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光華路甲9號

發稿時間:2012/04/21
北京.光華路甲9號
北京.光華路甲9號
作者|王銘義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12/03/26

  中國時報記者王銘義採訪兩岸關係近二十年,特派駐北京也已五年,他把採訪過程的雜記,加以整理及深入報導,集結成《北京.光華路甲9號:駐京採訪札記》一書,書名正是時報北京特派辦公室地址,方圓一公里內是中共政治中心所在,他因此寫了台海兩岸關係從解凍前後到與時俱進的許多幕後故事,非常好看。

  此書出版時刻,正逢主政四川重慶市的中共政壇明日之星薄熙來因「王立軍」事件下台,書中有一篇〈項莊舞劍〉,作者從專訪擔任遼寧省長時候的薄熙來談起,可見作者深入大陸建立的深廣人脈,因此,他不只是從兩岸關係發展的新聞來觀察,還從人物角度做分析,因此能讓讀者看到過去想了解卻無從知道的秘辛。

  例如,台灣的「兩岸密使」書籍,有些內情無法講清楚,經過作者整理,來龍去脈更清晰。除了李登輝發表「兩國論」到民進黨陳水扁執政初期兩三年的密使中斷,其他時間都不斷有密使來往。李登輝任總統時期的密使層級之高,超乎大家想像;再如陳明通從陸委會副主委卸任,回台大教書,就同時擔任陳水扁的兩岸密使。

  書中也引領讀者從大陸看台灣當局權力運作模式,就會了解為什麼連戰、吳伯雄在兩岸關係上這麼重要以及總統馬英九不可能忽略連戰,例如連戰在中國的地位實在太高,中共中央常委逾半宴請過連戰,他們訪台若未能見到連戰,將影響他們回去後的地位。作者透過採訪接觸兩岸高層之便,蒐集的許多資料,讓兩岸關係演變經過更清楚,而且很有趣,有助我們了解兩岸關係進展過程的許多關節。

文章節錄

《北京.光華路甲9號:駐京採訪札記》

花開了沒?中國的茉莉花革命

  北非「茉莉花革命」的傳播效應,在農曆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即已在大陸各地蠢蠢欲動。二月十九日,博訊網開始流傳一封匿名投稿,宣稱將在大陸各城市發起「中國的茉莉花革命」,帖文並號召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十三個城市居民,在二月廿日(星期日)下午二時,前往各城市指定地點集會,高喊口號,表達對高房價、高物價、高失業等等的不滿。

  博訊網貼出的文稿,經由網路科技推波助瀾,旋即流傳於海內外,尤其,大陸透過「翻牆軟體」閱覽敏感資訊的網民,在幾小時之內,即時看到這則號召「茉莉花革命」的訊息。儘管通知是匿名、虛擬的,也可能是有人惡作劇、造謠的,但這項極富創意的「網路動員」手法,確實對中國的公安與國安部門帶來空前的維穩壓力。網路流傳的文稿寫著:

  不管你是結石寶寶的家長、拆遷戶、群租戶、復退轉軍人、民辦老師、銀行買斷工齡人員、下崗人員,還是上訪者;……在這一刻,你我都是中國人,你我都是對未來還有夢的中國人,我們必須為自己的未來負責,為我們子孫的未來負責。

  我們只需要走到指定地點,遠遠圍觀,默默跟隨,勇敢地喊出你的口號,歷史就從這一刻開始改變。如發生參與集會人員受到不良對待,請以最大的容忍處理。集會結束時,不要留下垃圾,中國人是高素質的,是有條件追求民主自由的。

  如本次召集未能成功舉辦集會的城市,可在每個星期天的下午兩點繼續前住,堅持就是勝利!統一口號:我們要工作/我們要住房/我們要公平/我們要公義/保障私有產權/維護司法獨立/啟動政治改革/結束一黨專政/開放報禁/新聞自由/自由萬歲/ 民主萬歲

