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勝利

發稿時間:2012/03/31
城市的勝利
城市的勝利
作者|愛德華.格雷瑟
譯者|黃煜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2/02/26

  半個多世紀以來,許多城市過度擁擠,犯罪率高,生活環境雜亂,讓生活其間的人很不快樂,加以有些西方工業城市在工廠漸漸外移,減少或失去就業機會,帶來更多貧窮與社會問題,而有「城市是罪惡淵藪」的刻板印象,也使得許多學者認為都市生活不是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不過,《城市的勝利》一書要為城市平反。

  作者愛德華‧格雷瑟是哈佛大學教授,對於城市經濟學有濃厚興趣,多年來主持過多項相關研究,例如城市裡的居住、犯罪、貧窮、城市創新與稅制等問題。這本書算是他過去研究的集大成,探討有些城市衰退的原因、城市治理政策等許多面相,並以強有力的論證證明城市是地球上最衛生、最環保與最富裕的生活場所。

  針對城市衰退原因,作者主張這些理由大多與城市本身無關,而與城市治理政策和歷史背景有關。例如後工業化時代來臨造成先進國家製造業普遍衰退,不只是汽車工業城底特律,所有工業大城都難以倖免。再如有些市長好大喜功,重視吸引大企業投資甚於小企業滋長環境,使得城市生計最後得仰賴大企業鼻息,否則受害。

  有些趨勢專家曾經預言城市之死,認為人類遲早會發現城市不可靠,而選擇遠離城市,搬到鄉下住。作者反駁指出,這個預言並未成真,相反地,全球居住城市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住在鄉間的總人數;他也認為城市貧窮不應與城市富裕比較,應與非城市貧窮比較,有人不到城市打拚,一樣貧窮,只是集中與分散的差別罷了。

  作者最後指出,許多城市治理非常成功,如東京、新加坡、波士頓、芝加哥、溫哥華都是各有所長的好城市,雖不完美,卻持續為居民創造新希望,也因應新情勢不斷調整步伐與蛻變。例如,許多有遠見的城市市長在網路科技出現後,早早就重視數位化建設。也就是說,好好治理與運作,城市就能為人類帶來最大的福祉。

文章節錄

保存的危險

  一九六一年,賓州鐵路公司正準備拆除老舊的紐約車站,雖然這棟建築物確實被公認為是一項建築傑作,但在二十世紀鐵路運輸衰頹之下,維持這棟建築物顯然不合理。到了一九五○年代末期,賓州鐵路公司決心從地段絕佳的曼哈頓中心地區獲取更多利益。他們拆除這棟美麗的建築物,另外蓋了一棟今日大家都不太喜歡的車站以及一棟三十四層樓的辦公大樓。大樓租金可以彌補一點鐵路營收衰退的損失。

  賓州鐵路公司採取的行動完全合法,但老車站深受鑑賞家與一般通勤者的喜愛。美麗的車站即將被拆除,促使人們推動保存運動以保護這座紐約最美麗的老車站免於遭受拆除的命運。一九六二年,市長羅伯特‧華格納(Robert Wagner)成立地標保存委員會(Landmarks Preservation Commission)。

  一九六五年,儘管房地產業者強力反對,地標保存委員會還是成為常設機構。這個機構起初像是對保存運動者施小惠。被列為地標的建築物數量(七百座)差強人意,委員會的權力受制於市長,他可以否決委員會所做的任何決定。

  然而,就像熵一樣,政府機構的管轄範圍會逐漸擴大,因此這個溫和、幾乎只具象徵性的團體逐漸掌握了城市的大片區域。到了二○一○年春,紐約地標保存委員會已有權管理兩萬五千處地標建築與一百處歷史地區。曼哈頓九十六街以南的非公園地區有百分之十五以上現在屬於歷史地區,任何外觀的改變都必須經過地標委員會批准。

