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與閱讀

發稿時間:2012/04/07
大腦與閱讀
大腦與閱讀
作者|史坦尼斯勒斯.狄漢
譯者|洪蘭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3/26

  法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坦尼斯勒斯.狄漢,是國際有名的數學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也是不斷研究大腦閱讀機制的科學家之一,他的著作等身,實驗都經過國際同儕審定,所寫《大腦與閱讀》一書也就可以信賴。他告訴我們,閱讀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只由大腦某一單一區塊負責,它比我們想像的更複雜。

  這本書是狄漢多年來研究大腦與閱讀的心得,對閱讀有興趣的老師,尤其是家有閱讀障礙孩子的父母絕對不能錯過。書中把閱讀在大腦運作的歷程交代的非常清楚,還附有腦造影圖片,讓大家知道大腦有很大的可塑性,孩子書讀不好不是他懶或笨,而是大腦有問題,家長老師也就可以用書中建議的方式幫助孩子克服問題。

  閱讀的重要性不待多言,只是一般人很少去想到它其實是一個偉大的成就。人類大腦的演化並不是為了閱讀,而文字的發明也才五千年,這個時間實在短到來不及「coding(錄碼)」到基因上,而全世界的人,不論說哪一種語言,都可以學會閱讀,實在了不起,但還是有些人無法學會閱讀,現在稱為閱讀障礙。

  從希臘哲學家開始,人類就想知道,大腦是如何學會破解文字這些符號並找出意義來?現在這本書給了答案。原來,我們大腦裡面有語言中心,但是沒有閱讀中心,人會閱讀是個奇蹟,閱讀為人類打開了一扇無窮大的門。能夠閱讀後,人類的智慧已經沒有上限,難怪中國古代的倉頡造字時要令鬼哭神號了。

文章節錄

第五章 未來閱讀者的誕生

(前言)

  學習閱讀包含了連接大腦的兩個區域:一個是物體辨識系統,另一個是語言迴路。在認知神經科學家史坦尼斯勒斯.狄漢的巨作《大腦與閱讀》中,剖析了孩子在成長的幾年間,如何慢慢轉換為成人閱讀的網絡形態。以下特摘錄片段精華讓讀者先睹為快。

(內文)

  過去曾經以為嬰兒對世界的看法是「一團混亂」,以為他們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成,幾乎沒有組織,所以需要很多的學習、很多的輸入,才能建構起像成人一樣的大腦。最近的研究反駁了這個太過簡單結構論(Constructivist theory)。

大腦機制準備好接受再訓練

  沒錯!大腦一直到青春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它即使在出生的第一年也可以打開一個學習和教育的機會窗口,它的兩個主要的機制:口語的了解和不變異性的視覺辨識已經在那個地方準備好要被再訓練,去為閱讀的目的服務了。

大腦區塊設定好處理語言習得

  嬰兒在出生的頭幾個月就對語言的了解有驚人的表現。在出生後幾天,他們就能知覺到語音的對立,如ba和ga的差異。此外,他們會對自己母語的韻特別注意。在懷孕的最後三個月,在他們母親的子宮中就已經知道自己的母語是什麼了(譯注:不是說他們聽得懂,而是他們習慣了母語的句調 intonation)。

  他們的語言能力已經依靠到左腦的神經迴路上去了。左上顳迴分析語音,而顳葉階層性的組織使它可以抽取出音素、字和句子。即使左前葉下方叫做「布羅卡區」(Broca's area)的地方在三個月大的嬰兒聽到句子時就已經活化了。布羅卡區是處理文法規則和負責說話的地方。

  無疑的,這些大腦區塊是先天就設定好了來處理語言的習得。當然,學習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嬰兒出生的頭一年,他的語言中心是對他生活周遭的語言敏感。到6個月大時,母音的表徵,這個每個語言都有的獨特的語音空間,慢慢有些扭曲,因為它開始適應他母語的母音了。大約11個月到12個大時,子音開始出現,就在這個時候,日本的嬰兒不再區辨r和l,就像我們開始聽不見外國子音的差異,如印度語中有各種的t聲,但是我們聽不見它的差別。

嬰兒大腦會分析最常聽到的字

  嬰兒的大腦,就像一個年輕的自然學者或是一個統計學家,會系統化地抽取、分類和界定語言的片斷。它從語音的輸入中,偵察到規則性,決定哪一個聲音是可以接受的,哪一些不是語音,可以丟棄,很快的,他的母語的語音規則就到位了。嬰兒會計算哪一個語音最常聽到,最常聽的聲音會變成他大腦詞彙中的第一個字。

6歲已能掌握母語的基本文法

  到2歲生日時,孩子的詞彙是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每一天增加10〜20個字。在這同時,他建立了他母語的基本文法規則。到5歲或6歲時,孩子開始了第一堂的閱讀課,他們已經有專家般的語音知識,也有了好幾千字的詞彙,並掌握了他的母語的基本文法結構。

  這些規則和表徵是內隱的,孩子並不知道他有這些知識,也不知道這些知識怎麼來的,但是這些知識無疑地是以一個有組織的形式,存在於口語的迴路中,隨時準備著文字的出現。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