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勉人生

發稿時間:2012/01/21
寬勉人生
寬勉人生
作者|簡靜惠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12/01/01

  婆媳關係大多難免緊張,《寬勉人生:國際牌阿嬤給我的十堂課》則是少見的由媳婦寫婆婆的一本書。游勉是台灣家電業先鋒洪健全的妻子,丈夫在世時是賢內助,同時暗助企業經營策略,丈夫去世後曾任台灣松下公司董事長,是很傳奇的企業家。作者簡靜惠寫下與婆婆游勉相處至今四十餘年的點滴與收穫,相當好看。

  嫁給洪家長子洪敏隆的簡靜惠,從媳婦角度來看家族企業,她認為,本來任何一個大家族成員之間就不易相處,如果沒有寬勉的態度,不可能維持這麼大的企業家族。婆婆游勉人如其本名與小名,顯現「寬勉」兩字的人格特質,也讓媳婦好似面對一本始終讀得津津有味的大書,不斷從婆婆的言行學習並擷取人生智慧。

  七十歲的簡靜惠與九十五歲的婆婆游勉在她們各自的那個年代都是很特別的台灣女性。游勉年輕時努力掙脫童養媳的宿命,勇敢選擇自己想要的婚姻,後因命運安排,成為她說「誤打誤撞」的企業家。作者的婚姻和婆婆一樣是相親而來,也努力地經營婚姻與家庭,還投入洪健全文化基金會,在文化事業開展一片天地。

  作者細述跟隨婆婆學到那些智慧,其中有婆婆的小故事,如阿嬤疼小孩,又說出老一輩台灣人的諺語「惜骨不惜皮」,就是小孩犯錯還是要打要教,老人家累積的經驗與故事非常好看;婆媳倆親如母女,常結伴打高爾夫球,游勉九十歲時還打球,至今仍是台灣高爾夫球場最高齡球員的紀錄保持人。由於特別的婆媳情緣寫出的文章,相當值得一看。

文章節錄

內文節錄

《寬勉人生:國際牌阿嬤給我的十堂課》

第一堂 勇敢選擇自己的婚姻

  阿嬤的話:「有人牽成是福氣,自己打拚是勇氣。」

  「那時在鄉間有公車但班次不多,阿叔叫我到庄頭去等車,說有一部由員山仔(現在的新北市積穗附近)開來的車要我坐上去。我隱隱約約知道,他們要我與一位姓洪的男士在車上『相看』(相親)。車來了,我很緊張地趕忙上車,前排有空位就一屁股坐下來,忽然我聽到後面有人窸窸窣窣在說話,我才想到:有人要與我相看哦!但我坐前排不敢回頭去看,不知那位先生是生做圓的還是扁的?我卻被坐後面的洪先生看得一清二楚了。」

  這是我的婆婆洪游勉女士對我說起與公公洪建全先生第一次相親的有趣經過。這件事我也聽堂兄洪鴻源先生提過,當年(1936)就是他陪我的公公一起去搭車的,這門親事也是他的母親阿財姆(洪建全先生的堂嫂,我稱她為伯母)做的。阿財姆聽說中和的枋寮庄頭,有一位查某嬰仔會洋裁、懂算數,又有好名聲,就想來報給洪家的這位堂弟做某(老婆)。

  我婆婆在兩個月大時,就送去給別人家當養女。當年台灣社會重男輕女的觀念下,並不一定是家境不好的人家才這樣,有時是把自己的女兒送人做「童養媳」,收養別人的女孩兒來家裡幫忙家事,長大後嫁給自家兒子,也就是俗稱的「送作堆」,既有免費使喚的小幫手,又替兒子省了一筆娶親的費用。而「童養媳」一生的命運,幾乎在被送往收養人家時就注定了。可是我的婆婆是一位不肯向命運低頭的女子,她很早就察覺到這不是她期待的婚姻:養兄與她個性不合,兩人如結為夫妻,必然難有幸福美滿的人生。於是十三歲時,她向養父母提出她要去學做洋裁,努力賺錢,幫養兄娶一房媳婦,以換來自由之身。我婆婆這段掙脫童養媳命運的故事,頗為人津津樂道。

  我的公公是中和鄉員山(現今新北市積穗村)人,家境雖不好,但做事很勤快,他跟婆婆一樣,也拒絕和家裡安排的童養媳結婚。每當我堂兄說起他們倆相親的這段往事,我公公就很得意地呵呵笑說,我婆婆被偷看了還不知道。

  阿嬤的話:「查某人不能賭命運,該衝的時候就要衝。」

用智慧進行一場柔性革命

  當年她發現和養兄的個性不合,便委婉地跟養母說她不想跟他結婚,沒想到養母竟嚴厲地說:「妳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要嘛,乖乖聽話嫁給養兄,否則就賣到南部的煙花柳巷。」

  婆婆不肯接受這樣的安排,不願委屈地任由命運擺布,但她沒有哭鬧頂撞或上演離家出走的戲碼,反而想出了更有創意的第三條路,是一種「雙贏策略」:說服養父母讓她跟著親戚當洋裁學徒,賺取足夠的錢幫養兄娶一房媳婦,同時也「換取自己的自由」。

  我曾經問婆婆:「妳當時那麼細漢(年紀小),怎麼知道要這樣想?」

  她的回答很簡單:「我感覺不合呀!我就一直想、一直想……就想出幫他找媳婦這個辦法。」

  「自己一直想……」意味著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不僅要了解情勢,也要知道周遭人的想法,還有自己的能力資源。想想看,八十年前的保守社會,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在面臨重大的人生抉擇時,竟能仔細思索自己的未來,勇敢做出決定,而且付諸行動,這是多麼不容易啊!

  這件事讓我看到,當碰到攸關人生的重大決定時,光是不滿、煩惱、生氣、抱怨、哭鬧,是不能成事的,反而可能因一時的衝動帶來更壞的結局。我的婆婆不但有勇氣選擇自己的婚姻,更運用智慧進行了一場柔性的革命,解決了原本看似無解的困境,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