  地點:北京:王府井麥當勞門前/上海:人民廣場和平影都門前/天津:鼓樓下/南京: 鼓樓廣場秀水街百貨門口/西安:北大街家樂福門口/成都:天府廣場毛主席像下/長沙:五一廣場新大新大廈門口/杭州:武林廣場杭州百貨大樓門口/廣州;人民公園星巴克門口/瀋陽:南京北街肯德基門口/長春:文化廣場西民主大街快樂購超市門口/哈爾濱:哈爾濱電影院門口/武漢:解放大道世貿廣場麥當勞門口。

  被指定為北京集會地點的王府井麥當勞店,從中午開始,布滿便衣人員,監視著大街上的人潮。我點了雞肉漢堡套餐,選在店門口坐定位,赫然發現四周都是體型壯碩、神情專注盯著窗外的便衣,他們似乎已用過盒飯(便當),每人手上都只是一杯咖啡或可樂,臉部共同的表情,就是冷峻地監視著大街上群眾的動態。

  雖然不像嘉年華會,但洶湧人潮確有假日的歡樂氣氛。在麥當勞巧遇幾位來自日本、新加坡、英國、台灣的同業。我們正聊著,身旁出現一位自稱在北京打工的中年男人,表情詭譎地聽我們聊天。隨後,神祕地低聲問道:「茉莉花開了嗎?」突然間,新聞同業們面面相覷,周遭原本詭異的空氣裡,爆出了陣陣的笑聲。

  這位探頭探腦、低聲探詢外媒對網上號召中國式「茉莉花革命」評價的陌生民眾,我們並不知他的真實身分,究竟只是單純關注茉莉花動向的網民,還是有關部門的「線民」,或是流竄於街頭的下崗工人,他這個突如其來、破題式的「大哉問」,讓原本無聊地在街頭「守候新聞」的境外記者們,臨時多了輕鬆的議論話題。

  「北京天冷,天候條件不夠,看來花兒開不了了!」我開玩笑回了他一句,陌生路人卻認真地回應:「哎,網路組織者缺乏動員經驗,茉莉花要在中國開花,恐怕不容易啊!」大街上冒出來的陌生人,讓我想起八○年代,台灣黨外抗爭時期,在台北街頭經常出現的「街頭評論家」。不同的是,那天在大街上數以千計的群眾,並沒有任何人敢於站出來,對不滿的議題,公開表達異議。

  在網路號召發動「茉莉花革命」的組織者,並沒有任何機構署名,大街上也沒見到任何組織團體,也見不到抗議海報。雖然到達預定時間:周日下午二時,現場人潮超過上千人(包括數以百計的各國記者、難以數計的便衣),但抗議狀況並未出現。網路號召「定點集會」,或許只是有人對當局的惡作劇,不過,因兩會開幕在即,中國當局出動的維安警力仍是相當驚人的。

  為應對第一波「茉莉花」狀況,公安武警早已進駐在王府井周邊,並調動數十部廂型車在北京飯店後方的胡同待命,明顯是準備對付大型群眾集會的配備。便衣與國安人員也進駐王府井商圈,攝像人員並對現場採訪的境外記者錄影蒐證。北京街頭與台灣早年群眾運動所呈現的狀況相當神似:群眾十人、記者百人、警察千人。統治者愈缺乏自信,意外事件爆發的機率,相對升高。

  第一波茉莉花行動,並沒有出現真正集會的形式,也沒有喊口號的場面,但「茉莉花」、「茉莉花革命」、「革命浪潮」,甚到連遭到罷黜的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都成為大陸網民搜尋不著的「敏感詞」;不靠翻牆,根本無法閱覽茉莉花訊息。近年來最嚴密的網路監控,正進入最新一波的嚴管期;微博等網路平台,只要出現敏感詞,都會遭到悉數刪除、屏蔽的命運。

  第一波茉莉花並未「開花」,但各大城市出現的零星緊張場景,經由境外媒體報導,海內外網路持續轉載,加以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即將於三月初開幕,首都維安等級日趨升高,中國當局決定對境外媒體祭出禁絕報導網路號召集會的手段,並由管理境外媒體記者簽證的「北京市公安局入出境簽證管理總隊」出面,負責傳達官方對外媒在華居留期間的採訪規定。

本網站使用相關技術提供更好的閱讀體驗,同時尊重使用者隱私,點這裡瞭解中央社隱私聲明當您關閉此視窗,代表您同意上述規範。
close-privacy