常經驗形塑。在那個年代,注意力只能從內省的觀點來研究──向內觀照自己的思想與感覺。

  其後一百年,研究人員摸索新的且更好的方法來了解注意力。實驗時讓研究對象戴上耳機,左右耳聽到不同的訊息,要求他只聽一邊,看注意力如何分割。有些科學家會研究雷達操作員與戰鬥機的駕駛員,看他們如何分割注意力。也有人檢視「雞尾酒會效應」,讓你待在吵雜的舞廳,裡面都是說話很大聲的醉客,然後看你能否聽到房間另一頭有人叫你的名字。

  但這些研究都是觀察性的,表示腦部還是一個黑盒子。神經科學家可透過動物,或是因癲癇之類的疾病接受神經手術的人,檢視腦部的注意力機制,但完全沒辦法探究健康的人腦部注意力迴路的細部結構。然而這種侷限到了九○年代有了改變,隨著現代腦部攝影技術的問世,讓我們可以一窺黑盒子,找出注意力神經關聯性的位置。現在我們也可以開始研究魔術師如何利用如此高超的技巧操縱你的注意力迴路。

  神經科學家已經知道,注意力是指幾種不同的認知過程。你可以主動注意電視節目,這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注意力),或者嬰兒的哭聲可以把你的注意力從電視拉開,這是另一種(由下而上的注意力)。你可以看著你在注意的事物(顯性注意力),或是看著一樣東西但暗中注意另一樣東西(隱性注意力)。你可以自己看著一樣東西而吸引某人也去注視(分享式注意力),或是沒有注意任何特定事物。腦部控制這些過程的一些機制已開始被了解。舉例來說,我們認為人類有一個「注意焦點」,意思是有限的注意力。這會讓你在任何時候從某一視覺空間獲得的訊息受到限制。當你注意一樣東西時,就好像你在上面打上聚光燈。你幾乎是積極地忽略聚光燈周遭的一切事物,形成一種「隧道視野」。魔術師善長將你腦部裡的這種機制發揮到最大的效果。

  我們的腦部是否有一個單一中樞控制注意力,目前還不是很清楚。考量注意力有這麼多種效果,比較可能是由幾個中樞聯合作用。有一個線索很重要,控制眼睛動作的很多腦部迴路也和改變注意目標有關。這是很合邏輯的,因為眼睛運動迴路負責引導眼睛到視覺空間的特定區域,由同樣的迴路來引導注意焦點應該很合理。你要決定接下來往哪裡看,當然要先決定外界哪個地方是你有興趣注意的。魔術師憑直覺了解這一點,因而能輕鬆控制你的眼睛和注意力,彷彿那是綁在同一條線上的木偶。

  前面說過,人類有顯性注意力與隱性注意力。當足球守門員看著球飛向球門,他運用的是顯性注意力。但敵隊諱莫如深的前鋒想要射門時,為了轉移守門員的注意力,可能故意不看球門(彷彿在說:『瞧,我要過去那邊了!』其實卻是往反方向前進)。在運動場這叫「頭部假動作」,目的是誤導守門員將注意力放在錯誤的地方。前鋒可能從頭到尾假裝看別處,其實對球門投以隱性注意力,以便策畫如何射門。

  過度的注意也可能是壞事。人類與其他靈長類社會性動物常必須在不直接互望的情況下處理視覺訊息,這可能被解讀為具有威脅性。舉例來說,我們憑直覺知道,看到警察時不要走過去直視他的眼睛,因為這好像在說:「你在看什麼?你在看我嗎?」我們能具備隱性注意力是因為,有時候我們雖看著別人卻不希望對方知道我們在注意他。

  你另外還具備分享式注意力,意指凝視一個人,同時以簡單的手勢無言地指著某樣東西(同時轉移目光)。如此可引導對方直接去看那樣東西,或是進行隱性的注意。前面說,前鋒會假裝注意不相干的地方,以假動作誘騙守門員離位,這也是在促發分享式注意力。九個月大的嬰兒和類人猿都有這個能力,狗狗甚至比黑猩猩更善長某些形式的分享式注意力。狗狗會望向你指的方向,黑猩猩不會。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