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食

發稿時間:2012/02/04
剩食
剩食
作者|陳曉蕾
出版社|三聯(香港)
出版日期|2011/07/01

2011開卷十大好書(中文創作)

推薦理由:在消費主義盛行的年代,如何跳脫買得越多、剩得越多、對環境破壞越多的惡性循環?本書憑藉豐富數據、照片與精闢的分析,讓讀者自然而然願意開始「三思而後食」。(黃宗慧)

  ——轉載自《中國時報‧開卷》

文章節錄

FOOD WASTE?剩食?廚餘從哪裡來?

  2010年12月10日在尖沙咀一間五星級酒店,替香港環保組織「香港地球之友」 記錄31圍酒席吃剩的食物。經理很幫忙,把同一碟剩菜倒在一個盤子裡,讓我們看到由第一道乳豬到最後一道甜品,每一道吃剩的份量。一盤盤剩菜被放上電子磅,登記了數字,然後丟進垃圾箱。

  第一道菜是乳豬,最受歡迎,超過30圍只吃剩數十塊;第二道菜西芹帶子蝦仁,帶子蝦仁都吃剩,更多的是一堆西芹。到了海皇竹笙羹,垃圾箱開始出現豆腐糊,接著摻進冬菇、鮑片、大量小棠菜──突然,連續六盤魚!每條魚都不知道有否被吃掉一半,連同湯水倒下,魚碎海似的。可是雞更誇張,一整隻,僅僅給夾走幾塊,翅膀等部位直飛垃圾箱。接著像是「拒吃比賽」,海鮮飯,倒;雲吞麵,倒;紫米露,倒;那垃圾箱快高到我的心口,幾乎全滿,大量湯水,最後美點雙輝倒進去,還是能露出水面。

  要注意的是這是六道菜的酒席,已經比一般的八道菜減少了兩道菜。

八變六,減多少?

  31圍酒席,最後共錄得118.32公斤廚餘,全部裝在眼前這個大垃圾箱裡。這相比起每天香港人吃剩的、廚房丟掉的,都僅僅是冰山一角──每日香港產生超過3,000公噸廚餘,接近1,000公噸是工商廚餘,工商廚餘數量更在過去十年,持續上升了2.5倍。

  關於飲宴所產生的廚餘,香港地球之友、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和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席陳智思在2010年底呼籲,把婚宴酒席和商界春茗的宴會,由一圍酒席不計粉麵甜品八道菜,減少為六道菜。

  此舉有超過五十間酒樓響應,為團年飯、春茗、 婚宴提供了所謂「六六無窮」的菜單。一些酒樓價錢維持不變,減少菜式數目,但提供更高檔的菜式,例如把鮑魚片升級為原隻鮑魚、清蒸海斑升級為東星斑等。一些酒樓則會減價。某集團旗下酒家推出的新酒席菜單,八道菜減至六道菜的價錢由每席$6,000減到$4,800。

  然而點算的結果發現,即使是六道菜,酒席客人吃剩的分量,依然相當驚人。第二晚,地球之友再記錄一場六道菜和兩場八道菜的酒席,奇怪的是每一圍收集到的剩菜,份量都差不多。無論六道菜還是八道菜,都有接近4公斤廚餘。

  這些廚餘,並不是全部可以吃掉。廚餘是統稱,實質包括了三類:第一類完全可以避免的食物浪費,例如那晚垃圾箱所見的帶子、西芹;第二類是有可能避免的,例如雞頸,原本可以上桌或者熬湯;第三類是不能避免的,比如骨頭。

  當晚的大廚估計,一條三斤重的魚,魚骨大約有十兩,而雞有三分一是骨頭,減去雞頭和頸,只有一半是肉。扣除了這些不能進食的廚餘後,平均每圍浪費的食物,大約有 2.5 公斤。

明明少了兩道菜,為何廚餘沒有減少?

  分析香港地球之友的數字,那兩頓六道菜的酒席,都是商界的宴會,第一晚是某公司的周年聚餐,第二晚是醫生的聚會。另外兩頓八道菜的酒席,都是婚宴。抽取第一晚的公司聚餐和第三晚的婚宴比較,除了第一道乳豬,公司宴會吃剩的,遠多過婚宴。而在12月10日所見,部分酒席原本一圍能坐12人,只來了十人。

  右表比較兩場酒席吃剩的份量:除了第一道乳豬,公司聚餐都比婚宴吃剩很多,隨時會多三、四倍。當晚在現場記錄廚餘,亦看到很多一碟碟有鮑魚、有帶子的菜,在宴會中途倒掉,似乎本是預留給同事的,但同事最終沒有出現。

  人數不足仍然開一圍、只是象徵式出現未散場便離開、公事場合較少會打包食物…… 這些都可能是 商界飲宴比私人婚宴造成更多廚餘的原因。如果情況沒有改善,即使減少兩道菜,浪費仍然存在。

有剩是意頭

  再分析廚餘來自哪一道菜,以10號晚六道菜的酒席為例,56%來自六道菜及湯羹,44%來自飯麵糖水甜品,12號晚的八道菜兩者則大約一半一半。 換言之,多了兩道菜,大家可能會吃更多,或者打包拿走,但最後的飯麵甜品,還沒上桌,已經注定吃不掉,湯麵和糖水也很難裝進外賣盒。

  從數字看,若要減少廚餘,最有效的方法是按需要提供飯麵甜品。

  然而這顯然有違傳統的飲宴文化,明明人人都知道沒可能同時吃飯又吃麵,但廚房還是會同時準備足夠整圍人客吃的份量。《Waste: Uncovering the Global Food Scandal》列出了一個有趣的數字,學者Taylor在2006年發表的報告,指81%中國餐廳的食客會吃剩食物。

  那經理說:「怎知道客人會吃飯,還是麵呢?一定要夠吃。而且有剩等於有餘,好意頭!」

  為什麼浪費,會帶來祝福?

有頭有尾成垃圾

  我的最深印象,還有最後倒進垃圾箱的30個乳豬頭。

  為了有頭有尾好意頭,這些豬頭一直被擱在宴席一旁,31圍只數到30個豬頭,有一個終於被帶走?餐務管理協會主席楊位醒說,上世紀六十年代,酒席連前菜會有12道菜,包括頭盤乳豬和四個熱葷,再有鮑魚、魚、雞、魚翅、湯羹,連同前菜的花生和核桃,一共12道。後來減掉前菜,十道菜寓意「十全十美」。

  七十年代改為「九大簋」,包括三個熱葷,除了魚 翅,還另外有湯羹。

  八十年代,減少到八道菜餚。

  如今開始鼓吹六道菜。

  但豐盛不等於浪費,在12道菜的年代,人們普遍都會帶飯壺打包剩菜,甚至連湯汁都帶回家。那乳豬頭,正好拿來煲湯或煮菜乾粥。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