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球

發稿時間:2011/12/03
魔球
魔球
作者|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
譯者|游宜樺
出版社|早安財經
出版日期|2011/11/07

  當遇到困難都希望否極泰來甚至逆轉勝,《魔球:一個勇敢面對自己,逆轉勝的真實故事》一書敘述美國職棒史上近乎傳奇、令人感動的真實故事。明星棒球員比利‧比恩在球場受挫後,選擇換跑道,轉任球隊管理職務,以獨特的眼光帶領球隊起死回生,並被譽為可以致勝的「魔球法則」,正是逆轉勝的極佳典範。

  故事主角比利‧比恩在高中就展現驚人的棒球天份,高中畢業時成為眾多職業球隊與大學球隊爭相延攬的明星球員,史丹佛大學還提供獎學金。他最後選擇職業棒球之路,但揮棒不盡理想,在倍感挫折的低潮中,他明白自己熱愛棒球卻不是那麼愛打棒球,而決定轉換生涯,向球隊毛遂自薦改當球探,從此走上球隊管理之路。

  他後來接任奧克蘭運動家隊總經理,面對球隊預算少、球員薪資只有洋基隊約三分之一、難以延攬好球員與戰績不佳的困境,比利‧比恩另闢蹊徑,在棒球前輩啟發下,從大量統計數據中發現大聯盟許多球員身價被低估,就以低薪請來不被看好但有潛力的球員,也真的打出亮眼戰績,創下美國職棒史上二十連勝的驚人紀錄,這些奇蹟從此被人津津樂道。

作者麥可.路易士是知名財經專欄作家,為寫此書,他深入職棒大聯盟採訪許多人,並親眼觀察運動家隊的球員選秀過程。「魔球」的故事印證以小搏大不一定輸,即使資源少、條件差,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逆勢也可被扭轉而獲勝;故事也提醒大家,善用統計數據,可發現被低估的璞玉,這在尋找人才和潛力商品時也很實用。

文章節錄

《魔球:一個勇敢面對自己,逆轉勝的真實故事》

我愛上一個逆轉勝的故事

  我寫這本書,是因為我愛上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群被低估的職業棒球選手與經理人,其中有許多人本來被認為根本不適合打大聯盟,但是他們的球隊後來卻成為大聯盟最成功的球隊之一。

  而在我愛上這個故事之前,我就有寫這本書的念頭。這個念頭始於一個單純的問題:為什麼全職棒最窮的球隊之一,奧克蘭運動家隊(Oakland Athletics),能贏這麼多場比賽?

  十幾年來,職業棒球隊的經營者一直宣稱,職棒已經不再是運動的競技,而是金錢的比賽。職棒隊的貧富差距,遠大於其他職業運動,而且差距正在迅速擴大中。二○○二年球季開打時,最富有的紐約洋基隊全隊總薪資高達一億兩千六百萬美元,至於兩支最窮的球隊──運動家隊與坦帕灣魔鬼魚隊(二○○八年改名為坦帕灣光芒隊),薪資都不到洋基隊的三分之一,只有約四千萬美元。再往前推十年,全隊薪資最高的紐約大都會隊,總薪資是四千四百萬美元之譜,而薪水最低的克利夫蘭印地安人隊,總共只花了八百萬美元出頭。

  薪資間的差距,意味著:只有富球隊才請得起最好的球員;而窮隊只雇得起老弱殘兵與二流球員,幾乎注定要失敗。至少那些職棒經營者是這麼說的。

  我以前也傾向於接受這樣的論點──有最多錢的人,通常是贏家。不過,看看過去幾年發生的情況,你就會開始懷疑這種說法。某些分區墊底的球隊,諸如德州遊騎兵隊(Texas Rangers)、巴爾的摩金鶯隊(Baltimore Orioles)、洛杉磯道奇隊(Los Angeles Dodgers)與大都會隊,都花了大筆鈔票,卻輸得很慘。

  另一邊的極端,則是運動家隊。過去幾年間,運動家隊的總薪資不是大聯盟最低,就是倒數第二名,但該隊贏得的例行賽場次,僅次於亞特蘭大勇士隊。從二○○○年算起,運動家隊連續三年打進季後賽,其中前兩年只差幾個出局數,就能淘汰最有錢的洋基隊。

  他們到底是怎麼辦到的?畢竟,洋基隊是棒球界「鈔票決定一切」最極端的例子。洋基隊深諳紐約的那套準則:用金錢買成功,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也或許就因為他們不引以為恥,所以比其他任何球隊都善於買到成功。

花最少錢,拿下最多勝利

  早在一九九九年,大聯盟職棒總裁塞利格(All H. “Bud” Selig)就喜歡以「反常」,來形容運動家隊的成功。這與其說是一種解釋,還不如說是無法搞清「他們如何辦到的?」的藉口。運動家隊到底有什麼祕訣?這支美國職棒第二窮的球隊,如何克服日益龐大的預算障礙,在完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超過另外二十八支球隊,於例行賽拿下第二多的勝場數?棒球的成功因素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有那麼多有錢人砸了大把銀子,還是買不到好成績?

  剛開始,讓我感興趣的,就是這些問題;而這本書,則試圖找出答案。

  如我所言,我愛上了這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職業棒球以及這一行的棒球人。故事中的這位主角,他的人生曾被職業棒球搞得亂七八糟,而神奇的是,他找到了一個方式予以回敬。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個人,以及他所激發的革命,我花了幾天時間與多倫多藍鳥隊總經理里奇阿迪相處。里奇阿迪曾與比恩在運動家隊共事,現在他正忙著大顯身手,走上運動家同樣的激進路線,重組改造自己的新球隊。一開始曾飽受各方嘲諷的里奇阿迪,到了我認識他之時,已經贏得包括最難纏的老牌棒球作家的尊敬。二○○二年球季結束前,多倫多最大的恐懼就是里奇阿迪會跑掉,投向一直向他招手的波士頓,出任紅襪隊總經理。紅襪隊現在口口聲聲說,他們也想循運動家隊模式,進行球隊再造。

  在一場與紅襪隊的比賽中,我試著拐里奇阿迪,想套他講出損人利己的話。幾個月之前,他曾頗為堅定地跟我說,比利.比恩跟其他職棒總經理間的差距之大,令人訝異。當時他盡力高舉一隻手,又盡力壓低另一隻手說:「比利在上頭這裡,其他人都在下頭這裡。」這會兒,我們坐在球場邊,看著紅襪隊輸給改頭換面的新藍鳥隊時,我問里奇阿迪,他是否跟他在奧克蘭的老上司比恩一樣,善於經營棒球隊這門怪行業。他只是對我大笑。

  比恩是這一行最棒的,這點毫無疑問。問題是:為什麼?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