  而限制發展將使受保護地區變得更昂貴,也使土地更集中於某些階級。平均而言,住在曼哈頓歷史地區的人有百分之七十四比住在這個地區以外的人要富有。住在歷史地區的成年人有四分之三有大學學歷,相較之下,其他地區則是百分之五十四。與別的地區相比,住在歷史地區的人有兩成的機率更有可能是白人。歷史地區的富裕居民說服地標保存委員會禁止興建高層建築,這種行為如同一些受限制的郊區居民希望定下五英畝的面積規定以與社會底層的民眾保持距離。問題不在於窮人能否負擔得起麥迪遜大道九百八十號,而是限制新屋供給講使城市難以滿足房屋需求,因而將推升城市各地的房價。

  房價的基本經濟學非常單純──供給與需求。紐約、孟買與倫敦都面臨與日俱增的住房需求,但這些需求如何影響價格則取決於供給。建築更多的住房可以緩和需求增加對價格的衝擊,也讓人能負擔得起城市的居住成本。這是一九二○年的紐約──當時紐約建造了數十萬戶住房而成為一般人負擔得起的城市──以及今日可負擔的高成長城市如芝加哥與休士頓給予我們的啟示。從一九五五年到一九六四年的戰後景氣時期,曼哈頓每年提供一萬一千戶以上的住房單位。一九八○年到一九九九年,正當紐約房價高漲之際,曼哈頓每年允許新增的住房平均卻只有三千一百二十戶。新屋減少意謂著房價上漲,而從一九七○年到二○○○年,曼哈頓住房的中位價格增加了百分之兩百八十四(已去除通膨因素)。

  以紐約市來說,在高樓頂端增設一平方英尺的生活空間,價格不到四百美元。超高大樓(亦即五十層以上的高樓)的價格的確上漲不少,但就一般的摩天大樓來說,一間嶄新、舒適的一千兩百平方英尺公寓,價格不會超過五十萬美元。土地的確相當昂貴,但在四十層的大樓裡,一千兩百平方英尺的住房只使用了三十平方英尺的曼哈頓土地,不到一英畝的千分之一。當大樓達到一定的高度,土地成本變得十分微小。如果沒有法規限制新建案,那麼價格最終將會相當接近建造成本,每間新公寓大約是五十萬美元左右。與休士頓兩千五百平方英尺的房子只需要二十萬美元相比,這個價格顯然昂貴許多,但與紐約目前這種公寓要一百萬美元以上的行情相比就顯得非常便宜。

  絕大多數致力反對新開發案的人都自認為是英雄,而非惡棍。問題是,許多的獨立決定加總起來將阻礙整體建設。分區法規、上空使用權、高度限制與地標委員會共同構成了管制網,使興建新屋越來越困難。在彭博上臺之前,紐約的管制浪潮使得該市的樓層高度越來越矮。以公寓大樓為例,我發現一九七○年代落成的大樓有八成超過二十層,但一九九○年代卻不到四成。電梯與鋼骨摩天大樓使地狹人稠的地區擁有廣大的生活空間,但紐約的建築法規卻扼止了這個過程。

  住房供給的成長不僅能決定價格,也能決定一座城市的人口數量。新建物與人口成長的跨區統計關係幾乎完全正相關,因此當一個地區增加住宅總量的百分之一,人口成長就將近是百分之一。結果,當紐約、波士頓、巴黎限制新建物時,這些地方的人口將會停滯。如果限制夠嚴格的話,這些城市的人口甚至可能在住房需求增加的狀況下開始出現人口減少的現象,因為富有的小家庭會移入,而貧窮的大家庭會遷出。

  限制高樓大廈不保證有趣而多樣的社區能夠出現。它唯一能保證的就是房價上漲。富裕社會的民眾希望擁有舒適寬敞的住家。今日美國在陽光帶的郊區興建了這類住房,吸引了許多城市人前往德州。然而寬敞又負擔得起的住房也可以建造在舊城市裡。我們可以擁有一個讓更多人生活在市中心的城市未來,但要做到這一點,首要之務就是去除管制,不要再對高層建築進行限制。(摘自《城市的勝利》第六章)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